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外国语学校之后的几天。
李均就静待高考成绩出炉。
这时候世界杯也结束了,阿根廷多名主力因为累计黄牌两张无法上场,马拉多纳独木难以擎天,德国队卧薪尝胆,在主教练足球皇帝贝肯鲍尔的率领下,1比0击败阿根廷。
其中出现了一个最具争议的裁判,瑞典人弗里德里克森,这位裁判以仇视社会主义国家闻名,虽然他曾执法过1989年丰田杯,是一个好裁判,却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足球队从采用双重标准判罚。
比利时和苏联的比赛,无视比利时队的两个越位进球,致使比利时4比3击败苏联,无视马拉多纳的手球挡球,最终阿根廷2比0击败苏联。
苏联人最后只得气得牙齿痒痒地离开意大利。
华夏。
1990年高考填报志愿不同于1989年高考填报志愿,是先出分再填报志愿。
要知道1989年是高考估分后就直接填报志愿,但是这样填报志愿风险很大。
后世一般都是实行知分填报志愿,减少考生填报的风险,但是这个制度也不是完美的。因为知分后扎堆填报相同志愿,导致一些低分段的学校录取不到学生,所以是交替实行考前填报志愿,估分填报志愿三种形式。
这三种形式也影响着很多人的一生。
比如当年实行考前填报志愿,这个机遇与风险是同在的填报,因为高考前填报志愿在客观上有较大的风险性,偶然性和盲目性,就像是填彩票一样,甚至是一场赌博。
有人会因为求稳而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学校,以至于整个大学期间失去学习动力,目的,甚至入错行,这样的影响很沉重。
因为女怕嫁错郎,男人最怕入错行。
再说估分填报志愿,这个所处时段适中,考生没有了考试压力,可以更细致地了解高校和专业,将兴趣和分数有机几个,既没有考前的盲动,又避免了分数公布后的唯“分”是图,不过,估分的程度不好保证,因为很多考生估分的准确性低,因为语文,政治,历史很多科目的主观题比较多,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考试很容易一意孤行,不是过分自信就是过于保守。
如果估分处理不好,这种志愿填报对考生的伤害最大。
比如某个学生估分只估了四百九十分,能混上一般本科,但是对方主观题要是超常发挥了,考到了五百三十分。
这种四十分的失误,就会让这个考生错过自己进入重点大学的机会,也就错过更大改变命运的机会。
今年采用的是知分填报志愿,好处在于心里踏实,有把握,不像估分那样让人心里慌,没把握,对于高分的考生,他们知道分数后就知道了自己的名次,可以直接填报学校,但是对于中间的考生就不好了,他们不敢报好的学校,只能求稳,选择稍微差一点的学校,这样会错过很多机会。
高考,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公平,但仍旧是是华夏数亿寒门子弟跃龙门的机会。
这是一个知识分子就可吃皇粮的时代。
考上大学毕业包分配,就能吃皇粮,这也是无数农村学子挤破头皮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原因。
昔日老师都是碎碎念。
“高考分数就是一切,高考没有人会调查你的背景你的家庭你的出身,无视相貌美丑除艺术考生外,无视你们的智商高低,唯一评判的是高考试卷上的分数,只有一战定胜负,成王败寇,考上了就能吃皇粮,是国家干部身份,高考决定一生!”
这年代。
很多老师勉励学生的话语并没有多错误。
转眼间查分的日子来临。
李爸和李妈开始拨打查分热线。
可是从早上到晚上六点整整一天服务都没有开通。
李爸一颗心悬着,连吃饭都吃不好。
六点吃晚饭之前,李爸又去拨打了一遍号码。
按照提示输入儿子的准考证号码。
考生李均,准考证号1990086566
这年代语数外总分是120分。
现在电话里人工女声播报着,考生李均:语文118分,数学120分,英语120分……总分
702分,浙省排名第一。
重听请按“1”……
李爸和李妈眼睛湿润了,儿子这分数比估分还要高,而且是第一,浙省的第一!
再次来到苍南高中,填志愿。
校园外面是打出了“恭喜我校李均同学成为浙省状元!”
走进校园一股浓郁的书香味扑鼻而来,香樟满园,庭院优雅。
“那就是李均!”
“那就是今年的状元呢!”
“哇——牛人啊!”
“他本来就很牛,你现在才知道吗?”
李均班级不少同学都考得不错,钟灵是576分。
到了填写志愿的时候。
本来因为李均考了状元,自己教出了一个状元而红光满面的班主任,脸色不好了。
“李均,你可以填报国内数一数二的两所学校,你怎么填报外国语,虽然它也是一流名校,但是前两个不是更好吗?”
“李均,你,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人,老师不希望这一步走错毁了自己的灿烂前程。”
班主任施猫又开始了碎碎念。
……
这年代燕大北大,这两个是很多人遥不可及的学府,即使后世相当时间里,这两所大学,在世界排名并不靠前,怎样怎样的不如国外。但在国人心中,这就是华夏最强最好的两所大学。因为是最好大学,他们就有傲气的资本,他们的学习氛围,学术氛围,规则都严格。后世发生很多高考状元被劝退事件。
有人是沉迷于游戏,有人是沉迷于其他,课堂没有去,大学有百分之三十的课堂表现分,你都不去上课,授课老师自然不会给你,造成你有比试考试过关还不行,依旧挂科。
这时代北大有个老师教俞敏洪更因为在外面兼职辅导了学生,老师都被开除。
所以那两所北鼻子哄哄的学校这年代高傲的脾性不太符合李均,因为李均肯定不会只是被所谓的不挂科和循规蹈矩束缚。
因为他还是会花最大的精力在自己的商业帝国上的,外国语大学很多外国学生,这让其包容性开放性远远大于如今国内两所最好的大学,最关键的是,李均对外国语大学更熟悉。
所以,李均最后没有犹豫地写下了第一志愿首都外国语大学。
作为一省的高考状元,多少回惹来一些关注,尤其是当一些人得知李均填报的是首都外国语学校,这让许多人感到吃惊,也引起不小的轰动。
一些媒体甚至都报道了。
有媒体向采访李均,不过李均自然没空搭理那些沽名钓誉的事情,不理会。不接受任何的采访,不发表任何的言论。
采访不到李均本人,李爸自然受到许多媒体关注的对象。
“李老师,对于您孩子为何不选择燕大,北大,转而选择首都外国语,这是为什么呢?”
对此,李爸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直言这是孩子自己的选择,作为父亲,我只能陪他到高中,因为我没念过大学,未来儿子的路,他自己走,我也不能给什么建议。
“李老师您真谦虚,您真尊重孩子,或许这就是您培养出那么优秀儿子的缘故吧。”
李爸想起以前的一些做派,听得那话,有点脸臊得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