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仙侠 都市 历史 网游 科幻 言情 其它 男频 女频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133章 文院之始

作者:戒之L 字数:2546 更新:2022-06-12 15:13:27

太学在洛阳城西郊,占地二百余亩,有房屋两百多座,规模算是较大,但因为都是单层木房,利用率较低。

当年陈藩、李膺等人反对宦官的黑暗统治,得到太学生的支持和响应,于是太学生也成为宦官打击的对象,至那以后,开始走向衰落。

孝帝刘宏任命蔡邕为太学院夫子,这太学院又开始兴盛起来。

蔡邕创儒之四境,开经讲法后,儒修开始多了起来。

儒修说难极难,说容易也容易。

儒学之士,以文载道,承载的是文,其实是心。心与文合,人与天地合,就可引用天地浩然之力。

文气之力已现,正心正念者就可感悟文气所在。

来听夫子讲学的人,都是饱读诗书之辈,很多人修身修己,梳理心中所学,意念升华后,就感悟到浩然之气所在,踏入正气境。在太学,又名学士,是为学士境。

儒家第二境,以儒家经典要求自身,一腔热血,刀斧加身而不改其志。治学、治事、治世,士大夫本就是如此做的。他们感悟文气后,意志升华与天地合,已能显化异象,加持人心和士气。

这一境,有官身的文士很容易达成,他们身具民望,借助民众的信念,激励的文气非常强大。

儒家第三境,就有些难度了。不惑、知名、立命,此等人物对过去、现在、未来都有自身的见解,心中坦荡无私天地宽,可见本来面目。而这本来面目,就是文心。

如今也不过郑玄、卢植二人凝聚文心,成就大儒之身。

蔡邕一堂讲经,二名大儒当场顿悟,掌握文气之秘,又有数百人感悟浩然正气,由此文道大昌。

经传天下,来洛阳求学的学子数不胜数,导致太学人满为患。

蔡邕无法,只得求助与大王刘宏,请他拨款资助太学院。

这一日,孝帝刘宏在潘烈、王越的陪同下,前来太学院参观,蔡邕、卢植前来接驾。

去年时分,卢植平定黄巾军失败差一点被下狱,幸亏吕布带领西园八校平定了张角之乱。

卢植有过无功,被罢官后一直赋闲在家。

卢植得知老友蔡邕观许昌劫煞之阵悟出浩然正气后,总算找到了一条路来对抗张角邪术。

卢植在家重新整理所得,观古修今,对文道之事有所精进。

待蔡邕讲经,卢植一举悟命,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明白一得一失,发现万师皆有定数。

卢植突破为大儒后,孝帝刘宏将他重新启用,拜为太学院博士,与蔡邕一起教导学子。

至于郑玄突破为大儒后,就返回了青州。郑儒以夫子为表率,立志教学,那怕突破为大儒后,也不受刘宏之官,继续将自身所学传播于青州子弟。

孝帝刘宏,此来就是为了解决太学院经费问题。

坐定后,刘宏说:太学学子,成就儒士境,当出仁。一者,可入银元司,掌控一地的存贷事宜;二者,可至各县城开办官学,教育子弟;三者,可入边军或泰古秘境,以诛杀外族,为国守门。

听了这三条出仁之路,蔡邕还没有说话,卢植已是怒气勃发。

卢植说道:太学培养的生员都是国之栋梁,可为国镇守一方,岂可为商贾、私塾先生、从边军事。

刘宏听了,脸色微变。

潘烈则哈哈笑道,卢子干此言大善,请问如今学子,可为郡守者几人,可为县令者几人。

卢植问道:阁下何人。

潘烈笑道:神农传人潘烈,潘玄明。

卢植大笑道:原来是神农教妖道,国之大事,你有何资格在此放肆。

潘烈冷笑一声,土系法力运转,无尽的威压向着卢植压来。

卢植运转浩然正气,临危不惧,挺直胸膛,直面压力。

那知那股压力如同泰山压来,他那点浩然正气还没凝聚就被轰得一干二净,巨大的压力直接将他压倒在地。

潘烈身为玄黄一族,施展土系法术是其他法术的十倍,先天巅峰的法力倾泻而出,岂是刚入大儒境的卢植能够抵挡。

蔡邕立即出手,紫色文气灌入卢植体内,勉强挡住了潘烈施加的压力。

蔡邕开口道:“子干不知玄明之威,还请高抬贵手。”

潘烈冷笑一声,收了法力,言道:“若不是看在蔡夫子和刘玄德的面上,你今天已经是一个死人了。”

卢植冷声道:“大丈夫死又何惧,何必辱我。”

潘烈道:“潘某诛杀张宝众贼可算为朝廷功臣,传神农稻于天下养活千万人,是否有利于民;助陛下创建银元司,年入万亿钱,为朝廷充实国库,解决所有官员的薪俸问题,是否有利于社稷;血战在泰古秘境,阻挡妖魔入侵,也为的是天下所有人族。

请问,卢子干,汝做过那件为国为民的大事?”

卢植听完,一口老血喷出,直接昏厥过去。

蔡邕无奈的看着潘烈,只得传人将卢植抬走。

孝帝刘宏满意的看着潘烈,心中暗道,这就是顶撞朕的下场。

蔡邕接着说道,卢植虽有过错,但他所提问题也是众多学子所想。

潘烈道:一州银元司,掌控数十亿、百亿资金,其位不重乎;传文明之火于州郡,其位不重乎;镇守边疆,与异族战,其位不重乎。且现在郡守、县令都有人在位,夫子认为他们都德不配位乎。

蔡邕一听,顿时明白。

说白了,就是大汉官职有限,不能安排那么多太学学子上任。

以前一个人的德行、治学水平,需要上官来推荐,称之为举孝廉,一县之地,难得出一个人才,在士族阶层有意识的压制下,官位竞争并不激烈。

现在,能成就儒士者,德行和治学水平相当于得到天地认可。

士族阶层虽大,大得过这方天地?

短短半年时间,在太学院中成为儒士者,就接近百余名,而且很多人都出身寒门,如何安排,确实成了一个难题。

蔡邕沉思一阵,觉得有三条路选择,总比呆在太学院中空耗岁月强。

蔡邕问:各州郡学院是怎么回事?

刘宏笑着,让潘烈解说。

潘烈道:如今儒学境界划分,已相当明确。学士境(正气境)、儒士境、大儒境,三境修行方略侧重点各有不同,不如分开授学。

以童子入学,五岁启蒙,始读经书,至十四岁成人之前,可为童生,当有学士为老师,教授童子。此为第一级学府,可称学院,放在各地培养皆可。

童生养气有成,领悟浩然正气,升为学士。当有儒士为老师,教授学士,此为第二级学府,可称大学,一郡之地可设一院。

学士修行有成,明悟己道,修行儒家经义有成,成为儒士。当有大儒为老师,教授儒士,此为第三级学府,可称博士院,一州之地可设一院。

最后,就是夫子讲经之地,如太学。

为正名正典,唯有取得学士、儒士、大儒职称者,才能开院授徒。

学士、儒士证书,可由太学院颁发;

大儒则为大汉国士,当由大王亲自颁发。

我向陛下请示,学士、儒士、大儒当对应县令、郡守、刺史俸禄,夫子对应三公待遇。

蔡邕沉思一阵,言道:此法可行。唯一需要解决的待遇保障问题。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46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