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这对东北和南洋移民就已经花费够多了,如果还要向北美移民.”
彭浚苦着脸说道。
他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
他自从成为了大明左相。
看着几乎每年都没有什么结余,甚至有时候还要欠点债的大明国库就忧心忡忡。
这自古以来。
哪里有朝廷是在年初就把一年的收入提前规划好,几乎国库不会有结余的事情。
这万一要是碰到点事可怎么办?
“可以发债,就用金山的土地作为抵押,另外金山这一片地方,镇想要封给三金子,石妃现在有南洋船运公司,有的是钱,如果金山是三金儿的封地,她肯定不会一毛不拔的,右相以为如何?”朱皇帝颇为精明的说道。
彭浚嘴巴上说着皇上英明,心里已经在吐槽“皇上可真够精的,连自家老婆的钱都算计起来了。”
不过这个金山城现在人口不过几百,。
封给皇二子朱宜鑫,似乎有些.不太配得上二皇子的身份。
似乎清楚彭浚的担忧,朱皇帝摆摆手说道:“金山日后必然是大城,而且朕的皇子可不能做守成之君,必然要是开拓之主!封去北美,是为大明,为华夏开疆拓土的,这是朕的皇子们的使命!!”
北美是好地方啊。
当然是要分给儿子们了。
不过这话可是要说的高尚一些。
说到这里,朱皇帝又开始和彭浚商量着另外一件事了。
那就是统一全国科举的考试的事情。
“左相,这金山、印度之事暂且不说,如今天下一统,朕认为在南方地区已经有条件进行统一的秀才考试,科举考试不再以各省的时间和内容进行分省考试,而是进行统一的科举,将来大明的秀才科举可以每年都有一比,每个省每次取文秀才1000,武秀才500,如何?”
因为战争影响,每个省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大明的“秀才试”现在还不是定期举行的,到现在为止每个省都举行过秀才试,不过取士数量却都超过20000,只要中了秀才就有做官的资格,而且很容易得到官职。
不过那么容易做官的时代现在已经过去了,因为各地的官都有人做了,接下去的秀才试就难考多了,每个省每两年只取1500个秀才,要是取多了,可就很难给这些秀才老爷们安排上官职了。
“好,是该有个制度,不过1500人的取士额度少了一些,不如定为1500人到2000人之间,按照每个省上缴的税赋来确定取士额度如何?”
彭浚想了想说道。
朱皇帝闻言点了点头:‘这章程要尽快弄出来,但是朕还要加两条规矩,一个是退休制度,一个是秀才年龄限制制度,先说说退休制度,朕有初步的想法,县级以下官员,55退休,省府级的官员,60退休,部阁级官员,70退休!’
“另外就是秀才的年龄也不能太大了,我看,超过三十岁就不应该去考秀才了。”
退休制度。
是朱皇帝早就在琢磨的事情了。
人老了容易糊涂,大明可不需要这么多糊涂官儿。
而且,有退休制度,就能保持官僚体系的一部分的活力,毕竟源源不断有活水而来嘛。
朱皇帝甚至都想要提一提干部年轻化的事情了。
只是他略一思索,就觉得现在提这个还太早。
彭浚一愣。
随后脸色大变。
“皇上,这.这是不是太急了?”
彭浚额头冷汗直流。
30岁就不让考秀才了。
这又是哪门子规矩啊?
这皇帝怎么老是弄些这些幺蛾子出来啊。
要是在他当丞相的时候通过这些东西,怕是他的名声也要被连累了
而且这.实在是影响牵连太大。
上回四川罢考的风波才过去,现在万一再惹出一个诸省罢考风波怎么办?
科举考试设立年龄上限按说是没有什么――一个秀才到了三十岁还是个白丁,那的确是该找点别的事情去做了。
但是读书人其实也是一种身份!
科举这种事情本来就是只要有口气在就能不断考下去,说不定下次就中了!
这对于读书人来说就是一个希望,一个瞬间就成为人上人的机会。
哪怕一个秀才再穷困潦倒,在地方上也是没多少人会去欺负的,谁敢保证人家下一次科举就不会高中,成为举人老爷呢?
那些大户人家的读书人更是如此,他们的士绅身份就是建立在同官场的联系上的。
而下次可能高中做官,更是其中最要紧的一层联系。
这就是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有了这种可能性,这些读书人的身份才会和普通平民百姓区别开来,他们是官员预备队,是特权阶级的后备军。
现在大明朝堂上的湘湖党就是典型的士绅集团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不是所有湖南读书人都能在大清朝的朝堂之中做官,但是因为有科举的存在,所以他们都有这个做官的可能性,因此可以为一党,互为援引。
只要有谁中了进士。在朝的湘湖党人就会大力提拔后进,在野的湘湖士子则会去充当幕僚,为其奔走。
而在老家没有出来的士子,则靠着那些在朝或是充当幕僚的同学同乡的庇护横行乡里做他们的大地主。
正是因为如此,那些明知道自己这辈子都中不了秀才的地主老财也会整日抱着书本苦读,一次次去参加科举考试,为的就是能留在士大夫的圈子里,保住自己的士绅身份!
要是没有了这层身份,他们再想偷逃田赋税款欺压平民可就困难了。
但是现在朱皇帝设置三十岁这个门槛。
就相当于把广大官员预备队们,广大士绅群体的根基都给挖掉了。
三十岁之后。
你就没有读书做官的可能性了。
那还会有什么湘湖党,什么士绅一体吗?
三十岁之后。
就老老实实去别处谋生吧。
朱皇帝当然清楚。
他这么改。
肯定会引起巨大的反弹和反对。
但是朱皇帝不怕这个。
因为他担心,如果事情不在现在这个他威望最大,对军队掌控力最强的时候进行改革。
到了后面,想要改,恐怕都是有心无力了。
他必须要强硬推进科举的改革。
这是他的政策能不能维持下去的关键。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