凌敬郑重的点了点头,“臣明白了……”
当即,凌敬将李元吉叮嘱的话,一字不漏的写在了给苏定方的回信上。
写完了以后,李元吉问道:“我父亲跟突厥的使节交涉的如何?”
突厥使节到长安城已经有数日了,跟李渊也谈过数日了,但还没有结果。
主要是突厥人的胃口有点大。
献上了一丁点的破鱼胶,就要李渊释放此前扣押的突厥使节,还要李渊下嫁一位大唐的公主做突利可汗的可贺敦。
李渊觉得突厥人纯粹是痴心妄想,回绝了突厥人的要求。
但突厥人依旧弃而不舍的跟李渊交涉。
凌敬听到这个问题,突然就笑了,“突厥人答应向我大唐俯首,并且每一岁向我大唐献上三千匹战马,一万头牛羊。”
李元吉一愣,突厥人什么时候转性了?
凌敬不等李元吉开口,就笑着为李元吉解惑道:“突厥人的内部如今似乎并不安稳,圣人应该是从长孙顺德口中得知了这个消息,所以对突厥使节的态度十分强硬。
突厥使节以出兵大唐为要挟,圣人直言,不需要突厥出兵,我大唐可以在秋日的时候,率先向突厥进军。
突厥使节吓到了,只能向我大唐俯首,并且每一岁向我大唐献上岁贡。”
李元吉恍然大悟,略微思量了一下后,沉吟着道:“我看突厥使节就是奔着称臣纳贡来的。”
凌敬提到了突厥人愿意献上三千匹战马,一万头牛羊,让李元吉想起了历史上李世民在登基以后不久,颉利可汗率领数十万突厥大军兵临渭水。
最终被李世民率六骑给劝退。
退走以后,还向大唐献上了数千战马和上万的牛羊。
史称渭水之盟。
为了劝退突厥人,李世民向颉利可汗承诺了一个颉利可汗无法拒绝的巨款。
颉利在退走以后,给李世民一些回礼,倒也在情理之中。
但以李元吉对颉利的了解,颉利并不是一个知道投桃报李的人,也不是一个大方的人。
给李世民的回礼,不可能这么有模有样的。
不然的话,颉利此次也不会以鱼胶为礼,向大唐讨要被扣押的使臣,求取大唐的公主。
毕竟,比起成千上万的马和羊,鱼胶才值几个钱。
所以颉利有模有样的回礼,很有可能就是提早定下的。
如今听凌敬这么一说,那应该就是突厥人此次向大唐请和的时候定下的。
也就是说,即便是没有李元吉的影响,突厥内部没有出现不安,突厥人依然会献上牛羊和马匹。
突厥人在对大唐的战事中,一直处在上风,突厥人没有特殊原因的话,不可能向大唐献上牛羊和马匹。
所以,突厥内部除了不安以外,恐怕还有其他的事情发生。
“臣也觉得突厥使节似乎急于向我大唐低头。”
凌敬也觉得突厥使节的反应有点不符合常理。
李元吉看了凌敬一眼,没有再开口。
他要是猜测的没错的话,突厥去岁的冬日,八成是遭受了白灾。
突厥急需时间休养生息,所以才向大唐低头,避免大唐趁机向突厥出兵。
此事只是他的猜测,而且大唐现在也需要时间修养生机,所以不好对突厥大规模动兵。
所以他只能装作什么也不知道。
凌敬见李元吉不说话了,也就没有再多说什么,继续处理起了政务。
一直到晌午的时候,处理完了所有的政务。
杨妙言和陈善意端着一些饭菜出现在了殿内。
李元吉陪着凌敬吃了一点。
杨妙言亲自为李元吉布菜,在李元吉吃得差不多的时候,突然道:“阿郎,王夫人有一个堂弟,近些日子到了长安城,他有意在太学求学,只是找不到门路,所以求到了府上。
王夫人不好向阿郎开口,所以只能由我向阿郎开口了。”
杨妙言口中的王夫人,就是前些日子侍寝的王阮。
李元吉起初并没有在意此事,只是随口问了一句,“他可有真才实学,又有什么过人之处?”
太学是大唐的高等学府,可不是扫盲班。
所以到太学求学的学子,大多都有一些才学,又或者过人之处。
进太学只是为了深造,也是为了借着太学出仕。
杨妙言思量了一下,缓缓的道:“才学的话,应该有一些,不然也不可能跑到太学求学。过人之处嘛……
似乎胆识过人。”
李元吉愣了一下,“胆识过人的话,跑到太学去做什么,到府上充任兵卒不好吗?”
大唐如今正值创业发展阶段,对武勋看的可比文臣重。
所以同等地位条件下,武勋的话语权要比文臣大很多。
一个胆识过人的人,去马上搏富贵,远比去读书搏富贵要容易。
杨妙言苦笑着道:“那我就不知道了。”
她也不明白,王阮的堂弟为何放着通天大道不走,偏偏要去走羊肠小道。
凌敬下意识的插了一嘴,“大概是不希望借着齐王府的名头去出仕吧。”
少年人嘛,没经历过社会的险恶,没被社会毒打,总是心比天高。
不希望借着裙带关系往上爬,只想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搏一个富贵,也在情理之中。
李元吉也是从少年的时候过来的,了解少年人的秉性,当即笑道:“他既然看不上我齐王府,那就让他去太学闯一闯吧。”
齐王府往太学内塞一个人,还是很容易的。
王阮和杨妙言都开口了,李元吉也没有拒绝的道理。
“那我就代替王夫人谢过阿郎了。”
杨妙言笑着说。
李元吉摆了摆手,并没有在意此事。
对别人来说,这是一桩事。
对他而言都不算个事。
毕竟,太学是他家开的。
在陪着凌敬吃完了饭以后,李元吉就吩咐人送凌敬出了武德殿。
杨妙言陪着李元吉说了一会儿话,就回到了寝宫,将李元吉答应让王阮的堂弟去太学求学的事情,告诉了王阮。
王阮千恩万谢,杨妙言则表示,只是一桩小事,不用在意。
若不是李元吉没有准许她插手府外的事情,这种小事她都不需要向李元吉开口。
王阮在谢过了杨妙言,送走了杨妙言以后,立马派人出宫去见了自己的堂弟。
准确的说,是她的堂弟,以及她堂弟的父亲。
她堂弟不愿意借着裙带关系入太学,是她堂弟的父亲在得知了她飞上了枝头以后,舍下脸,求她为自己的儿子谋一个前程的。
她没儿没女,没办法让太学的官员们给她一个面子,只能求到李元吉头上。
于是乎,在李元吉的恩准下,一个姓王,名玄策的半大的小子,在父亲的逼迫下,不情不愿的入了太学,成为了太学史上最年轻的太学生。
李元吉并不知道,一个名声赫赫的家伙,因为他入了太学,还被太学上下打上了他的印章。
李元吉继续在武德殿装病。
在李渊跟突厥使节‘谈判’妥当,派人送走了突厥使节以后,数匹快马,身背着信旗,腰悬着太平牌,闯进了明德门。
李元吉心心念念惦记着的辅公右,终于反了。
辅公右在丹阳称帝,国号为宋,以昔年的陈朝旧宫为殿,设百官。在辅公右称帝后不久,洪州总管张善安也反了。
辅公右当即派人去游说张善安,招降了张善安,任张善安为他手底下的西南道大行台。
在招降了张善安以后,分别派遣麾下的徐绍宗和陈政道攻打海州和寿阳。
海州和寿阳被攻破。
李渊得到了消息,雷霆震怒。
当即就要下诏让李孝恭率李靖、黄君汉、李世勣去讨伐辅公右。
但是旨意还没出宫,就被收回去了。
原因是因为屈突通在‘不经意’间说了一句‘李孝恭现在所节制的兵马太多了’。
魏徵、王圭等人都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一个让李建成在军功上追上李世民的机会,纷纷请李建成上书主动请缨。
但没等李建成上书,李建成宫里就有人劝解李建成。
此次请缨出战,固然能谋取一些军功,但会耗费多少时间,谁也不知道。
李建成人在外面,李世民人在长安。
李建成此去,很有可能会载誉而归,但同样的,也有可能会被李世民趁机夺取太子之位。
李建成瞬间就偃旗息鼓了。
李渊要派遣其他人去平定辅公右的时候,突然发现,手底下似乎没有能值得他信任的统帅可以用了。
儿子们里面能用的李世民和李元吉病倒了,李建成明里暗里向他透露,政务太忙了,根本抽不开身。
李渊派人去找李神通和李道宗。
李神通苦笑着跟他说‘让我做先锋还行,做统帅,我没那个能力’。
李道宗毫不犹豫的告诉他‘神通王叔都不行,我更不行了’。
李渊一下子不知道该派谁去好了。
将兵权下放的话,他又不愿意。
因为他信不过李姓以外的人。
就在李世民的人准备告诉他,李世民虽然有病在身,但勉强能一战的时候。
李秀宁全身披挂,率马三宝等人,出现在了朝堂上,主动请战。凌敬郑重的点了点头,“臣明白了……”
当即,凌敬将李元吉叮嘱的话,一字不漏的写在了给苏定方的回信上。
写完了以后,李元吉问道:“我父亲跟突厥的使节交涉的如何?”
突厥使节到长安城已经有数日了,跟李渊也谈过数日了,但还没有结果。
主要是突厥人的胃口有点大。
献上了一丁点的破鱼胶,就要李渊释放此前扣押的突厥使节,还要李渊下嫁一位大唐的公主做突利可汗的可贺敦。
李渊觉得突厥人纯粹是痴心妄想,回绝了突厥人的要求。
但突厥人依旧弃而不舍的跟李渊交涉。
凌敬听到这个问题,突然就笑了,“突厥人答应向我大唐俯首,并且每一岁向我大唐献上三千匹战马,一万头牛羊。”
李元吉一愣,突厥人什么时候转性了?
凌敬不等李元吉开口,就笑着为李元吉解惑道:“突厥人的内部如今似乎并不安稳,圣人应该是从长孙顺德口中得知了这个消息,所以对突厥使节的态度十分强硬。
突厥使节以出兵大唐为要挟,圣人直言,不需要突厥出兵,我大唐可以在秋日的时候,率先向突厥进军。
突厥使节吓到了,只能向我大唐俯首,并且每一岁向我大唐献上岁贡。”
李元吉恍然大悟,略微思量了一下后,沉吟着道:“我看突厥使节就是奔着称臣纳贡来的。”
凌敬提到了突厥人愿意献上三千匹战马,一万头牛羊,让李元吉想起了历史上李世民在登基以后不久,颉利可汗率领数十万突厥大军兵临渭水。
最终被李世民率六骑给劝退。
退走以后,还向大唐献上了数千战马和上万的牛羊。
史称渭水之盟。
为了劝退突厥人,李世民向颉利可汗承诺了一个颉利可汗无法拒绝的巨款。
颉利在退走以后,给李世民一些回礼,倒也在情理之中。
但以李元吉对颉利的了解,颉利并不是一个知道投桃报李的人,也不是一个大方的人。
给李世民的回礼,不可能这么有模有样的。
不然的话,颉利此次也不会以鱼胶为礼,向大唐讨要被扣押的使臣,求取大唐的公主。
毕竟,比起成千上万的马和羊,鱼胶才值几个钱。
所以颉利有模有样的回礼,很有可能就是提早定下的。
如今听凌敬这么一说,那应该就是突厥人此次向大唐请和的时候定下的。
也就是说,即便是没有李元吉的影响,突厥内部没有出现不安,突厥人依然会献上牛羊和马匹。
突厥人在对大唐的战事中,一直处在上风,突厥人没有特殊原因的话,不可能向大唐献上牛羊和马匹。
所以,突厥内部除了不安以外,恐怕还有其他的事情发生。
“臣也觉得突厥使节似乎急于向我大唐低头。”
凌敬也觉得突厥使节的反应有点不符合常理。
李元吉看了凌敬一眼,没有再开口。
他要是猜测的没错的话,突厥去岁的冬日,八成是遭受了白灾。
突厥急需时间休养生息,所以才向大唐低头,避免大唐趁机向突厥出兵。
此事只是他的猜测,而且大唐现在也需要时间修养生机,所以不好对突厥大规模动兵。
所以他只能装作什么也不知道。
凌敬见李元吉不说话了,也就没有再多说什么,继续处理起了政务。
一直到晌午的时候,处理完了所有的政务。
杨妙言和陈善意端着一些饭菜出现在了殿内。
李元吉陪着凌敬吃了一点。
杨妙言亲自为李元吉布菜,在李元吉吃得差不多的时候,突然道:“阿郎,王夫人有一个堂弟,近些日子到了长安城,他有意在太学求学,只是找不到门路,所以求到了府上。
王夫人不好向阿郎开口,所以只能由我向阿郎开口了。”
杨妙言口中的王夫人,就是前些日子侍寝的王阮。
李元吉起初并没有在意此事,只是随口问了一句,“他可有真才实学,又有什么过人之处?”
太学是大唐的高等学府,可不是扫盲班。
所以到太学求学的学子,大多都有一些才学,又或者过人之处。
进太学只是为了深造,也是为了借着太学出仕。
杨妙言思量了一下,缓缓的道:“才学的话,应该有一些,不然也不可能跑到太学求学。过人之处嘛……
似乎胆识过人。”
李元吉愣了一下,“胆识过人的话,跑到太学去做什么,到府上充任兵卒不好吗?”
大唐如今正值创业发展阶段,对武勋看的可比文臣重。
所以同等地位条件下,武勋的话语权要比文臣大很多。
一个胆识过人的人,去马上搏富贵,远比去读书搏富贵要容易。
杨妙言苦笑着道:“那我就不知道了。”
她也不明白,王阮的堂弟为何放着通天大道不走,偏偏要去走羊肠小道。
凌敬下意识的插了一嘴,“大概是不希望借着齐王府的名头去出仕吧。”
少年人嘛,没经历过社会的险恶,没被社会毒打,总是心比天高。
不希望借着裙带关系往上爬,只想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搏一个富贵,也在情理之中。
李元吉也是从少年的时候过来的,了解少年人的秉性,当即笑道:“他既然看不上我齐王府,那就让他去太学闯一闯吧。”
齐王府往太学内塞一个人,还是很容易的。
王阮和杨妙言都开口了,李元吉也没有拒绝的道理。
“那我就代替王夫人谢过阿郎了。”
杨妙言笑着说。
李元吉摆了摆手,并没有在意此事。
对别人来说,这是一桩事。
对他而言都不算个事。
毕竟,太学是他家开的。
在陪着凌敬吃完了饭以后,李元吉就吩咐人送凌敬出了武德殿。
杨妙言陪着李元吉说了一会儿话,就回到了寝宫,将李元吉答应让王阮的堂弟去太学求学的事情,告诉了王阮。
王阮千恩万谢,杨妙言则表示,只是一桩小事,不用在意。
若不是李元吉没有准许她插手府外的事情,这种小事她都不需要向李元吉开口。
王阮在谢过了杨妙言,送走了杨妙言以后,立马派人出宫去见了自己的堂弟。
准确的说,是她的堂弟,以及她堂弟的父亲。
她堂弟不愿意借着裙带关系入太学,是她堂弟的父亲在得知了她飞上了枝头以后,舍下脸,求她为自己的儿子谋一个前程的。
她没儿没女,没办法让太学的官员们给她一个面子,只能求到李元吉头上。
于是乎,在李元吉的恩准下,一个姓王,名玄策的半大的小子,在父亲的逼迫下,不情不愿的入了太学,成为了太学史上最年轻的太学生。
李元吉并不知道,一个名声赫赫的家伙,因为他入了太学,还被太学上下打上了他的印章。
李元吉继续在武德殿装病。
在李渊跟突厥使节‘谈判’妥当,派人送走了突厥使节以后,数匹快马,身背着信旗,腰悬着太平牌,闯进了明德门。
李元吉心心念念惦记着的辅公右,终于反了。
辅公右在丹阳称帝,国号为宋,以昔年的陈朝旧宫为殿,设百官。在辅公右称帝后不久,洪州总管张善安也反了。
辅公右当即派人去游说张善安,招降了张善安,任张善安为他手底下的西南道大行台。
在招降了张善安以后,分别派遣麾下的徐绍宗和陈政道攻打海州和寿阳。
海州和寿阳被攻破。
李渊得到了消息,雷霆震怒。
当即就要下诏让李孝恭率李靖、黄君汉、李世勣去讨伐辅公右。
但是旨意还没出宫,就被收回去了。
原因是因为屈突通在‘不经意’间说了一句‘李孝恭现在所节制的兵马太多了’。
魏徵、王圭等人都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一个让李建成在军功上追上李世民的机会,纷纷请李建成上书主动请缨。
但没等李建成上书,李建成宫里就有人劝解李建成。
此次请缨出战,固然能谋取一些军功,但会耗费多少时间,谁也不知道。
李建成人在外面,李世民人在长安。
李建成此去,很有可能会载誉而归,但同样的,也有可能会被李世民趁机夺取太子之位。
李建成瞬间就偃旗息鼓了。
李渊要派遣其他人去平定辅公右的时候,突然发现,手底下似乎没有能值得他信任的统帅可以用了。
儿子们里面能用的李世民和李元吉病倒了,李建成明里暗里向他透露,政务太忙了,根本抽不开身。
李渊派人去找李神通和李道宗。
李神通苦笑着跟他说‘让我做先锋还行,做统帅,我没那个能力’。
李道宗毫不犹豫的告诉他‘神通王叔都不行,我更不行了’。
李渊一下子不知道该派谁去好了。
将兵权下放的话,他又不愿意。
因为他信不过李姓以外的人。
就在李世民的人准备告诉他,李世民虽然有病在身,但勉强能一战的时候。
李秀宁全身披挂,率马三宝等人,出现在了朝堂上,主动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