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乾隆死而定江南?
乾隆来回踱了几步。
终于下定了决心。
“移驻南昌!诱使逆明攻赣州!”
乾隆重新看向诸臣。
“福康安,你领两万包衣军、三千健锐营、三千蒙古骑兵、一千索伦骑兵南下赣州,归阿桂节制!”
“臣领命!”
“全军拔营,走水路入南昌!”
乾隆抬起头,目光灼灼。
“朕要和朱道桦来个王对王!朕压下去了,就看朱道桦敢不敢来了!”
.........
这样一来。
大明朝廷在广州府举办了一场大规模的科举。
朱道桦虽然要稀释广东了在朝廷的影响力,但是却不会用手段去打压,只是引进别的省份的官员,降低广东官员的比例而已。
“王上,刚刚得到的消息,乾隆动了!”
而且也可以通过此事昭告天下。
并且针对于乾隆的这些就举动。
而一甲,则会全部被收进政务大学堂进修,系统的进行学习培训,要满三年之后才会被外放为官。
所以让他这个福建人做这个探花郎。
“他三天之前公开下令,江宁大营转移到赣州,乾隆到江西了!”
已经不只是大清朝了。
天下俊杰们,自然会识时务的。
那就有留下他的可能性。
“过年之后,孤王就领兵北上,先打破赣州城,再兵困南昌,孤王倒要看看,乾隆究竟有没有胆子留在南昌府,把他手头上的本钱都赌下去!”
就是招生比较困难。
放榜七日。
一下子就吃进去两个半省。
这也是所谓的帝王手段了——朱道桦到了这个地步,也算是无师自通了。
朱老板放下笔。
“大张旗鼓的来江西,乾隆哪里来的胆子?居然想要来个王对王!”
科举的录取成绩按照三甲、二甲、一甲分档。
虽然还只是到南昌,随时可能北走。
所以适当的派遣官还是要的。
这岂不是就尾大不掉了?
他更有可能的的动作就是尽快寻求和明军的大规模交战。
打死乾隆这个诱惑,让朱道桦也有些心动了。
“东路军的情况怎么样了?”
正式昭告天下。
大明朝的官铺子也开张了。
所以如果乾隆还想要在南方有所作为的话。
常英瑚小心翼翼的把朱道桦圈过的名册接了过来。
为了尽快安靖湖南,所以许多湖南高门子弟都在湖南当地做官。
就能在这么多士子之中考到第一名。
除此之外。
现在道桦大学开办了医学系、格物系(也就是自然科学)、理学院(不是物理,是儒家的学说和来自西方的哲学思想)、机械系、数学系。
朱道桦在想了想之后。
明年一月份就差不多了。
朱道桦冷笑道。
比如说。
二甲则是年纪轻一些,可以在行政速成班培养个半年,再放到地方为官的。
打死一个大清朝的皇帝。
“是,王上!”
清军的动作也就能够预料了。
同时也是在政治上抬高工商业者的政治地位的举动。
这就是一甲的全部人选了。
一方面说明他聪明,是可造之材,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他对于朱明王的诸多讲话、政策都很了解,认同。
虽然从当地豪族之中认命了一些官员。
东路军沿着福建沿海,正在攻略福州。
虽然锦衣卫也会对前来参加本次科举的士子进行调查,但是锦衣卫又不是万能的。
还是给了成绩位列第一的林鹤。
哪怕是在广东这样工商业氛围浓厚的地方。
为了平衡这些高门势力。
朱道桦点点头。
乾隆胆大包天直接到赣州府的可能性,参谋部也同样考虑过了。
而就在过年之前。
虽然说做不到全民免费义务教育。
把榜眼给了严如熤,也是处于平衡的考虑。
想要得官的读书人还不快快投奔。
常英瑚抱着一沓名册进来,将本次科举的前傻三十名的名单给了朱道桦。
朱道桦的道桦大学也已经开始开张了。
状元、榜眼、探花就分别来自大明朝的前三省广东、湖南、福建。
常英瑚退出。
朱道桦把目光放在排名第二十三的一个名字。
就在乾隆盘算着要以王对王的架势来诱使明军攻击赣州城的时候。
而另外一方面则是这九百多人之中有部分是从南方诸省南下广东的年轻人。
之所以会有这么高的录取率。
几乎就是二取一了。
这些充满着勇气的年轻人,是要全部录用的。
读书人的第一目标还是做官。
合称三鼎甲。
潘有科还是广东人。
接下来朱道桦要在这前三十名之中选出前三名。
能办科举的。
算是这个世界上少有的近代化的大学了。
乾隆到江西了。
如果不是担心步子太大了扯到蛋。
而且大明朝要养的官员更多。
广东当地的豪富。
“福建的行动暂缓,招波拿巴总顾问回朝!”
福建一省全部纳入掌控,在过了年之后。
实在是因为在广东的大明朝廷太缺人了。
朱道桦看了看。
名单还会在【日月报】、【大公报】这两家算得上是新大明的官方报纸上连续刊登七天。
元帅府参谋部也开始推演清廷可能的举动。
湖南各地纷纷归附,而且通过补充湖南士子。
朱道桦略一思索,便立刻让陶必铨下去安排了。
那大军就要咬住乾隆的大军,最好的结果当然就是....
清鞑的皇帝都被打死了。
三甲的基本上是年龄过了三十,同时也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才能,在稍微培训之后就就会外放到各地为官。
此时朱道桦已经从湖南返回了广州。
不过这个教育覆盖范围还是很广的。
“除了建宁府和邵武府之外,其他各府都已顺利拿下,现在还愚忠清鞑的福建士绅官属,除了逃到浙江的之外,大部分都在加建宁府。”
随着大明对湖南、福建两省的攻略。
而且时间越早越好。
和彭浚、欧阳厚均比起来。
由于清廷留在福建的兵力很少。
乾隆的举动他其实并不意外。
这样的话。
所以这才让这一次科举的录取率高到这个程度。
这部分有两百二十一人。
而第三名的探花郎。
其政治上的意味太重要了。
朱道桦的大明朝廷也稀释了不少的“广东味”。
朱道桦一愣。
如果乾隆敢进江西。
其中大部分的参谋们都认为。
龟缩在江西赣州、南昌两地,等着被大明整合了湖南、福建之后把他们围困在江西。
但是他既然来了...
这对清廷的军心士气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严如熤。
十三行同孚行行主潘绍光的弟弟。
按照流程。
常英瑚看了看,说道:“应该是从福州来的士子,暂时不知道他的底细。”
把乾隆的性命留在江西。
状元给了广东人。
严如熤出身贫苦,是没有什么家族势力作为支撑的,在岳麓书院期间研读研究舆图、兵法、星卜之书,尤留心兵事,颇有“经世之才”的名气。
这次湖南攻略非常成功。
这种观念上根深蒂固短时间内是很难改变的。
潘绍光还是南洋航运公司的大股东之一,也是韶九铁路的重要投资人。
那这榜眼就要给目前大明第二大省的湖南人了。
朱道桦早就有人选了。
“哦?”
这方面有部分不适合为官的学者类型的人才,会先收到道桦大学里面去。
一目了然!!
状元、榜眼、探花,这三鼎甲的排位当然非常重要,尤其是这是新大明第一次正式的全国性的科举。
算是公平公正公开,各方面的心情都照顾到了....
朱道桦想了想,把第一名林鹤的名字落到第三,让这考了分数第一名的福建林鹤做了新大明第一次全国性的科举的探花郎。
潘有科是新兴的工商阶层的代表人物。
“既然乾隆要来个王见王,那孤王可不能示弱!”
朱道桦把他定为状元,就是要表明自己坚定的扶持工商业的决心。
不可能每个人的资料都能得到。
是一名来自福建的士子林鹤位列第一。
就在常英瑚离开之后,军师陶必铨匆匆而来。
清廷绝不可能老老实实坐以待毙。
朱道桦甚至在酝酿类似于议会一样的机构了——他的脑海中已经有了构想,等取得长江以南,他就会设置这样一个机构,从制度上对工商业的发展进行保障。
朱道桦冷笑一声。
“这个林鹤是什么来头?”
福建的泉州府、漳州府、台湾府也已经基本掌控。
乾隆领兵到南昌自然也在参谋部的预料结果之内。
“让罗芳伯、顾松、赵四、张洪前来议事!”
参谋们也给出了一条条针对性的方案。
参考士人一共九百余人。
按照分数上来说。
大明朝在取得广东之后,已经初步建立起教育体系。
提拔更多的平民子弟为官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在家世上。
新大明是在广东人的拥护下立足的。
如今湖南、广西安靖。
新大明第一次的全国性科举。
但是大明朝廷也不可能让当地豪族彻底掌控地方。
除此之外。
朱道桦说道。
湖南人,罗典的高徒。
潘有科!
这个林鹤才十七岁。
现在已经是公元1792年,农历十二月下旬了。
“王上,这是目前分数的前三十名,您看看...”
“放榜吧!”
取了四百六十三人。
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
也合适。
明清之争,谁强谁弱。
按照朱道桦的指示。
另外。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