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
在头顶皎洁月色的照耀下,距离日本长崎约莫数十里的海域上猛然出现了由近百艘巨轮组成的船队,在波涛汹涌的海平面上,浩浩荡荡的航行着。
放眼望去,这些战船,规模最小者也在千五百料以上,其中最大的更是在两千五百料以上,且数量足有三十余艘,纵然是在一望无垠的海域上,也是一群不折不扣的庞然大物。
因为夜色已深,对于视线有些影响的缘故,船队航行的速度并不算快,但若是有经验丰富的水手船夫于此,还能一眼便瞧出这支铺天盖地的船队所航行的方向,正是距此约莫数十里的日本长崎。
...
"督抚大人,风浪愈发大了,战船也有些摇晃,不若回船舱中稍作休息。"
"再有个把时辰的功夫,咱们便能到了。"
位于船队中间位置的"舰船"上,一位身着甲胄的武将,略带紧张的朝着眼前的中年文官说道。
也不怪他紧张,昔日蒙元骑兵几乎踏平了整个东亚和欧洲,却不曾想在小小的"日本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败。
来势汹汹的船队甚至还未曾接近日本,便因为突如其来的台风葬身海底,仅有少数人得以幸存。
如若说此次失利,还能归咎于蒙元骑兵不擅长水战,且准备不充分的话,那么数年之后,忽必烈统一了整个中国,并在崖山之中俘获了大量的南宋水师官兵之后,自是可以称得上一句"兵强马壮"。
但纵然有了大量经验丰富的水师官兵相助,忽必烈精心策划的"东征"仍是遭到了致命的打击。
这一次,导致"东征"不利的罪魁祸首依然是毫无规律的"台风"。
自此过后,日本国内便将先后庇佑了他们两次的台风"神化",并且风靡全日本,举国上下都认为他们国家有"神风"所庇佑。
久而久之,这种听上去极为荒诞的说法也随着江浙地区的商人传回了大明国内。
此时日本长崎已是近在咫尺,身为此次东征先锋之一的东平伯黄得功自是不愿意在最为关键的关口上出现些许意外。
再一个,眼前这文官虽然在登莱整饬海军数年之久,但终究没有太多出海的经验,又是上了年纪,可千万别被这隐隐有些刺骨的海风伤了身体。
"无妨,东平伯的好意,本官心领了。"登莱巡抚袁可立并未回头,只是眯着眼睛,死死盯着远处千篇一律的"浪花"。
尽管袁可立的声音很是轻微,在周遭巨浪的衬托下甚至显得"微不可闻",但却拥有斩钉截铁的力量,令得身后欲言又止的几位武将默默的闭上了嘴巴。
眼下月色已深,应当算是八月十五了,在大明当是举家团圆,共同赏月的日子。
遥想一个多月前,他在登莱突然收到天子中旨,令他整军备战,随时等候诏令。
再然后,他便是收到了京中送来的八百里加急,销声匿迹数十年的倭寇极有可能卷土重来,进犯大明绍兴上虞,天子命他率领登莱水师倾巢而出,赶赴江浙"剿匪"。
并且天子还在圣旨中言明,此次随同他"剿匪"的,除了被他整饬多年的登莱官兵之外,还有南征北战,立下赫赫功勋的天雄军及京营士卒。
并且,近些年风头正盛的东平伯黄得功,靖北伯卢象升也要听从他的调遣,并授予他"临时决断"之权。
这不仅仅是天子对自己的信重,更是表明了天子对于"东征"的重视和刻不容缓。
"靖北伯,儿郎们可是做好准备了?"
沉吟片刻,登莱巡抚袁可立缓缓将目光自远处的海平面收回,转而朝着身后一脸肃穆的武将们问道,波澜不惊的声音中也是罕见的出现了些许颤抖。
那德川家光终究是日本的"幕府将军",地位不同寻常,纵然他在第一时间下令封锁消息,但料想日本也嗅到了些许风吹草动,定会有所准备。
更别提还有郑芝龙这头"白眼狼"从中上蹿下跳。
"督抚大人放心,儿郎们早已迫不及待,随时可以登陆作战!"
闻声,几位严阵以待的武将便是对峙了一眼,随后由点到名字的卢象升拱手作答。
"好!"
重重点头过后,登莱巡抚袁可立再没有其他的言语,只是将目光投向船头那些乌漆嘛黑的火炮之上,心中涌现了些许豪气。
相比较三百余年前的"蒙元",他们眼下的规模不但愈发宏伟,尤其是船头的火炮更胜往昔,定然要叫那些身材矮小的岛国人,知晓"天朝上国"的厉害。
作为此次东征的"总督",他深知自己身上承担着怎样的重任,也清楚大军要取得怎样的"战果"。
或许对于南征北战的卢象升等人来说,不久之后的战事只是其戎马生涯中的一次经历,但对于他袁可立来说,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
毕竟他此前,从未亲临前线。
但回想起在过去两百余年间,惨死在日本倭寇屠刀下的大明百姓,袁可立的眼眸深处便是涌现了一抹狠辣之色,心中的些许犹豫和不忍也是随之消失的无影无踪。
日本国内藏有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