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仙侠 都市 历史 网游 科幻 言情 其它 男频 女频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645错过的机会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字数:5441 更新:2023-08-12 11:21:46

确定魏广德依旧举荐戚继光北上练兵,陈以勤也不再说什么,而是把那个盒子收好,打算明天送进宫里去。

从书案旁拿出一份奏疏递给魏广德,“这个你先看看吧。”

魏广德的事儿,隆庆皇帝之前和陈以勤商量过,有意在年后将他调入内阁,这样就可以经常召见。

阁臣和大臣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

大臣,若无皇帝召见或者重大事务需要禀报,一般都不会进皇宫见到皇帝。

如果每日的朝会还是按照《明会典》执行的话,另当别论。

现在的隆庆皇帝,在勤政了小半年后也开始慵懒起来,每月就是参加初一、十五的朔望朝会,还有就是三大朝会,说起来比他老爹也算勤政很多了。

嘉靖皇帝可是连三大朝会都不升殿的主,可见他对朝会,对百官有多不待见。

皇帝想把魏广德拉进内阁,陈以勤也希望能多几个帮手,自然不反对。

作为准备,陈以勤也开始把内阁处理的事务交给魏广德看看,让他早点熟悉一下,年后入阁也不会手忙脚乱。

“这是什么?”

魏广德嘴里说着话,手也伸过去接过,翻开看起来。

“马森?”

随即,魏广德低语一声,随即就低头看起来。

原来,这是刚接任户部尚书职位的马森清理了户部仓储后上奏的奏疏,一开始魏广德还挺兴奋的,因为奏疏里提到的钱粮

好多。

真的好多。

谁说大明穷了,这么多银子和仓粮。

不过看到后面,魏广德才微微一惊,按照奏疏所述,好像还真不够。

“户部尚书马森奏:太仓银库岁入仅二百一万四千二百有奇,岁支在京俸禄米草一百三十五万有奇,边饷二百三十六万有奇,各省常赋诸边民军运今年诏蠲其半,以出入较之共少三百九十六万一千四百有奇,谓国无三年之蓄,国非其国。

今查京通二仓之粟七百余万石,以各卫官军月粮计之,仅支二年之用,岁漕四百万石内,除拨蓟镇穵运、班军行粮,并免湖广、显陵二卫起兑,实入二仓者三百四十九万二千六百余石,逋负漂流岁更不下二千余万,折改凑补别用不与焉,欲为三年之蓄不可得,况六年九年乎!

且今四方虗耗、百姓困穷,边饷增多,原无额派。

有如运道告阻,臣恐所忧不止各边而已,因条上,目前所急其善后事,宜一各省坐派南京仓米近改折色六万石每石徵银八钱.”

魏广德还在看奏疏,耳朵里就听到陈以勤的话语。

“马尚书清理太仓后,见存银一百三十五万四千五百六十二两,而岁入不过二百万两,岁支官军银、边饷、补发年例,通计所出须银五百五十二万余两,以今年抵箕,见存银仅够三个月用。”

魏广德微微点头,确实,有三百五十万两银子的缺口,存银看似很多,但是细算可不就是三个月,第四个月就不够用了。

“京仓见存粮六百七十八万三千一百五十一石,岁支官军月粮二百六十二万一千五百余石,遇润月另加二十二万余石,以今年抵京仓粮仅够二年有余。”

陈以勤继续说道,显然,两年的存粮属于京仓储备很低的水平,已经到了让户部、内阁都紧张的程度。

而最主要的原因,魏广德也清楚,前两年黄河洪水,导致漕运不济,奏疏里马森也提到此点。

之所以京仓存粮这么少,主要就是因为漕运无法把南方粮食送到北方来。

“朱尚书等几日就要出京。”

魏广德忽然说道。

“新河道疏浚完成,希望能尽快恢复漕运通畅吧。”

陈以勤自以为明白魏广德话里的意思,去年朝野争论的开新河和疏导旧河之争,朱衡得到更多的支持。

本来这事儿和他关系不大,不过谁叫朱衡拉上老乡魏广德,陈以勤在内阁里也是帮朱衡站台,才压过了潘季驯的疏浚旧河之言。

不过朝廷为了稳妥,旧河疏浚也没有放弃,只不过重点还是选择朱衡的开新河道,可以说是双管齐下的保险做法。

想想后世长江洪水,以那个时候的国力也只能勉强维持河道安全,可想而知当下的技术实力。

不是说官员贪腐导致防洪河道修成豆腐渣,是洪水泛滥的根源,其实天力难为,绝非人力可解。

后世为了保住堤坝,很多凶险地段专门划出了泄洪区,就是在事不可为时炸坝,把水引到设计好的泄洪区,以解决泄洪不及的难题。

但那需要非常精密的监测手段,能实时测量洪水,通过精确的计算,做出正确的决定。

在大明朝,这些条件都不具备。

说到底,官员贪腐酿成的洪灾其实都是小洪灾,真的遇到大洪水那就是天命,朝廷除了救助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的。

因为知道这些,所以魏广德可不会把宝押到漕运上。

经过后世洗礼的他清楚的明白,海运比河运经济,大明朝目前的财政困境,如果通过漕运改海,虽然不能说从根本上解决赤字,可缓解一些压力还是可以的。BiquPai.

是的,就在他看马森奏疏的时候,几年前的想法又重新萌发出来。

摇摇头,在陈以勤诧异的眼神中,魏广德开口说道:“历朝历代治理水患,可有真正解决这一难题的?”

陈以勤闻言想了想,确实,就算治理的再好,也不过是拖延一些时间,河道终究会淤积,只不过是在一场大洪水中爆发出来。

“你的意思是,治水无用?”

陈以勤这会儿自然想不到魏广德的想法,只是有些迟疑的问道。

“治水有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患,所以新河就算开通,也不过是让漕运恢复一段时间,或许数年,或许十数年,但最后终究还是会再次面对的。”

魏广德低语道。

“善贷,听你话里的意思,你可是有什么办法一劳永逸解决水患?”

陈以勤精神一振,问道。

魏广德摇摇头,“水患不可解,治理有用,可以保证河道两岸百姓安居乐业数年,我只是觉得不应该把漕粮押在这上面。”

陈以勤皱眉,低头思索片刻忽然就明白魏广德的意思了。

“漕运改海?”

当初裕王府推动过这一政策,虽然最后的结果不尽如人意,可尝试毕竟是做了的。

漕粮到淮水时改道,从淮安出海运到山东,之后更是推出海运济辽一策,执行了数年之久。

“啪。”

陈以勤右手成拳砸到左手掌上,狠狠说道:“忘了此节,黄河泛滥时,漕粮可通过海路运输啊。”

“漕粮改海运,可一劳永逸解决黄河泛滥阻绝漕运一事,同时可为朝廷节省七成运力,虽不能解决朝廷的财政困窘,可也多多少少能轻松些。”

魏广德开口说道。

“啊?全部改海,难。”

陈以勤这才明白魏广德的意思,这事儿当初是因为旱灾,运河缺水导致漕运阻断,才勉强通过了此议,在次年缺水难题解决后很快就终止了。

在陈以勤看来,漕运改海一事,临时用用问题不大,可要做为国策却是很难。

漕运的实力太强大了,他们有钱,能够疏通朝中关系,让许多官员都选择站到他们一边。

“新河竣工之即说这事儿,确实不适合。”

魏广德点点头,“唉,之前忙着抄书,倒是忘记这茬了。”

魏广德不由得暗暗懊恼,去年说出来执行,今年隆庆皇帝登基,万象更新之时再说此策,弄不好就能搞成国策,长期执行下去。

机会错过了,就只能等下次。

“虽然现在不能提,不过以后有机会,倒是可以和叔大说说。”

陈以勤点点头,他其实支持漕改海,只是又不想引发朝廷动荡。

可是看看现在内阁阁臣,徐阶、李春芳、郭朴,还有他和张居正,按岁数,徐阶属于即将退休的人,几乎可以不考虑了。

李春芳明事理,只要有理,他就算不支持,但也会保持中立。

这对于朝堂上的人来说,已经非常难得了。

至于郭朴,陈以勤可不认为明年他还会继续屹立在内阁。

之前因为战事,言官暂停了对他的弹劾,虽然魏广德调走了些人,可陈以勤相信很快新的弹劾风暴就会再次刮起了。

现在内阁里,徐阶和郭朴的关系可一点也不好。

这样也好,让徐阶更多的底牌暴露出来。

所以算下来,只要能说动张居正支持,在漕运再次因为黄河水患中断的时候,他们联合起来说服李春芳,大事或可成。

陈以勤不认为这两年里会有这样的机会,也不认为三年后徐阶还会继续担任首辅。

以隆庆皇帝的态度,明年,徐阶或许就该主动致仕了。

“马尚书提出的其他策略,又是否可行?”

说完漕运,陈以勤又把话题扯到他最初的目的,一是让魏广德了解内阁接触的东西,另一方面也是想看看魏广德对马森提出建议的意见。

“无甚新意,继续增加折色,也不怕下面的清官活不下去,被逼着成为浊流。”

说到这里,魏广德又指着奏疏后面说道:“还有要御用监、供用库暂停采买各类珠宝玉石,陛下看到了能高兴才怪。”

“可陛下应该会允吧。”

“允当然要允,若不然就会有御史大胆上言说什么穷奢极欲,呵呵”

魏广德笑笑,和陈以勤随意聊起来。

“增加坐派.班军军饷也要增加折色”

后面的一些意见,魏广德越看越皱眉,最后把马森奏疏递还给陈以勤,道:“这奏疏里说的,华而不实,其中很多建议看似有理实则不可行,行则容易生乱。”

魏广德有句话没敢说出来,那就是在他有限的历史知识里,当初推翻大明朝统治的那位造反头子李自成,可不就是被朝廷革新,节约支出逼反的。

若是崇祯皇帝不抽风要削减、撤销驿站驿卒,或许崇祯十七年的时候,李鸿基说不好还在为大明朝送邸报和文书。

只不过马森的奏疏,看似损害官员利益,但大明朝当官的有多少是靠朝廷俸禄过日子的。

官员们反对的不会很多,或许也就是基层京官会闹一闹。

不过魏广德最担忧的还是班军这些外地调到蓟镇协防的兵马,减他们的军饷,会不会闹出事端来就不好说了。

随着山西战事结束,果然如陈以勤所说,言路弹劾郭朴的奏疏又开始出现。

之前战事紧张,御史们也知道不能在那个时候生乱,所以休息了一段时间,现在战事结束,山西的俺答汗已经退出长城,蓟镇的土蛮部在兵锋打到滦河后也停下来,一番抢掠后退走。

也不知道是不是徐阶在背后使坏,越来越多的科道言官似乎又想起之前的事儿,纷纷开始上奏弹劾起郭朴来。

甚至有御史把嘉靖四十二年郭朴因父丧守孝之事拿出来说事,御史凌儒上疏,一言:“郭朴先前以父丧,夺情出仕,欠缺孝道,早就为舆论所不齿。”又言:“郭朴之母年老多病,他却不思乞归,不肯去给母亲养老送终,实在是有伤风化,令人齿冷。”

一下子把葛守礼等人致仕的理由搬出来,说郭朴老母年迈,他却贪恋权位不愿回乡奉养生母,是大大的不孝。

魏广德看着凌儒的奏疏都咋舌,专门派人找出他的档案查看,看他父母是否安好。

是的,这条疯狗不能留,魏广德打定主意,等上一个月就用这个理由让他致仕,回家奉养老父母好了。

终于,面对这些恶毒诋毁、不要脸的弹劾后,郭朴不能忍受科道言官言语上的侮辱,更不堪内阁里的勾心斗角,萌生去意。

主意打定,遂连上三疏乞休,隆庆皇帝也知道他的难处,自然按照惯例在驳回两道乞休奏疏后,在第三道奏疏上批红,同意他致仕请求。

只不过,在郭朴离京后,徐阶很快也发现不对劲的地方。

高拱对上对下是两幅面孔,可郭朴不是,或许因为起家是因为给嘉靖皇帝进献青词的缘故,所以郭朴在朝中一向低调,与人为善。

当他在职时没人说,可人离开后,众人对他评价极高,“言郭朴为人正直而宽厚、处事公正、有长者之风”。

人缘好,所以在他被逼致仕后,又引起很多京官私下为之打抱不平。

这,就是大明官场。

.yetianlian.info。m.yetianlian.info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703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