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城中那些弃暗投明的日本领主该如何安置,各位可有良策?"
眼见得书房中众将士的情绪愈发高涨,案牍后的袁可立便是轻咳一声,不平不淡的将其打断。
虽说今日以极小的代价便取得了"开门红",还令得德川幕府内部临阵倒戈,德川秀忠趁乱出逃,但仍不可过于狂妄自大。
骄兵必败的道理,袁可立还是懂得。
听闻袁可立猛然将话题带到了城中那些临阵倒戈的日本领主身上,在场的将士们先是一愣,随后便缩了缩脖子,沉默不语的坐回自己位置之上。
术业有专攻,这种费心费神的事还是留给眼前的总督大人去考虑吧。
见没有人理会自己的话茬,袁可立便是无奈的摇了摇头,随后将目光投向同样身着常服的卢象升身上。
在场之中,仅有他们二人算是进士及第的"文官"。
"大名领主.."感受到上首袁可立的注视后,卢象升也是默默起身,盯着书房中墙壁上所悬挂着的日本地图若有所思的喃喃自语着。
在过去几天中,他也对日本的"制度"进行过初步的了解,知晓在丰田秀吉在名义上统一日本之后,居于京都的"天皇"便基本沦为有名无实的吉祥物,京都城中的朝廷也仅仅是具有象征性意义,国内的大小事务皆由丰田秀吉一人决断。
待到丰田秀吉病故,德川家康背主而立之后,更是将天皇的存在感降到最低,并且为了维系自己的统治,还对于日本的诸多制度做了进一步完善。
这其中,分散于全国各地的"大名领主",便是德川幕府能够维系统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德川家康的命令之下,这些大名领主分别居住在由其自己控制的城池之中,且手中握有军队,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但同时,德川家康为了杜绝出现"背主自立"的情况,又将部分手中握有重兵,且与自身关系颇为疏远的大名领主悉数"分封"到日本国内最为贫瘠之处。
而这些不受德川幕府待见的大名领主也被称之为"外样大名",时常受到德川家族的猜忌和削弱。
今日临阵倒戈的几名大名领主,便是"外样大名",往日的处境可以说是如履薄冰。
除了这些不受待见的"外样大名"之外,德川幕府统治下还有"亲藩大名"及"谱代大名"。
顾名思义,所谓"亲藩大名"自是与德川幕府同出一脉的大名领主,类似于大明国内的宗室,封地最为优渥,但手中握有的军权却是可以忽略不计。
至于"谱代大名",则是以德川家康在崛起之前的老部下为主,靠着连年征战,方才拥有了一定的地位,与德川家族之间乃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今日在佛寺顶层,拼死护着德川秀忠趁乱逃出长崎城的大名,便是与其荣辱与共的"谱代大名"。
"总督大人,天子欲荡平日本,废黜天皇,势必要将德川幕府击溃,故此与其同出一脉的亲藩大名自是罪不可赦.."
说到这里,卢象升的眼眸深处便是涌现了一抹精光,声音也变得冰冷起来,不似刚刚那般热情高涨。
遥想当年,数千里之外的天子才刚刚登基,便是毫不犹豫的将"矛头"对准了世袭罔替的勋贵,而后更是拿同为太祖高皇帝子孙的宗室亲王开刀,并且日后还先后多次出台掣肘亲王的政策。
大明宗室亲王尚且如此,这区区弹丸小国的"亲藩大名"有什么特殊的?
"不错。"几乎是话音刚落,登莱巡抚袁可立的赞赏声便于书房中响起,令其身前如黄豆般的烛火都是微微一颤,将其沧桑的面容映衬的愈发高深莫测。
"谱代大名与德川幕府休戚与共,绝不会坐以待毙。"
"我大明也不应有半点心慈手软,当以悉数镇压。"提及那些手握军权的谱代大名,卢象升的声音变得愈发冰冷,没有半点感情,令书房中小心伺候的几位吏员都是下意识的倒抽了一口凉气,脸上露出一抹骇色。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靖北伯卢象升这轻飘飘的一句话,便是决定了万千人的生死。
兴许是觉得"事关重大",案牍后的袁可立这一次没有即刻做声,而是微皱着眉头,闭目沉吟起来。
好半晌之后,方才睁开了眼睛,不平不淡的说道:"善。"
见上首的袁可立初步同意了自己的想法,袁可立便是轻轻颔首,迎着其波澜不惊的眼神继续说道:"至于那些与德川幕府互相猜忌的外样大名,我大名当以招抚为主。"
"待到日本悉数臣服之后,在视这些人的表现而定.."
卸磨杀驴!
只一瞬间,在场的所有将官和吏员心中便是下意识的舔了舔嘴唇,心中感慨这卢象升果然不愧拥有"卢阎王"的绰号,这份心性莫说朝野上那些挥斥方遒的朝臣,就算是同为领兵杀戮的将官,也是自愧不如。
但一想到这些"倭国人"曾在大明犯下无数滔天罪孽,他们心中的些许不忍便是消失的荡然无存。
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
更别提这日本即将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