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李学士话音落下, 大家都把目光投向林隽。
有庆幸自己不用去的,也有幸灾乐祸就喜欢看新人被打压的。还有李侍读这样目露担忧的,他仗义开口:“大人, 元卓刚进翰林院, 又从未入过宫, 是否学习学习再、”
李学士不耐烦的打断他:“李侍读——希望你摆正自己的位置,等你坐到本官这个位置上再来指手画脚罢。”
他扫视周围一圈, 慢条斯理的说道:“都大度点,咱们要多给新人一些锻炼的机会嘛。”
“是极, 是极,大人豁达。”只要不是自己去, 管他谁去。
吴圭不着痕迹地撇嘴,要不是林隽眼睛利根本看不出来他那张冷脸还会做出不屑的表情呢。
顾宜想了想站出来解围:“大人,让我去罢。”毕竟他小时候跟着父亲也算在太上皇面前混了个脸熟,比林隽这个生瓜蛋子略好一点。
对上他李学士就格外和颜悦色了, “季同啊,不忙, 依着轮次林状元在你前头呢。”顾宜还想说什么被他抬手止住。
他转头看着林隽催促:“林状元,外面人等着呢。”
李学士似笑非笑地看着林隽,似乎想要欣赏他慌张不安的表情。
林隽对李侍读和顾宜轻轻点头以表谢意, 随后对李学士拱拱手:“如此,下官多谢大人抬举了。“林隽眉眼带笑,似乎这个旁人避之不及的宣召是个什么好差事一样。他说完面色从容地经过李学士身边, 出门跟随传旨的小太监进宫。
李学士面色难看, 轻哼一声:太上皇愈发不好相与了, 一会儿有你哭的。
“修撰这边请。“小太监在前面带路, 一路上不露痕迹地打量了林隽好几眼, 有些好奇这位年轻的状元在想什么,为何神色如此平静?丝毫没有向他打探消息的意思,要知道老圣人可是骂得好几位侍读灰头土脸……
林隽正在脑海中回忆之前翻看的起居注,上面的记录虽有些许春秋笔法的地方,但也能从中窥见太上皇的一些性格特征。
太上皇年轻时更像武人,曾领兵收复被鞑靼攻占的边境重镇,重创其兵马大元帅,为西北创造了数十年的和平环境。林隽在起居注上见到过描述太上皇与将领炫耀自己抗冻扛饿,鄙视手下怕冷易累的场景。
不难看出他性格里有豪爽的一面,也不知被疾病折磨这一两年有何变化。
林隽倒是不怎么害怕,毕竟他的前辈们也就被骂几句,身体上未遭受搓磨。他上辈子讨生活时遇见形形色色的人,脸皮早就练厚了。
出了翰林院一路向北沿夹道由东安门进,再走一刻钟进入东华门,经过严格的检查后林隽踏进皇城内城,象征着这个时代权力最顶端的地方。
宽阔的甬道两旁是高高的宫墙,五月艳阳高照,这里没有任何荫凉的地方。林隽被太阳照得眼都快花了,所幸太上皇居住的东宫就在东南角,很快便到了。
小太监进去通传,林隽侯在正殿门口,正好整理整理仪容。
不一会儿便有小太监出来道:“林修撰,圣人在清凉台歇息,请随咱家来。”
林隽随他通过前后殿的穿廊,原来后面还有一片荷花池,池边建了水榭。周围宫女太监井然侍立,一名六十多岁的老人正倚着栏杆喂鱼。
太监通报后,太上皇挥了挥手,一群人鱼贯退下,远远的候在一边。
林隽上前行礼:“臣林隽,见过圣人。”
太上皇坐下后扫了林隽一眼:“你就是今科状元?”哼,翰林院倒学聪明了,把新人推出来。
“回圣人,是。”林隽恭敬道。
看着倒是挺有读书人的样子,想起春闱前‘老祖宗’特意给他托的梦,说什么“于我朝有大功者半数取自今科”,为此不惜托梦威逼他不许插手阻止烁儿变更会试制度,他倒要看看今科进士有何特别之处。
就先从状元开始罢。
“坐吧。“他随手指了面前的凳子让林隽坐下,“烁儿点你作头名,想必修撰于经史亦是出类拔萃,今日便给朕讲一讲前朝孝文帝罢。”
前朝孝文帝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皇帝,前期励精图治开创盛世,后期重用奸臣怠慢朝政,导致国家陷入内乱。为了不做亡国之君禅位于宣武帝,又在宣武帝稳定乱局后与其争权夺利,最终被困宫内郁郁而终。
林隽正要从头讲起,太上皇却不想让他好过,提了要求:“便从孝文帝避难回朝后起讲吧。”
讲什么?讲两代帝王如何争斗,讲儿子如何囚困老爹么?
这个太上皇醉翁之意不在酒啊,怨不得侍读们进宫一趟后一个个垂头丧气的呢。
林隽在京中呆久了,也对太上皇禅位的前后因果有所耳闻。据说去岁太上皇病重,二皇子包藏祸心、四皇子举兵救驾,过程大家具都讳莫如深,结果便是二皇子自缢,四皇子幽禁于京郊行宫。随后太上皇深感病体难愈而传位三皇子,也就是当今陛下。
谁知一个春天过去,太上皇又渐渐好起来了呢?
林隽上辈子见多了不愿放权而屡屡找继任者茬的老董事,企业家如此,何况是至高无上的皇位?
他心里念头纷纷,面上却不敢带出丝毫,微微弯了弯眼睛,开始讲孝文实录。
他吐字清晰、娓娓道来,语气不快不慢,在这个略有些热意的午后犹如一泓清泉汩汩淌过。
太上皇微微眯眼:这个年轻人还算沉稳,不像之前那几个,听到他的要求后一个个战战惶惶磕磕绊绊的,好似朕有什么深意似的。便是朕有,也轮不到他们来做出那副看穿后惶恐不安的样子。
讲到“所留侍卫兵,才尪老数人……及旧宫人皆不能留左右①”一节时,太上皇打断他:“修撰以为此事是否出自宣武帝授意?”
听到这话,林隽大起胆子抬眼看了看老皇帝,只见他消瘦的面庞上却有一对不显浑浊的利眼,此时似乎觉得自己出了个难题,饶有兴致地盯着于他而言还很稚嫩的林隽。
见林隽看他,老皇帝挑了挑眉,目光炯炯。
这问题可怎么答都不对味,说是,面前就有一位太上皇,未免有挑拨之意;说不是,那宰相软禁老皇帝后竟能全身而退?谁给他的胆子?
林隽能感觉到背上渐渐冒出冷汗,他在心中不断对自己说:不能紧张,不能战战兢兢。他知道这些上位者的通病,越是这个时候越要表现出大胆直言的样子满足他们‘平易近人’的心理。
他干脆催眠自己:面前是退休局长,和蔼可亲的退休局长。
林隽突然回想起老皇帝面对臣工的冒犯一笑置之的记录,只要不昏了头说些大逆不道的言论,想必老皇帝不会与他一个小年轻计较。
顿了顿,正色道:“圣上,臣等非当事人,如何得知详情?只臣愿意相信此事系权臣擅作主张。”至于权臣为何没有受到惩罚,那又是另一个假设了。
“哦?”太上皇靠在软垫上,倒要听他说出个什么来。
林隽故作腼腆的笑了笑,年轻人做出这样的表情总是容易讨得长辈放宽计较,他道:“便是臣眼前已经看到一对稳定和谐的天家父子,才敢在圣上面前大胆妄言。”
为防被当作拍马屁,他拿春闱举例子:“陛下能无波无澜地迅速推行复试考试,一定有圣人背后支持的缘故。臣就是这次考试规制的受益者,对二位圣人的敬谢之情实在无以言表。”
太上皇品了品,“稳定和谐”一词用得妙啊,是只机灵的小狐狸。
对上他感激又夹杂着濡慕的诚挚眼神,虽然是被祖宗逼的,太上皇也不心虚,坦然受了。
随后不置可否道:“修撰倒是会说话。”还敢说话。
林隽不好意思的说:“都是京城养人,臣之长辈去岁还批评臣嘴笨口拙,容易得罪人呢。”
太上皇:“……”你这一套一套的,可不像嘴笨的样子。
不过他也被林隽这种自然放松的态度取悦到了,心想即便林隽不是祖宗口里的有功之臣,凭他这副利索的嘴皮子也是个可造之才啊。
烁儿还算有几分眼光。
细看林隽的面容还有点熟悉,太上皇不由想起另一位文质彬彬的“年轻人”,遂问:“你也是苏州人士?可认识巡盐御史林如海?”
“不瞒圣人,林大人正是臣之堂伯。”林隽回道。
太上皇有些诧异,他是知道林家支庶不盛的,没想到还有林隽这一支。旋即倒觉得他更可亲了,从“一只小狐狸”转变到“心腹家的小狐狸”,随即满意颔首:“你们林家一贯会出读书人。”
林隽美滋滋道谢:“谢圣人夸奖。”
“……”太上皇有些无语的发现这位林状元与他谦逊温和的林探花还不一样,似乎是个喜欢顺杆往上爬的厚脸皮。
这倒有些新鲜,本想与他多说几句,只是到底身体还未痊愈,支持不住,太上皇便鼓励了林隽几句放他回去了。
被小黄门送出宫城,林隽轻吁一口气:这一关总算过了。
他双眼放空慢吞吞地往翰林院官署走,心里纷纷扰扰:太上皇对新帝不满?不太像。警惕新帝效仿宣武帝?可是按林隽的观察新帝似乎真就是一个孝子,对太上皇召见朝臣都认了……
难道就是退休综合症?不会吧。
想得太出神一时没注意到有人叫他。
“隽弟,隽弟?林元卓——林隽!”
林隽抬头:哪个在叫我?
只见前面易修武跟个地痞似的叼着根狗尾巴草叉腰喊他。
“听见了听见了。”林隽摆摆手。
易修武几步走近,双手搭到他肩膀拍了拍:“听说你被老圣人召进宫了?没出岔子罢?”
他左右看了看,鬼鬼祟祟的说:“老圣人这几日火气可大,你这小胳膊小腿儿的、”
见他又开始胡言乱语了,林隽抖掉他的手,双手拢袖一派沉稳:“我一个萌新能有什么事?太上皇还算亲切。”
“当真?”易修武上下打量他,见他全须全尾后潇洒的挥手,他还有事呢,“那没事了,走咯——”
边走边嘀咕:萌新?新人?隽弟就喜欢说些乱七八糟的词,萌新啊。
林隽目送他远去,缓缓冒出一个问号:他这一出是干什么来着?
被易修武一顿打岔,他也没有心思多想了,随后加快脚步回到官署。
李侍读一直注意着门口的动静,见他回来后立马迎上来:“元卓,此行可还顺利?”
“……唔,无功无过?”林隽想了想道。
“那就好。”李侍读松了口气,只要不惹上皇生气就行了。
林隽谢过他的关心,李佑之是所有同僚中对他最友善的一个了,而且林隽总是能从他身上感受到一种‘鸡妈妈’的保护欲,咦?
此时周围的人也都朝这边看过来。
见林隽还是那副笑容和煦的样子,丝毫不像其他侍读那样哭唧唧的跑回来,大家有些惊讶,各自眼神交流。
林隽又慢悠悠地踱到李学士的公事房门口,抬手扣了扣门,等李学士抬头后笑眯眯的说:“大人,下官回来了。”
李学士见他面色红润根本不像挨了骂的反应,怒上心头,随即皱眉一副管教下属的样子训道:“林修撰,懒懒散散的成何体统,莫非你在老圣人跟前也这样?我们翰林院作风一向正派——”
啊,真油腻,林隽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莫非李学士是高丽人?
正在李学士叨叨不休,林隽准备反击时,李侍读跑过来拉着林隽往外跑:“元卓,宫里来赏赐了,快随我来。”
李学士:?
他追着二人跑出来,就见太上皇跟前的黄内相笑眯眯的将一托盘赏赐递给林隽。
上面盖着黄绢,看不出里面是什么。
林隽接了赏,送黄内相出门,又摸出荷包:“请内相喝茶。”
黄太监指头一捻,笑眯眯的接了。
送走他后,林隽被几名侍读围住打探:“元卓,上皇今日让你讲什么了?”
“孝文帝史。”
“就这么简单?没其他了?”
“唔。”林隽含糊道,总不好说太上皇含沙射影吧。“还问了一些家乡的风土人情。”
一位同样进过宫的侍读眼里流露出不可置信:太上皇对林修撰这么亲切?却为何对他们频频挑刺?这就是新人福利吗?
大家一时心里酸溜溜的,到底人不如新啊。
“都聚在这像什么话!手里的活干完了?”李学士撵走众人,扫了林隽一眼,咬牙道:“林修撰,好运道啊。”
林隽笑眯眯的拱手气他:“托大人的福哩。”
“哼!”在心里骂了句“小人得志”,李学士甩袖回房。
太上皇赐的是贡用的文房四宝,普通人难以买到的珍品,林隽美滋滋的收下了,虽然他原本有妄想是一盘金子来着。
端回去后安叔听说是上皇御赐,差点要摆案点香的供起来,幸好被林隽劝住。
林沛见儿子才去翰林院点卯几天就面见上皇了,也不知是好是坏。仔细看他眉目舒展,不像是遇到挫折的样子,勉强放下心来,又骄傲又惆怅:隽儿长大了啊。
晚间林隽与李茂孔翎一起坐在院中赏月,孔翎已经参加完选馆考试,结果就在这两天便要出来了。
“观朴兄,小弟等着与你一起共事。”林隽举起茶杯与他碰一个。
又碰了碰李茂的杯子:“以茶代酒,祝季荣兄在都察院诸事顺利。”李茂被分到都察院观政。
李茂笑呵呵地举起茶杯:“祝咱都顺利。”
三人说说笑笑,好不惬意。
隔日,太上皇又召人进宫。
这次李学士倒犯了难,到底让谁去呢?顾大人最近没能见着太上皇,也不知道上皇心情到底如何。
林隽那小子究竟是运气好还是太上皇又心平气和起来了呢……
他不敢让传口谕的小黄门多等,犹豫片刻后来到林隽他们的大公事房。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