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仙侠 都市 历史 网游 科幻 言情 其它 男频 女频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257章 换血

作者:云无风 字数:4989 更新:2022-03-06 05:59:42

陈于陛、陈经邦、徐学谟三人作为吏部尚书候选人举行廷推,这个做法完全符合“程序正确”。只不过,这三位候选人的排序有些问题。

此时此刻,陈于陛的职务是翰林院侍读学士掌院事,陈经邦是礼部左侍郎,徐学谟是礼部尚书。

这三个职务一摆出来,很显然能看到问题:陈于陛作为翰林院侍读学士掌院事,身份比较特殊,暂且不说;陈经邦作为礼部左侍郎居然排名在礼部尚书徐学谟之前,这似乎怎么看都有问题,完全不符合历来讲究资历排名的大明官场。

其实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事实是陈经邦在万历十一年就做过一次礼部尚书,只是时间非常之短,仅仅两个多月便因为丁母忧而辞任回乡。然而丁忧之后他没能及时起复,因为他自己又病了,这么一拖两拖的,最终到了去年才起复回京。

然而此时京中一个萝卜一个坑,实在找不出位置安排他,本来都打算让他去南京六部随便找个堂官位置过渡过渡,恰好空了礼部左侍郎位置出来,于是只好委屈他先补了这个缺。

但补缺归补缺,他的加衔、品阶、散官等等都是按照他之前礼部尚书的档次来的,又因为他初任礼部尚书的资格比徐学谟更老,因此这次排位就摆在了徐学谟前头。

不过,资历虽然重要,但在需要廷推的重臣职务上,吏部初选的推荐者本身是可以不看资历的,而这个巨大的权力居然完全掌握在吏部选司郎中手里。

嗯这很大明。

当然,权力这种东西有时候也是很危险的。比如原历史上的万历二十一年,顾宪成任吏部选司郎中,掌管官吏班秩迁升、改调等事务。万历二十二年,朝廷会同推荐选任内阁大学士。这次顾宪成提名的人,因为都是朱翊钧所厌恶的,从而触怒了皇帝此前不久顾宪成已经触怒过他,因此被直接削去官籍,革职回家。

不过这一次吏部选司挑出的人选,皇帝看起来没有意见,直接下旨廷推了。

高务实深悉朝廷情况,当然知道皇帝为什么没有意见。原因是:陈于陛、陈经邦两人都应该是皇帝可以接受的天官人选,至于在三个推荐位中垫底的徐学谟,皇帝大概只把他当做添头。

不过以高务实来看,皇帝多半会更加认可陈于陛,理由是陈于陛虽然理论上属于中立派,但实际上在滇缅之战时期,以陈于陛之父陈以勤当年在阁臣位置上形成的“陈党”受到了高务实的大恩,保住了那时候陈党的核心、云南巡抚刘世曾,陈于陛从此之后实际上成为了实学派高党一系的人。

吏部在隆庆三年年底高拱起复之后,一直是实学派的自留地,而吏部本身又是实学派改革必须掌握的衙门,皇帝对此心知肚明。故而,吏部尚书一职,除非皇帝不打算继续改革了,否则一定会交给实学派,或者至少是不会对实学派形成掣肘的中立派陈于陛显然非常符合这个条件。

当然,陈经邦其实也是符合条件的,他虽然是南榜出身,但因为是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因此也是拜过高拱为座师的,只不过相对而言不算高党的核心成员,即便在朝廷混得最好的时候也游离在实学派边缘。

但是他还有一个优势,即在朱翊钧还是太子的时候,他就做了太子的日讲官,算得上是朱翊钧和高务实两人共同的老师。当然了,朱翊钧的老师一大堆,高务实正经拜师的老师倒只有郭朴一个,不过这些都是传统问题,倒没必要展开来说。

总而言之,陈经邦属于皇帝很熟悉的人,资历也完全足够,吏部选司把他放在推荐第二位非常合理。

至于徐学谟,他这个礼部尚书本来就是当时实学派与心学派斗争与妥协的产物,皇帝对他有没有恶感不好说,但好感想必是谈不上的。在当前的情况下,说句不客气的话,就算廷推最终推荐了他,皇帝恐怕也会“一票否决”,要求内阁再次廷推。

廷推这件事一出,还导致了另一个影响,即张学颜、高务实两人都立刻接受了皇帝的“劝慰”,马上“出而视事”了。

呃,也不能怪他俩不矜持,廷推吏部尚书这么重要的事,要是实学派少了一位阁老、一位户部尚书,万一要是出现了什么变故虽然有皇帝的“一票否决权”兜底,但要真是闹到那个地步,实学派的面子上就太挂不住了。

利益总比面子重要,何况是如此关键的核心利益,他们二位也只好捏着鼻子认了。而这又让所有人再次见识了皇帝的手段:你俩不是怎么都劝不出来么?现在怎样?

朕有的是办法!

三日后,廷推开始。不过这次廷推的过程和结果全在意料之中,倒是不必详述。大致上就是不仅实学派的人把“票”都投给了陈于陛,连中立派也有不少,剩下的中立派则投给了陈经邦,徐学谟得票最低连心学派都有人没把票给他。

吏部尚书的廷推,参与的人数比较多,除了六位阁臣之外,还有大九卿和小九卿,徐学谟一共只得了三票,刨除申时行和王锡爵之外,居然只有一个人投他,显然大伙儿都知道皇帝不会挑他。

既然如此,大家也就干脆免得恶心皇帝,给自己造成麻烦了。至于申时行与王锡爵之外的那位那是年龄马上到站,反正无所畏惧,就不提了。

结果一出,皇帝果然很满意,上午才出的廷推结果,下午皇帝就下达诰命,以陈于陛接替请辞归乡的杨巍,成为新一任吏部尚书。

当然,根据传统,陈于陛又连忙上疏自陈,说自己才疏学浅、德不配位巴拉巴拉的来推辞一番,而皇帝自然是“不允辞”,然后走完流程,陈于陛走马上任。

不过朝廷的变动这还不算完,陈于陛履新吏部尚书没几天,张学颜就邀请吴兑和高务实去了他府上,很是郑重地表示他准备请辞归乡。

这件事其实在高务实的意料之中,只是没想到张学颜会这么急。他和吴兑两人劝了一会儿,但张学颜这一次应该是去意已决,怎么说都不答应继续留任。两人没法,只好和张学颜讨论起继任人选。

其实按照眼下实学派内部的资历来看,刨除高务实这个怪胎之外,最适合成为阁臣的应该是沈鲤。然而沈鲤自从被高务实顶替了户部尚书而改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之后,对实学派高党一系就出现了很严重的离心倾向,反而与许国走得很近。

在这般情况之下,考虑到张学颜这个阁臣位置对于高务实实际掌握实学派的重大意义,三人都认为此时不能推荐沈鲤上位阁老。

但是这样一来就有麻烦了,他们不推荐沈鲤,那么许国和沈鲤也大概率不会支持他们推出的廷推候选人,实学派就会在这次廷推中明显出现分裂,这是典型的亲者痛仇者快之举。

对此,高务实提出一种设想,即通过主动推荐沈鲤来化解危机。他认为这么做的话,说不定就能让沈鲤“回心转意”,认识到上次被高务实替代实在是皇帝的圣断,并非高务实非要抢他的风头,或者说让他难堪。

这么做显然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一旦沈鲤真的“想通了”,那么许国在就会变得孤立无援,很可能会“认命”式的承认高务实对实学派的领导权,从而也就完成了实学派的“统一”。

但对于高务实的这个提议,张学颜和吴兑都认为太不稳妥了。前次高务实代替沈鲤出任户部尚书一事,明眼人都知道原因在于高务实更懂财务,而彼时正是皇帝需要一个能力超强的地官为他出力之时。

沈鲤又不是小孩子,这点道理不可能不懂,他之所以还是放不下这件事,关键是认为自己失了颜面,相当于被皇帝指名道姓说能力不足。

张学颜固然可以在离任时推荐沈鲤,吴兑和高务实也可以全力支持,但沈鲤会不会认为这样一来就足以找回面子,那可谁也不敢预料。万一他依旧放不下这件事,这个阁臣位置被他得到可就成了高党作茧自缚,麻烦就大了去了。

张学颜自己的考虑则是推荐梁梦龙入阁。梁梦龙虽然最早的时候是以张居正门生入仕,但张居正倒台已经快二十年了,梁梦龙早已投到实学派麾下,这么些年以来也没有丝毫对实学派“不忠”的举动,尤其是当高务实在兵部任职之时,梁梦龙与他也配合得很好,关系称得上是亲密无间。

至于梁梦龙的能力,那也不必怀疑,要不是他能力够强,当初张居正倒台之后高拱为什么没有打压他?高拱的特点是很明显的,哪怕出身“敌方”阵营,除非是死硬分子,否则他都会一视同仁,量才使用。他能留下梁梦龙并且一路提拔,本身就说明梁梦龙能力甚佳。

至于梁梦龙去位之后兵部怎么办,张学颜也有他的考虑。他认为可以调蓟辽总督周咏回部任兵部尚书。这样一来,依照惯例很可能辽抚李松就要升任蓟辽总督,此时实学派再举荐顾养谦为辽抚

这个主意倒有些连环计的意思。李松这个辽抚显然一直都不是实学派喜欢的人选,他在辽东一直对高务实安排的宣大将领有不小的压制,而接替父亲镇辽的李如松在他的帮助下,大有恢复李家军极盛时期的趋势,这也影响了高务实在辽东的布置。

虽然李如松也是名将,而且还一直被高务实格外高看乃至保护着,但那并不代表实学派整体都满意他,实际上高务实的高看也好、保护也罢,都属于个人行为,实学派整体对于李如松也是更倾向于打压的。

而李松呢,他在辽东任职时间极长,一旦离开辽东去了蓟镇,考虑到蓟镇原是戚继光的驻地,将领几乎都是实学派麾下,李松势必不能如臂使指,如此也就很难对实学派造成太多实际麻烦了。

顾养谦也是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是高务实当初随高拱来京之时认识的第一批“师兄”之一,他若做了辽抚,基本不可能违背高务实在辽抚任上立下的规矩,对于高务实调去辽东的那批宣大嫡系也肯定会尽力照顾。至于将来辽东有事或者对察哈尔出兵什么的,也应该会足够听高务实的“招呼”。

唯一的问题在于周咏的能力。这位现任蓟辽总督,能力方面一直不被实学派内部看好,高务实心底里对他的评价基本上就是“平庸”二字。说水平很差,好像倒也不至于,但要说水平很高,那显然也是扯淡。大致上来说,他的主要优点就是听话二字。

可是对于兵部尚书这个位置,高务实觉得光听话恐怕不够,何况皇帝之前也曾经对周咏的能力有所担忧是他上任蓟辽总督之前皇帝就担忧过,那现在让他做本兵,皇帝不得更担心?

不过张学颜大概是临走之前也不怕玩一把大的,他又建议让韩楫出任兵部戎政侍郎,作为对周咏这个本兵的补充。

韩楫同样是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高务实认识的第一批“师兄”之一,老早就是实学派骨干成员,而且他还有过担任应天巡抚的经历。

大明的巡抚有个别称,称为抚军,故韩楫其实算是有军事履历的虽然没打过仗,但并不影响这一点。

对于韩楫这个人,高务实当然并无不满,他的资历也的确足够。只是高务实觉得这样一来,兵部尚书是个能力一般的,兵部戎政侍郎又是个没有真正带兵经历的,万一要真有什么大的战争发生,这两位到底有能力应付么?

此时吴兑站了出来,道:“心斋公若是致仕,我料皇上会让我接替心斋公督理户部。户部现在有日新在,其实也不必我多事,而鸣泉则与我此前一样,是以本兵入阁,估计应该会督理兵部这样一来,兵部就算真要面临什么大事,鸣泉总能为他们掌着舵,我认为不会有问题。”

话既然说到了这个份上,高务实也不好坚持了,于是只得答应下来。

又过了几日,张学颜连上三疏乞骸骨,终于获准。临行前他推荐兵部尚书梁梦龙入阁,皇帝表示认可,要求举行廷推。

这次事情意外地顺利,心学派甚至都没有为李松调离辽东表达反对意见或许他们认为李松升任蓟辽总督也是划算的事吧。

总之在很短的时间内,张学颜、吴兑与高务实商议的换血计划就完成了:吴兑由武英殿大学士升任华殿大学士,后续王家屏、王锡爵各自往前递补;梁梦龙入阁为东阁大学士;周咏升任兵部尚书;韩楫调任兵部左侍郎协理戎政;李松升任蓟辽总督;顾养谦升任辽东巡抚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曹面子”、“云覆月雨”的月票支持,谢谢!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248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