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仙侠 都市 历史 网游 科幻 言情 其它 男频 女频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658退意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字数:5707 更新:2023-08-12 11:21:47

黑幕笼罩下的四九城,此时街市上依旧热闹繁华。

所谓四九城,其实是朱棣迁都时京城的格局,也就是皇城四门和内城九门。

但是在嘉靖朝扩建了部份外城,又新建七门。

但是,在老百姓眼里,北京城依旧是四九城。

众所周知,古代中国一直有“夜禁”的传统。

每到黄昏,城门闭锁,各坊市也封闭起来,如无要事不得在街上行走,否则称为“犯夜”,要予以处罚。

但是鲜有人知,实际上古代很早的时候,一些大城里就开始形成夜市。

夜市,顾名思义,就是在夜间做生意的市场。

最早明确记载夜市的文献,是两汉之际著名思想家桓谭的《新论》,他在其中的《离世第十一》中这样描写:“扶风漆县之邠亭……其民友会日,以相与夜市……”

这里的“夜市”就是指夜间集市。

到唐朝中晚期,对夜市的记载就很明确了。

比如,诗人王建就曾在诗中描写过:“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

唐时,居民区与商业区严格分隔,“里”“坊”(居民区)和“市”(市场、商业区)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

“里”“坊”内不准交易买卖;“市”内可进行买卖交易,但有严格的开市、闭市制度。

夜市的真正开放、形成规模是在宋代。

宋朝首先破除了坊市制,坊市合一,如今天的一些小超市、小门市,前边卖货,后边居家或生产。

宋朝政府为了繁荣市场、增加税收,鼓励百姓从事商业活动,把夜市时间延长至三更,到五更时又可以开早市了。

夜市未了,早市开场,间有“鬼市”,甚至还有“跳蚤市场”,这些都为夜市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之后的元朝国祚较短,加之海禁锁国,宵禁制度重新实行,夜市受到极大抑制,趋近于无。

明朝初期,国家新立,依旧仿元朝,对夜禁执行比较严格,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时候,天下稳定,夜市得以恢复。

明朝的夜市,盛况虽不及两宋,但江南的夜市还是很兴隆。

特别是扬州,据说从唐朝中期,随着夜禁制度的松懈,率先取消了夜禁,成为一座“不夜城”。

街市上还人来人往,川流不息,而在某坊市一座大宅里,几位气度不凡的长者也聚在一桌酒菜前,一边享受美酒美食,一边聊天。

“阁老,今日吏部已经下文,让刑部主事卜相、御史马明谟等人外放,殷正甫执意要如此,又抓住了他们的一些把柄,实在是拦不下来。”

开口之人赫然是吏部尚书杨博,正在告知今日吏部衙门里发生的一幕。

殷士谵是真的公开和徐阶对着干了,对于这些明显是徐阶门人斩尽杀绝,手里捏着不大不小的把柄,若是不处置外放,就要拿人法办。

外放,也算是把过错翻篇,不大不小算是一个处罚。

杨博有心扣下公文,但是他清楚,能拦下一时,总不能拦下一世。

吏部不批,殷士谵直接上奏疏送到内阁去,又该如何办?

捅出来,大家脸上更加难看。

“惟约,以后这些你都直接批了,不用考虑我这里。”

对面坐着的正是当朝首辅徐阶,在朝二十余年,什么风浪没见过,看上去依旧沉稳有度的样子。

和他们一桌的客人自然无不是朝中权贵,既有内阁阁臣张居正,也有兵部尚书霍翼。

“他们自己犯糊涂,若是平时,能帮忙也就帮了,现在明显是因为那事,宫里已经对我有了芥蒂。”

说道这里,徐阶只是轻摇其头。

“那阁老打算如何应对?一直这样下去,总不是个办法。”

杨博又说道。

“我何尝不知,可又能有什么办法?呵呵”

徐阶轻笑两声,随即道:“我这一生,无愧于心,扳倒严家父子,又在先帝临终后拨乱反正,革除弊政,已经满足了。”

听到徐阶这么说,张居正、霍翼都不禁齐齐看向徐阶那张已显苍老的脸。

他们已经从徐阶话里听出话里含义,而杨博更是皱眉,他似乎明白了,徐阶有急流勇退的意思。

是啊,得罪了皇帝,现在裕袛那班人处处针对,徐阶继续坐在首辅位置上,日子也不会好过。

现在,皇帝那里暂时还没有翻脸,还是和颜悦色,可等裕袛那些人把徐阶门人剪出后会怎么样?

变脸?

虽然徐阶身为首辅,似乎隆庆皇帝不大会撕破脸皮治罪,可要是被罢官去职,赶回老家,那才真是把脸都丢尽了。

没来由的,杨博心里忽然产生一种庆幸的情绪。

或许,徐阶离朝后,风波就可以平息吧。

说实话,要是朝堂继续这样折腾,他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最后头上是否会被扣上徐党的帽子。

毕竟,很多时候,他都选择站在徐阶一边,从严嵩当政的时候就开始了。

“首辅,要不还是先试探一番?”

虽然有这个心思,可杨博却不会显露分毫,而是用低沉的声音说道。

“试探?如何试探?”

徐阶抬头,浑浊的双眼看向杨博,诧异道。

与此同时,张居正和霍翼也都转头看向杨博。

杨博在众人目光下,扫视一圈才说道:“让尧封先上请辞奏疏。”

听到让自己请辞,霍翼心里其实是有点不舒服的,在他的理解中,试探皇帝对徐阶的态度,让张居正做这件事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

只是,霍翼没想过,若是徐阶离开朝堂,他们这几人里还有谁能留在内阁。

张居正现在虽然在内阁屈居末席,可好歹是阁臣,天然比尚书更加接近皇帝。

但是他的一切都是杨博给的,既然是杨博提出来的,自然也不能反对。

短暂吃惊过后,霍翼就点头道:“那我连夜就些奏疏。”

“不急。”

只是没想到,杨博却是大手一挥道。

就在霍翼狐疑的时候,杨博解释道:“今日我遇到雷尚书,和他聊了几句,知道他有今日乞休的想法。”

说道这里,杨博不觉抬头看向屋顶,似乎追忆般说道:“雷礼担心,京师距离江西千里迢迢,他不能活着回到故乡,怕重蹈袁炜袁懋中的覆辙。”

当初袁炜就是因为病中数次请辞都被嘉靖皇帝否了,结果眼见痊愈无望让他回乡后,结果却是客死途中。

“懋中啊”

徐阶听到袁炜的名字也是很感慨,那时候他和袁炜合作打理内阁,应该是他主持内阁这些年来最轻松的时候。

袁炜办事能力有,也不争权,有事两人商量着办。

“等雷尚书乞休后,你再上自劾奏疏请辞。”

杨博不是傻子,让好不容易扶持起来的霍翼直接上辞呈,若是隆庆皇帝昏了头,直接批红怎么办?

先让雷礼上奏疏,不管批还是不批,最起码在那个时候霍翼再上,隆庆皇帝直接挽留的概率更大。

徐阶和张居正都是会意的点点头,觉得这样处置似是最合适。

两日后,魏广德在礼部值房收到诸大绶派人送来的条子,上面只有人名。

魏广德知道,这些人就是隆庆二年朝考选拔出来的庶吉士。

快速浏览一番,魏广德很满意的点点头。

这次朝考,翰林院要补入三十名庶吉士,有徐显卿、陈于陛等人。

魏广德要保的如王家屏、于慎行等人如愿名列其中,除此外还有李维桢、范谦两个江西老乡。

会试后,魏广德就在懊悔没有给九江学子留一两处关节,导致九江举子全军覆没。???.biQuPai.

对于这次朝考,魏广德自然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

早早的翻阅殿试成绩,查看二甲名列前茅的数人,在了解其学识和家境后,就安排见了数人。

李维桢和范谦,就是魏广德最后确定下来保庶吉士的人选。

虽然不知道将来他们有没有机会入阁,但至少得给自己安排些帮手才好。

要知道,严家当初在京城卖官那么疯狂,可是对于江西老乡还是能帮则帮,不一定在乎是否送银子。

为何?

还不是希望有老乡这层帮助,以后在朝堂上能帮着说话。

魏广德若不是投靠到裕王府中,而是选择两不相帮的话,或许在严嵩倒台和严世番受审的时候,也会暗中提供帮助。

最起码,在严家被抄的时候,成守节对严嵩还算客气,魏广德只以为是自己的提醒起了效果,殊不知其实嘉靖皇帝也通过锦衣卫向成守节下了口谕。

毕竟,百官弹劾严家的事儿,嘉靖皇帝是真的大多知道,剩下不知道的,百官知道也不敢弹劾。

那些,可都是潜规则,他们还指望轮到自己的时候也伸手进去捞一把。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朝堂上乡党势力越大,大家获益也就越大。

严嵩把江西官员的名声搞坏了,加之之前的江西前辈们确实有时候吃相难看,让别的省官员心生芥蒂,对江西官员往往暗中打压。

打下去一个江西官员,就等于给其他人一个机会。

在吏部,魏广德就已经有这种感觉。

湖广、浙江等地有人在针对江西籍官员,步步蚕食,想取而代之。

江西官员目前保住的位置,只剩下工部尚书一职,他这个尚书不过挂名而已,实在不顶事。

稳住江西官员的基本盘,就是他和雷礼、朱衡等人要做的。

雷礼要致仕,朱衡要接工部尚书的职儿,基本已经是既定事实,剩下就是魏广德稳住江西官员的根,必须保证江西举子持续入朝,补充新鲜血液。

第二日,翰林院上奏取庶吉士名单,隆庆皇帝直接批红,命管詹事府事,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殷士儋、赵贞吉等管教习。

知道消息,魏广德虽然有些诧异,可也没说什么,只是愣了半晌。

他是真没想到,教习庶吉士的差事会不落到他头上。

庶吉士,这次入选的三十人里,肯定是要出阁臣的,少了这个教习的差事儿,其实等于少了一批帮手。

还好,自己私下已经安排了几人进去,这事儿是他直接找诸大绶办的,并未告知陈以勤和殷士谵。

同日晚些时候,魏广德出城迎接朱衡归来。

朱衡是之前出京视察新河道,这是隆庆朝开朝来第一件大河工。

新河开通后,漕运得到恢复。

现在朱衡归来,也意味着雷礼乞休的时候到了。

当晚,魏广德在家里收到雷府家丁送来书信,魏广德拆开看后就知道,明日雷礼打算上奏乞休。

果然,转天就有消息传来,乞休奏疏已经送进内阁,而雷礼也没有去衙门,选择直接在家休息。

现在天气转热,在京城的一些无职勋贵都三三两两出京,找清凉别院避暑去了。

对于勋贵这种行为,官员们多心生羡慕,但是却不嫉妒。

雷礼的奏疏走到很快,内阁特事特办,当天就送入宫里,在散衙前就有消息传来,皇帝“不允”。

雷礼的第一道乞休奏疏被否了,不过此事在朝中影响不大。

雷礼的病,官员们或多或少都听说了,一些人也知道雷尚书是铁了心要回乡。

第一道奏疏被否,那就继续,真正考验皇帝的是第三道乞休奏疏。

魏广德散衙离开礼部,就直接驱车去了陈以勤府上,下午他收到陈以勤的纸条,自然就来了。

“你要乞休?”

好吧,魏广德见到陈以勤,寒暄几句后,就被陈以勤的一番话雷的外焦里嫩。

“实话给你说吧,这开年来我身体就不好,太医说最好静养调理,否则很难去根。”

陈以勤解释道,“我这乞休,陛下应该就可以增补内阁阁臣,很快就会把你和正甫召入内阁。

太医也说了,我这病,调养一年半载就应该能见好转,之后只要不多操劳,也就不会犯病,那时候我再回来。”

魏广德摇摇头道:“这个时候,陛下那里怕不会同意。”

魏广德并不认为隆庆皇帝会在这个时候放走陈以勤,因为内阁里没人啊。

陈以勤走了,就算真把魏广德和殷士谵补入,也不过是取代张居正在内阁垫底的位置。

陈以勤在内阁,怎么也算三号人物,若是徐阶离开,就可以进位次辅,李春芳递补为首辅。

陈以勤的位置太过重要,魏广德相信隆庆皇帝绝对不会允许他这个时候离开。

“我上一道奏疏试试,再和陛下说说,若是陛下坚持,那我就不上本了。”

陈以勤也明白现在内阁微妙的人事关系,所以也不强求,只是随口道。(本章完)

.yetianlian.info。m.yetianlian.info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703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