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仙侠 都市 历史 网游 科幻 言情 其它 男频 女频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七百三十九章 挺身护佛

作者:大明终始 字数:2785 更新:2022-12-24 22:15:02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题龙阳县青草湖》唐共(元)

……

白复点点头道:“如今京畿道和河南道战事胶着,漕运阻塞。一旦平定叛乱,需要尽快恢复漕运。”

未等云雁影开口,户部书令史孙延已抢着回答。他见王江亭、云雁影滔滔不绝,早就按捺不住了。

漕运是他份内的职能,专研数年,此时自然当仁不让。

孙延已道:“漕运乃是天下财货的主要通道。江淮的粮食皆是通过漕运运至长安。

如今漕运废弛阻塞,等到平叛成功,需要尽快疏浚河道,重启南粮北调。不过,战前的漕运之法有许多缺陷,可趁机变革一下。”

白复道:“如何调整?”

孙延已道:“首先,组织人力逐段疏浚由江淮到高师的河道,打造二千艘坚固的大漕船,训练军士运粮,每十船为一队,军官负责押运。

不再征发沿河壮丁服役,而是用朝廷的盐利雇用船夫。船工由经调为雇募。

可以沿用前朝裴耀卿大人的办法,改直法为段运法,将全程分成四个运输段,建转运站。可在扬州、汴口、河阴、渭口等河道的交界处设仓贮粮,以备转运。

同时,专船专用,使江船不入汴水,汴船不入黄河,河船不入渭水。此法不仅能提高运粮效率,还能将专属船舶用于特定河道,杜绝翻船事故。

漕运变革后,不仅能提高运输效率、减少粮食损耗、降低运费,更能免除江南百姓艰辛的劳役。

根据我的测算,实施此法,江淮的粮食可以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长安,每年运量达四十万石至一十万石。不仅解决了京师一带的粮荒,还能有所储备,以备灾年。”

户部众吏员虽然职务不高,但每日操持具体事务,对朝堂财税的理解甚为深刻。一旦给与言政的机会,让其畅所欲言,就能集思广益,很快讨论出无数开源节流的财税法门。

白复大喜,赶忙让侍从用笔记下。

酒宴散去,白复夜不能寐。

谁说朝堂没有人才?只是这些人位卑言轻,无法献言献策,才让朝廷为财税之事一筹莫展。

金玉珍珠混入泥沙之中,蒙尘生灰。这既是贤才的悲哀,更是大唐的悲哀!

……

第二日,白复找到户部侍郎刘晏,将昨晚整理的众人之言详细告知。

刘晏看完白复递来的条陈,仔细研究了上述方案后,拍桉叫绝,大喜道:“白大人,您的方案切实可行。只要照此实施,三年之内,朝廷再不用为财税一事发愁。

白大人,怪不得您出将入相,您不仅通晓兵事,对财税一途竟然也有如此精深的研究!”

白复赶忙摆手,道:“刘大人,您谬赞了。题述方案,不是我的主意,而是户部几位吏员的方案。我可不敢贪功。”

说罢,白复把户部书令史孙延已、户部主事云雁影、户部钱银司主簿王江亭等人的名字逐一告知。

“哦?户部竟有如此人才,我身为户部侍郎竟然不知,惭愧惭愧。”刘晏颇为惭愧,更起了爱才之心。

白复道:“大人,户部中下层吏员中应该有一批贤才,不仅饱读诗书,更有丰富的财税经验。只是由于出身的原因,这批寒门士子一直没有受到重视。

倘若将其拔擢起来,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定是朝廷之幸。”

刘晏道:“白大人,您放心,有了您的举荐,我定不会让这批人才埋没。”

……

数日后朝会,众朝臣对扩大税源之事,依然议论纷纷,争论不休。

朝会上,侍御史郑叔清和右仆射裴冕的开源节流方案引起了轩然大波。

侍御史郑叔清和右仆(本章未完!)

第七百三十九章挺身护佛

射裴冕先不谈财税收入,而是一唱一和谈起佛教的危害:“自于九州山原,两京城阙,僧徒日广,佛寺日崇。劳人力于土木之功,夺人利于金宝之饰,遗君亲于师资之际,违配偶于戒律之间。坏法害人,无逾此道。且一夫不田,有受其饥者;一妇不蚕,有受其寒者。今天下僧尼,不可胜数,皆待农而食,待蚕而衣。寺宇招提,莫知纪极,皆云构藻饰,僭拟宫居。晋、宋、齐、梁,物力凋瘵,风俗浇诈,莫不由是而致也……”

接下来,两人奏请的财税方案石破天惊,竟是要关闭佛寺、遣散僧侣!

侍御史郑叔清和右仆射裴冕上奏道:“臣请管理僧道的祠部进行了一次调查,查出天下共有寺庙四千六百座,僧舍(兰若)四万处,和尚、尼姑共二十六万零五百人。也就是说,我大唐百姓中,每一千个人中就有一名僧侣。

为大唐社稷,臣请下旨灭佛!”

此言一出,文武百官哗然,朝堂顿时炸了锅。

侍御史郑叔清和右仆射裴冕不理会众臣惊骇之情,继续奏道:“臣具体方案如下:在每一个较大的州郡仅保留一座精美的寺庙。如其余寺庙供有先皇、先贤的塑像,可以移入到这座保留的寺庙内。至于较小的州郡,则不需保留佛寺。

长安和洛阳可各保留十座寺庙,每座寺庙保留十位僧侣。长安万年县保留慈恩寺和荐福寺,长安县保留西明寺和庄严寺。

除了朝廷允许保留的几十所寺庙之外,其余的寺庙都予以毁弃,僧尼全部还俗。

此外,大唐境内的大秦景教(基督教)和波斯的祅教,有三千多名僧人传教。臣等建议,这两个教派也不保留,三千僧人一并还俗。”

众朝臣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众人皆知灭佛的真正理由:扩大朝廷的财税收入。

大唐遍布天下的佛寺,造成了太多的资源损耗:

一是佛寺的人口。每个寺庙都充斥着年轻力壮的和尚,但他们不仅不劳动,还不纳税和服劳役,朝廷早就想打他们的主意。

二是佛寺的土地。根据魏晋以来的传统,佛寺的土地都是免税的。当朝廷的征税过于严苛时,百姓甚至把土地先送给寺庙,再变成寺庙土地的租户,得到的收入反而比拥有土地更划算。但朝廷却因此少了许多财税收入。

三是佛寺的铜像。由于朝廷垄断经营铸币,既缺乏铜也缺乏钱,而佛寺里有大量的铜像可以用来铸钱。

在玄宗一朝,朝廷就已经考虑过限制寺庙的做法。比如,和尚也要服兵役、徭役,寺院土地也要纳税,而寺院必须用土、石、木头来做塑像,只准在佛像的纽扣、饰物上用一点铜来装饰。

但这些方法受到了民间太多的抵制,无法推行。

侍御史郑叔清和右仆射裴冕的灭佛方案彻底解决了问题。根据两人的推算,一旦采取此方案,朝廷将获得不菲的收入,足以应付平叛的军费开销:二十六万僧尼还俗,变成了两税户;同时,佛寺雇佣的十五万奴婢也变成了两税户;另外,朝廷新增土地数千万顷,都是最优质的土地。

侍御史郑叔清和右仆射裴冕奏罢,肃宗脸色极其难看。

肃宗笃信佛法,灵武登基后,为了平定战乱,肃宗多次设下祭坛,祭拜佛祖。

至德二载(757年),唐军收复两京,肃宗回到长安,谈及国事,常把退敌之功归之于佛祖的庇佑。

肃宗何尝不知关闭佛寺对于朝廷财税的好处,但此方案与肃宗个人的信仰背道而驰,万难答应。

郑、裴二人分别出自荥阳郑氏、闻喜裴氏这两个世家大族,两人的奏请自然代表这两个世家大族的意见。

既不能公开出言痛斥,更不能恩准其奏请。肃宗头痛不已。

正在此时,白复挺身而出,手持笏板,朗声奏道:“陛下,臣以为关闭佛寺、遣散僧侣之事不妥!”(本章未完!)

第七百三十九章挺身护佛

最快更新请浏览器输入——到进行查看

第七百三十九章挺身护佛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808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