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仙侠 都市 历史 网游 科幻 言情 其它 男频 女频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662徐阶致仕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字数:5736 更新:2023-08-12 11:21:48

第二日晚间,两乘小轿出了徐阶府邸,顺着小巷七绕八拐才上了大道。

小轿一前一后,很快就到了吏部尚书杨博的府邸围墙外。

在那里,开着一扇不引人注目的小门。

随着轿帘拉开,走出来的赫然正是当朝吏部尚书杨博和兵部尚书霍翼。

两人从小门快速进入府中,不多时,杨博书房里已经灯火通明。

书房四周站了无数家丁,人人都神态挺拔,目光坚定。

许多人脸上虽然皱纹爬满脸颊,留下岁月之痕,但他们的眼神依旧深邃而锐利,仿佛能透视一切。

他们的肌肉依旧坚实而有力,每一根筋都散发出坚毅与不屈的力量。

毫无疑问,这些人就是曾经跟随杨博在宣大战场上和虏骑厮杀的边军将士,因为作战勇敢被杨博选中,调到自己手下担任亲兵。

而在他离开宣大返回京城为官后,也一并带了回来,充作家丁。

此刻,他们就分布在书房四周,防止有人窥探书房。

“大人,我看徐阁老怕是靠不住了。”

说话的正是霍翼,不过他此时和杨博之间的关系,似乎已经不是在外面朝堂时平级,而是有高下之分。

“你坐下。”

杨博回府后就一直没有说话,直到此时才终于开口。

等霍翼坐下后,杨博才悠悠说道:“那日让你上辞呈试探之时,徐子升就应该有了退意,只不过那时候还不太坚决,或许还抱有一丝希望。

可是之后陈以勤的乞休,还有张齐的弹劾,应该是让他知道,大势已去了。”

“大人,我有点不明白,张齐弹劾的事,陛下不是直接降职外放了吗?”

是的,张齐因为弹劾被降罪,直接外放,对于科道来说是很重的惩治,霍翼并没有看出有什么值得让徐阶请辞的。

“你忘记去年之事了吗?”

杨博却是摇摇头说道:“科道言官已经习惯了风闻奏事,而且都不会被降罪,多是申敕。

可是这次,陛下直接降罪惩处,实际上就是在给徐阁老吸引科道言官的怒火。

就如当初高拱那样,和胡应嘉之间的争斗,最终导致整个科道对他发难,一起上奏弹劾,最终逼他请辞。

徐阶还是老谋深算,知道再无希望,就果断壮士断腕。

自己请辞,总比被人弹劾下去要好看些。”

“怪不得今日说起那事,徐阁老都是顾左右而言他。”

霍翼这才确定下来。

能做到兵部尚书,自然不是蠢材,他其实在刚才轿子里的时候就已经有所感觉,只不过还有些不敢置信。

没有做上掌部尚书,他都没这样的感觉,那就是大权在握。

好吧,虽然担任尚书时间很短,可他已经被权利所迷,自问若是自己,断然不会轻易妥协。

实在是,他放不下到手的权利。

旁观者清,局中者迷,或许就是如此。

杨博,虽然长期担任明廷重臣,可他都游离于朝堂主要势力之外,自成一体,所以一直能够用旁观者的心态看待朝局。BiquPai.

即便是到了现在,他依旧能保持沉稳,因为不管首辅派和裕袛派争斗再厉害,貌似和他都扯不上半毛钱关系。

这种关系很微妙,魏广德很羡慕他,也想学习。

徐阶自然也明白,却无法让即将继承他政治遗产的张居正仿效,因为树大招风。

他的亲朋故旧太多,本身已经是一股很强大的实力,足以影响朝堂,藏不起来。

“大人,那以后我们该怎么做?”

霍翼有些迟疑的问道。

徐阶离开后,朝堂上将会出现裕袛旧人一党独大的局面,李春芳是很难驾驭这伙人的。

那时候,大明朝的内阁,可能会出现次辅说话才算数的局面。

“处变不惊,这是我一直告诉你的。”

杨博看了眼霍翼,说道:“干好自己的本职,不要胡乱插手。

至于那帮人,只要有利于朝廷,都可以支持,但是若是有不对的地方,直接指出了,和他们公开争论,不要耍小动作。”

“即便宫里的意思.”

“宫里的意思,该争也要争。”

对于霍翼迟疑的话语,杨博的回答很是干脆。

不过很快,杨博就似有所悟道:“或许,这也是徐阶要张叔大做的,既要和他们合作,也不能事事都顺着他们,不过.”

“不过什么?”

霍翼奇怪的问道。

“总感觉不会这么简单。”

杨博只是摇摇头,现在他还想不到徐阶会怎么安排后续,但是他清楚徐阶为人,肯定不会轻易服输。

他的目的,始终还是希望他那一派能掌控朝局,那就势必要让张居正和裕袛那帮人斗上一斗,还要争夺在皇帝那里的支持。

宫里的隆庆皇帝.

可是,怎么看,杨博都不觉得张居正会是个向隆庆皇帝献媚之人,而且那样做了,等于是自绝于朝堂。

第二日,大明内阁首辅,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徐阶再上疏乞休。

奏疏当天上午就被送进乾清宫,不过这次隆庆皇帝并没有很快批复,既不许可也不驳回。

下午,魏广德匆匆离开礼部衙门,到了附近一家茶楼里。

雅间,推门而入,魏广德就看见已有一人静静坐在里面。

“陈大哥,你有事带个话即可,何必亲自出宫。”

魏广德关上雅间门后才说道。

“奉旨来的,我们长话短说,徐阁老请辞,陛下的意思,是否答应?”

陈矩开口问道。

魏广德来的时候其实已经有猜测,隆庆皇帝有点吃不准,该不该这个时候批准,毕竟感觉还没有把徐阶逼到绝路上。

徐阶请辞,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很值得考究。

“其他人那里”

“都有人去,陛下也要权衡。”

陈矩截住魏广德的话说道。

“这次徐阁老是以年事已高为理由乞休,不似违心之言,主要还是识大体,知道留下无益,陛下若不想治罪,大可让他离开。”

“现在离开,对朝局可会有不利影响?”

这应该是隆庆皇帝最关心的,毕竟徐阶经历过嘉靖朝,对处理朝政那是纯熟无比。

虽然恨不得他早些离开,免得碍眼,可隆庆皇帝也不得不考虑,若徐阶离京,朝政会不会因此被耽搁,出乱子。

其实,这也是因为他对自己一贯的看法,不是英明的神主,那就需要名臣辅佐。

他最放心的高拱不在,现在徐阶要走,他对朝政难免心生担忧之情。

魏广德轻笑着摇摇头,“大可不必担心,内阁走了徐阁老,还有李阁老和陈阁老,张叔大能力也是可以的,对朝局影响不会很大。”

魏广德对此信心十足,虽然历史上李春芳和陈以勤不知什么原因,都名声不显,可张居正的名字却是实打实的。

只不过魏广德知道,要是他这个时候吹张居正有经天纬地之才,陈矩录音回去一说,隆庆皇帝肯定就不敢放徐阶走了,因为没法让人相信。

下面人吹嘘的越厉害,精明的上位者其实就越不敢相信。

“嗯,我想着也是。”

陈矩这时候却是说道。

不管怎么说,陈矩也是内书堂出来的,又在皇帝身边服侍许久,其实对处理朝政这一块也见的多了。

大明朝的朝政,说白了就那些,有先例的抄处理办法,没有先例的召集九卿商量着来。

正如后世所说,此时的大明朝就仿佛一个步入晚年的垂垂老者。

没人去考虑继往开来,鼎新革故,因为这么做是有风险的。

即便抄以前的先例,就算最后执行后发现效果不好,也没有什么责任,最多改了就好。

大明朝有足够的底蕴试错,不管怎么说,立朝也二百载了,天下已然归心。

至于穿越者为什么不敢大刀阔斧提出改革,呵呵.那是要命的活计。

历史上那些搞改革的,有几个有好下场?

别说穿成普通人,就算穿成皇帝,敢大手笔改革,动了权贵利益,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想想景泰末年,英宗复辟就知道,失去权贵支持,难保不能发生第二次“夺门之变”。

魏广德也希望大明有变化,可也只能是潜移默化,能改就改,影响大到对自己有威胁,那就让张居正去冲前面吧。

依稀记得张居正其实是改革成功了的,只是最后没能保持下来,改革成果化为乌有。

陈矩离开后,魏广德一个人在雅间里坐了许久,这才缓缓起身,离开了这处茶楼返回礼部衙门。

晚些时候,芦布传来最新消息,隆庆皇帝同意了徐阶乞休,特命驰驿遣行人护送以归,有司岁给人夫八名,月给廪米六石。

除此外,还御笔亲书敕谕,卿自弱冠及第,珥笔词林,博学宏才,蔚有令望。既服官中外劳绩甚多,乃受先帝眷知擢居纶阁,平章大政

“听说陛下旨意发下后,李阁老等几位阁老都进宫求见,应该是要劝陛下收回成命。”

芦布说这话的时候,眼睛就偷偷盯着魏广德脸上的表情,不过很快他就松了口气。

魏广德脸上表情如旧,看不出喜怒,这样他回去也好说了。

散衙后,魏广德先回府,晚些时候才出门去了陈以勤家中了解情况。

“都是规矩,一般都会这样,请陛下三思,毕竟徐阁老在阁多年,谙达政体,不过陛下也说了,徐阁老年事已高,又再三请求,故才答应其乞休,故宴劳锡,予之隆一如杨廷和故事称优隆云。”

陈以勤简单把他们在乾清宫里和隆庆皇帝的对话说了下,皇帝当然不能说顺了心意,而是按照徐阶的理由来说。

而且,隆庆皇帝虽然不喜徐阶,可对其的赐予确实很重,比当初嘉靖皇帝欢送杨廷和离京还要优渥。

而此时,张居正也刚从徐阶府上回来,今日徐阶府上来的人真不少,虽然知道他要离开,可许多人还有诸多问题需要求教。

这些人来去匆匆,张居正只能一直待在徐阶身旁,到这个时候也是累得不行。

不过回府后他却没有休息,而是径直来到自己书房里拿出一份还未书写完成的奏疏铺到书案上。

之前,徐阶所拟的几条建议,他仔细研究过,大抵不会动,但是他并不会照抄徐阶的文章,而是在考虑增加自己的东西。

实际上,他和徐阶在执政方面还是有分歧的,只不过他大部分时候都很巧妙的隐藏起来。

最起码,他知道当今大明的实际情况,和明初时相较早已是今非昔比,若继续按照徐阶等人那套,沿用国朝以前的先例治国,国家不仅不会有起色,还会逐渐败亡。

即便如同高拱所说,整肃吏治,可终究只能缓解败亡的速度,但却无法根除积弊,因为二百年发展,大明早已物是人非。

相对于整肃吏治,张居正更倾向于提升官员处理本职工作的能力。

须知,明初太祖在时,镇压贪官污吏何等严苛,可官员们依旧前仆后继,可见黄白之物对人的吸引力之大。

与其一茬又一茬的换贪官上位,还不如默认其在一定范围内的行为,而提升其工作能力。

贪官不可怕,只要你干实事。

可怕的是人既贪又坏,尸位素餐,既敛财又不干事或者尽干坏事。

有都察院,张居正不担心官员干坏事,可不干事却会让百姓苦等数年,也只有在考察时才会被发现。

念头及此,张居正提笔在文章一角快速书写起来。

“核名实。

今称人之才,不必试之从事;任之以事,不必更考其成;偾事之时,未必明正其罪。

士大夫建方条陈,连篇累牍,而核其本职之业,反属茫然。

此所谓名与实不相符合。

今后宜用人必考其终,授人必求其当。

严考课之法,用舍进退,一以切实为谁,毋眩名,毋徇资,毋摇毁誉,毋杂爱憎,毋一事概其生平,毋一眚掩其大节。

人有专职,束有责成。”

这,其实和张居正专权时推行的考成法已经非常相似,或者说他已经开始考虑建立一项制度,监督官员的工作效率。

以前吏部考察官员,多是“文选”和“考功”,对其工作能力并不重视。

一件事,有人一日可办成,而有人需十日甚至更多。

而且,很多时候,事推行下去却不知结尾,成为烂尾工作。

官员们一天到晚只想着做一篇花团锦簇的文章扬名,建方条陈连篇累牍。

次日,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杨博、兵部尚书霍冀、刑部尚书毛恺各上疏请留大学士徐阶。

这是杨博最后一招,留徐阶在朝,毕竟他不是被罢官,限时离京。

(本章完)

.yetianlian.info。m.yetianlian.info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703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