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不知道小友你刚刚所言有求之事,不知我到底有什么能帮到的地方?”
李泰替杨宪指出了一条明路,为了报答,杨宪十分豪气的说着,同时心中也有些好奇。
在他眼中,李泰已经堪称无所不能的存在,不知这世上还有什么东西能够难到李泰,更何况若论权势,其父李善长说话绝对比他杨宪要好使,更别说李泰还与朱标相交莫逆,朱元璋对其无比信任。
当然了,杨宪也知道,这后面的两点,此时还是一个秘密,再无朱元璋松口的情况下,可无人敢告知李泰朱标和朱元璋的身份。
李泰则笑着说道:“倒也不是什么难事,只是不知道杨大人对于邸报有没有什么看法?”
“邸报?这东西我能有什么看法……”杨宪表现不解,不懂李泰所求之事和邸报又有什么干系。
报纸这东西,其实在西汉时期便已经有类似的替代品出现,因西汉时期施行郡县制,各郡在京城都设有府衙,也就相当于后世的驻京办事处,而这个地方便被称为‘邸’。
而这些地方的工作便是,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写在竹简上或绢帛上,然后由信使骑着快马,通过秦朝建立起来的驿道,传送到各郡长官。
而这种传递消息的文书,便被称之为邸报,也可以看做后世不对外发行的内部报刊,而自汉以后,唐宋元明,这种制度一直没有中断过,杨宪对于这东西当然不是很陌生。
李泰答道:“实不相瞒,晚辈想要办一家书局,专门刊印给百姓所看的邸报!”
杨宪更加不解,面露疑色的说道:“那邸报上所刊印内容,晦涩难懂,百姓们恐怕不会轻易买账吧。”
杨宪这话说的甚至还算是客气了,大明识字率有没有百分之一都不一定,因此市面上销量最好的,大多都是圣贤典籍,也就是科举的教辅书,再其次则是一些小说话本,如西厢记之类的杂书,多为深闺小姐购买。
李泰想要开书局,刊印邸报售卖,杨宪即便不同商贾之道,却也知道绝对是要赔个底朝天,邸报这东西,只有涉及的官员偶尔才会看一看,那些读书人连官都还不是,又怎么会买这种东西看呢。
“小友,你若是真想要开书局,老哥我大可以给你寻一些难找的孤本残籍,想必刊印出来后,定然会销售一空,至于铺子和前期的费用什么的,小友也大可不用担心,一并由我来承担。”
杨宪说的豪爽,心里则想着,这李泰虽为妖孽,可这未免也太过小家子气,说了半天竟然还只想着开一家书局,殊不知就凭借李泰对他杨宪的这一番指点,就让杨宪转而对李泰俯首称臣都没问题。
而李泰又不知道杨宪想法,因此只是笑着说道:“杨大人误会了,我所要办的报纸,也便是给百姓看的邸报,虽有朝廷政策,但多记载些乐词曲调,民间趣闻,或许也可以连载些小说话本,以期刊的形式发行,印刷所用纸张可刊印效果尽量以低廉为主,这样售卖时自然价格也不会太贵,想来应该会有不少百姓会购买的。”
杨宪听着李泰构想,先是皱眉沉思,发觉若是真有一东西,记载了每一日民间发生了什么消息,还有连载的小说话本,而且价格还不贵的话,即便是对于他杨宪,也是有些吸引力的,貌似还真的有着不小的市场。
只不过这东西既然定价价格不高,李泰从中又如何赚钱,杨宪依旧未懂李泰所求。
因此便直接问道:“原来如此,只是依照小友所说,这东西貌似赚不得什么利润吧,何必还要耗费那心力去做这些事情。”
李泰不愿直接告诉他掌控了舆论便是相当于能轻易调控民意的道理,想了想后,才开口说道:“实不相瞒,这想法确实是今日所有,其目的也并非是为了赚钱!”
杨宪顿时来了兴趣,急忙问道:“哦,那不知道能否告诉老哥我?”
李泰笑道:“这又有什么不能说的,这个想法,还是今日与杨大人你交谈之后方才想起,实则其实与杨大人所想要的司法变革息息相关!”
听见李泰的想法竟然和司法改制有关,杨宪立刻心中一凛,也不敢催促,只等着李泰继续说下去。
“我刚刚讲与杨大人你的司法制度,实则还有一个漏洞。”
杨宪闻言顿时一惊,他已经认为若是依照李泰所讲的方式改革,这个制度便已经十分完善了,怎么可能还有漏洞,只不过下一秒李泰便给出了他的答案。
“敢问杨大人是否有想过一个问题,再完善的监察体制,也只是一个旁观者,而具体的工作气势都在于人来做,若是真的改制成功,创立锦衣卫,难道杨大人便可以包拯,每一名锦衣卫都能拥有大公无私的心态且不受诱惑的么?”
杨宪听见李泰所言之后,立刻明白了过来,只要是人就会有私心,他总不能寄希望于整个锦衣卫中的所有人都是圣人一般的人物,可若是监察百官的锦衣卫都被腐蚀了,又该有什么人来监察锦衣卫呢?
杨宪有些焦急的问道:“小友,这个问题,你可有办法?”
李泰倒是摆出一个稍安勿躁的手势,继续说道:“无论是什么样的制度,只要持续时间一长,便难免会开始腐化,所以想要解决这个办法,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授法于民。”
“授法于民?”杨宪念了一遍这四个字,只觉得这短短四个字中仿佛包含着极大的力量。
“只有受压迫的人,才会一直坚定的,想尽一切办法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因此想要官员真的做到为民请命,光靠官员之间相互的监察还不够,而是要让百姓们也要参与其中,自己守护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