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没办法,命好啊
谢珩的话,让那帮长舌妇脸色变了又变。
就像是吃了苍蝇一样,没恶心到赵楚楚,反倒被谢珩膈应了。
她们谁家的银子可以这么花?哪怕是一文钱用错地方,也会被婆婆男人轮流骂!
“大郎愿意惯着我乱花钱,你们看不顺眼啊?那忍着吧,以后我乱花银子的地方可多啦,大郎都会顺着我的,你们再挑拨大郎也不会听你们的。嫁个读书人就好,事事都讲道理。”
赵楚楚火上浇油。
“大郎,你的银子都是我的对不对?”
“嗯,都归你。”
赵楚楚看着那几个长舌妇,摊手道:“我也好无奈,大郎为什么这么疼我,没办法,可能这就是命好吧。”
那几个长舌妇差点被赵楚楚气吐血,黑着脸头也不回离开了。
也在秧田帮忙的孔氏忍不住笑道:“大郎对你是真的好,那几个女的,平时没少被婆母和男人骂,她们这是妒忌你。”
“她们越是嫉妒,看到我就越能衬托她们的不幸。”赵楚楚道,“吃饱没事干就想让别人夫妻吵架,这种人早晚会因为那张嘴出事的!”
“你理他们那么多做什么?这边畚箕已经装满了,咱们先到田那边吧?”
“我来就行。”赵楚楚提着畚箕走过去,准备自己挑。
没想到谢珩先一步,挑了一担的同时,左手还拎起同样装了秧苗的一个木桶。
“哎哟大郎你快放下,让我们家老大挑就行了,你一个读书人,哪里做得了这种重活,可别伤到手。”孔氏连忙喊牛安,“老大,快过去帮忙,大郎那手是读书写字,要紧得很。”
“读书人并没有什么不同,我可以的。”谢珩拒绝了牛安。
牛安看向孔氏。
孔氏还想说什么,谢珩已经走远了。
那担子挑得,比牛安还要稳。
不过赵楚楚想挑秧苗,孔氏就不让了。
赵楚楚只好让牛安来。
由于谢珩和牛同生他们都不懂抛秧是怎么个抛法,赵楚楚也跟过去田那边,孔氏婆媳和陈家那对妯娌还在秧田帮把秧苗拔出来。
牛同生正在田里下肥。
跑来看抛秧的,也不全是凑热闹。
村里的人都是庄稼汉,一听赵楚楚说怎么抛秧之后就都明白了,好些人都来帮忙。
那两担秧苗没多久就全部用完了。
村民新奇的同时,也觉得抛秧是真的轻松。
“楚楚,这秧苗要是真的能活,可比插秧快多了!”
“可不是么,瞧着人多,这么大一块田没一会儿就抛好,还不用弯腰。”
“大郎啊,这抛秧的法子真的是书上写的吗?”
……
谢珩点点头:“嗯,那些书不知道我爹从哪儿找来的,我瞧着对考试没什么用,便跟那本医书一块烧了。幸好楚楚看过也记得,不然我这可真是罪过。”
“那真的有用吗?”
“楚楚拿出的方子都有用,想必这个也是能行的。”
“过几天大伙就知道这些秧苗能不能活了。”赵楚楚接过话头,“书上说,一般五天之后秧苗就能长起来。”
“那到时候我们看看,要是真的能行,往后我们也学着抛秧,不然每次插秧这腰酸得不行。”牛同生说道,“走走,去将剩下的秧苗头拿来,我瞧着这样的话一早上就能将剩下的田都抛好了。”
正常情况下,三个人一天下来插秧也就能插个一亩多。
但是照抛秧的速度,三个人一天下来起码多能抛好三亩!
而今天人多,不到一上午就将赵楚楚那几亩田全部抛好了。
秧田里还剩下两畦的秧苗,赵楚楚给了牛同生。
不过她还留下一点,等秧苗立苗之后再填补一下秧苗比较疏散的地方。
“谢谢各位叔伯的帮忙,中午就在我家吃午饭吧。”赵楚楚邀请来帮忙的人吃饭,“菜什么的我昨天已经去镇上买好了。”
“客气什么,不过是搭把手的事。”他们笑着拒绝。
“都已经准备好,你们要是不来,我们吃到什么时候?都不许拒绝,一会村长这边弄好,你们就直接来我家吃。”
赵楚楚不容他们拒绝。
昨天谢珩就卤了猪头、猪蹄、鸭子还有鸡蛋等,今天再做点别的菜也差不多了。
他们还在帮牛同生抛秧,赵楚楚和谢珩先回去了。
家里的锅太小,赵楚楚又去了牛家将他们的饭锅接过来,让他们一家人都来吃饭。
看到掌勺的是谢珩,孔氏都不敢置信。
“大郎,你们家,你做菜?”
“嗯,楚楚不喜欢进厨房。”
“啧啧啧,真是瞧不出来大郎你这么疼媳妇,放眼村子,就没有像你这样下厨的男人,更别说你还是秀才。”
谁家的秀才不是被当成宝一样?
秀才下厨,真是闻所未闻。
“秀才也是吃饭的,楚楚也有自己的事忙,做一顿饭也用不了多少时间。”谢珩难得话多了一些解释。
孔氏忙道:“你还是出去吧,要做什么菜你跟我说,我来。”
她没办法接受秀才下厨,将谢珩推出了厨房,“有我们在,不用你跟楚楚来。”
谢珩:“……”
见孔氏和两个儿媳已经占了厨房,谢珩只能让地方让给他们。
“就是炒一个菜,还有把鸡做好,灶上煨着的冬瓜骨头汤放盐就行。”谢珩将剩下要做的菜告诉他们。
当孔氏揭开锅看到那一大锅的卤水,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孔氏不由得吞了吞口水。
好家伙,谢家可真是舍得啊!
孔氏到现在都还记得那天赵楚楚给他们送来的猪头肉。
没想到今天又能吃上。
不过最让她们震惊的还是,饭竟然是一点杂粮也不掺的白米饭!
这比过年吃得还好!
孔氏看着心疼,忍不住说赵楚楚:“楚楚啊,这饭还是掺点杂粮进去吧,你们也不容易,别这么大手大脚。”
“干活辛苦,吃点白米饭很正常,婆婆不用心疼,大郎说了,他眼睛能看见,以后也能赚点银子。”赵楚楚每次解释这个都觉得很累。
唉,大魏的农民真的太穷了。
所以下锅都要数着米粒!
等她的水稻丰收,明年大伙种上这些改良后的水稻,就不用再饿肚子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