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海市作协月度例会,各种常规事务讨论完毕以后,主席长天,突然抛出一个的议题——
关于是否吸纳张潮加入协会的意见交流!
要说加入福海市作协,说难不难,说易不易,除了“户口或工作在本地”“拥护作协的规章制度”等基本条件外,最关键是两条——
“须在市级以上(含市级)文学刊物上发表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文学作品。”
“长期从事文学编辑、教学、组织工作,成绩突出。”
无论是“一定数量和质量”,还是“长期、成绩突出”,都属于没有量化标准、可以灵活操作的条目,既可以放低让人进来,也可以抬高让人进不来。
话语权就全在能坐在作协会议室里开例会的这些人身上。
90年代有一阵地方财政困难,靠拨款维持的作协快揭不开锅了,无奈之下,甚至吸纳了几个附庸风雅的土老板。当时的标准就放得极低,在县级刊物上发表一个小豆腐块,就能加入。
这些小豆腐块,基本都是代笔的,能发表也是打了招呼的。
而张潮无论从作品的数量还是刊物的级别上,都达到了加入市级作协最高的门槛。但他最大的问题就是成名太快,除了一次作文比赛以外,没有和本地文坛形成任何交集。
文坛大概是各种行业中圈子文化最盛行、堡垒最顽固的一个。在九十年代文学开始没落以后,更是暮气沉沉。
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而传统观念认为,加入作协,才算是踏入文坛的标志。
例如王小波,在他去世前,虽然已经在《花城》上登载过小说、在报纸上开设了专栏,还出版过作品,当编剧也拿了一个外国电影节的最佳剧本,但仍然找不到所谓“文坛”的门往哪边开。
以至于他死后,还被媒体称为“文坛外的真正高手”。
更尴尬的是,即使在他名声大噪后,近二十年时间,除了极个别作家,如王濛,整个“文坛”对他的作品是避而不谈的。除了研究者,你几乎很难找到哪个与其同龄或者前辈的作家谈论他。
所以会场里反对张潮加入作协的声量很大,甚至压过了支持的声量。反对者当然不能明说“张潮再有名气关我屁事”,而是举出了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
“时评和杂评的文学性不够!”
“在网络上连载的小说是小说吗?”
“写通俗小说难登大雅之堂!”
“就要出版,那就是还没有出版,不能算数!”
“为人太张扬!”
……
作协主席长天冷冷看着下面七嘴八舌的福海文坛老将小兵们,心中的失望溢于言表。
上次请阿莱过来,就是为了作协的年轻一代有一个能得到未来文坛大佬欣赏,有机会打开现在低迷的局面。结果人家除了一个张潮,对谁都是不咸不淡的,显然是都没有看上。
可张潮他不是作协成员啊。
看大家说的差不多了,长天用茶杯盖轻轻扣了一下杯沿,发出清脆的响声,所有人都安静下来,望向这位主席。
长天开口道:“有谁能记起来,我们福海作协,上一次有成员在《花城》这个级别的杂志上发表作品,是多久以前了?”
众人由安静,变成了沉默。
文学刊物的等级,并不是只看其行政级别或者历史长短,而是几代编辑和作者用一部部坚如磐石的作品,垒起来的。
以纯文学领域而论,《人民文学》因其ZZ地位而独树一帜;然后就是《当代》《十月》《收获》《花城》这四大花旦;再然后才是《钟山》《BJ文学》等刊物。
现在的主席长天,就是依靠在这些文学“顶刊”上多次发表作品,才有了今天在福海文坛说一不二的地位。但是自从他过了创作的黄金期以后,福海文坛也就陷入了沉寂当中。
作为主席,他还是很有责任心的。
长天叹了一口气,道:“上次阿莱临走的时候,特地和我说,张潮是个好苗子,不能让他‘流落在外‘。大家刚刚说了那么多反对意见,为什么都回避了他最近发表在《花城》上的那篇小说呢?是《花城》的级别太低,还是小说写得不好?
要是我们这些人也见不得年轻人好,见不得年轻人高明,那就是不能容人。咱们作协的门槛再高,但也要有底线。文联的雁鸣主席和我说了,张潮我们不要,他们就要了。”
一番话说得所有人都低头不语。
长天举起了手,接着开口道:“我认为,张潮完全有加入我们福海作协的资格。谁赞成?谁反对?”
又是一阵短暂沉默后,其他在座的理事们,终于陆陆续续地也都举了手。不用清点,也能看出过了半数。
长天这才满意地点点头。
这时候,福海作协一个年轻理事突然怯生生地说:“……好像,好像根据章程,加入作协,是要本人提出申请。呃……张潮他提出申请了吗?或者,跟您沟通过了吗?”
长天:“……呃,并没有……”
长天自己都忘了这茬了——这些年作协进人一直都是打默契牌,也就是新晋的作家要先与作协的一些成员眉来眼去一阵,混进圈子;时机成熟后,就诚挚地表示自己想加入作协;等作协成员之间协调确认好了,最后才是填写申请表格。
还从来没有作家,不找关系,不打提前量,直接祼填表格申请的。
立刻就有不服气的理事在下面阴阳怪气:“哟,招呼都没打,码头也没拜。原来是我们求着他加入啊?”
会场上顿时嗡嗡声一片。大家当年都是这么一层层混进圈子的,凭啥张潮能例外?
由于这些年作协头上的光环还在,走传统写作路线的作家,全都等着纳头就拜上梁山。哪有张潮这种野路子,和谁都不认识,谁也和他都搭不上话。
所以长天光想着要吸纳张潮,从来没有想过张潮愿不愿意的问题——长天当然觉得张潮愿意啦!
可规矩不能坏!但是长天自己这个年纪,显然不适合再与张潮“眉来眼去”了;而会场放眼望去,不是白发就是秃,让人心塞。
于是长天一指刚刚那个出声的年轻理事:“小孙,理事里面数你年轻,你去和张潮交个朋友,做好工作。务必让他主动提出加入作协!”
这是福海作协最后的矜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