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仙侠 都市 历史 网游 科幻 言情 其它 男频 女频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十八章 规矩制度

作者:花非花月夜 字数:4024 更新:2023-03-01 00:09:08

同时给崩殂的皇帝上庙号和谥号,这算是朝廷的一个创举,让众人都很是兴奋。

创立国家、建立制度会产生一种无可名状的爽感,参与其中也有一种与有荣焉的感觉。

商议完关于刘邦的身后事之后,吕雉终于提出了自己最关注的问题。

洛新肃穆道:“一千年前,素王见到诸国无礼,觐见天子不够恭敬,使用器物没有章程,诸国之间没有礼仪,于是制作了周礼。

诸侯见到宏大的礼仪,于是敬畏天子,卿大夫见到五鼎食,于是遵从他的主君。

从此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各司其职。

直到礼崩乐坏。

现如今天下归为了大汉,但是权责却是如此的纷乱。

太后的命令出了长安城,地方的官吏却不执行。

这就犹如太阿倒持,大地高于苍天,火焰烧尽了大河,不是可以容忍的。

郡守与郡国相之间争斗,乃至于大打出手。

郡守称郡国相为藩官,郡国相称郡守为下吏,这是多么的荒谬啊。

官吏之间的权责不清楚,一件事一个月不能决定,这是不对的。

规章制度不完善,不法之徒众多,这是应当整治的。

大汉的礼制欠缺太多,这是急需要补充的。

太后摄政,要使天下一清,上下分明,皇帝,诸侯王,彻侯,公卿,官吏,百姓,都要各司其职,各尽其力。

诸位都是才智之士,应当畅所欲言。”

汉朝虽然已经建立十三年了,但实际上依旧处于草创阶段。

刘邦成为皇帝太快,生命的最后几年主要就是清理异姓王,这实际上应该算在开国的过程中。

最后一个异姓王英布去国之后,汉朝才算是真正的一统。

然后刘邦就直接崩了,根本没有时间来制定汉朝的制度。

现在的汉王朝,是杂糅了秦朝和周朝的官吏制度,包括内外服和三公九卿。

洛亦带来了周王朝的礼制。

然后汉朝又把分封制和郡县制糅合,自己搞出了郡国并行的制度。

这么多制度综合在一起,从中央到地方,就是一个字,乱!

吕雉朗声道:“东阿侯所言,诸君都听清了,酇侯,留侯,你们有什么想法。”

萧何闻言思索片刻沉吟道:“太后,臣以为,首要是规矩律令,现在的秩序就是因为律令不齐。

律令,是天下一切的规矩。

素王制作周礼,名义上是礼仪,实际上却是律令,诸侯遵守它,就安然无恙,诸侯违背它,就会被惩罚。

诸侯于是恭敬的对待天子,天下就这样安定了。

先帝功德盛大,讨灭了那些不服从的诸侯,建立了同姓的宗亲,如今朝廷兵强马壮,是足以重新定下律令的。

秦朝的律令过于严苛,大汉的律令过于松弛,过于严苛就会百姓愤然,过于松弛就会失去敬畏。

请太后定律,安定大汉社稷!”

萧何这一番话实在是有理,实际上萧何心中之前是对汉朝律令有腹稿的,他在秦朝担任了多年的刀笔吏,对秦律很熟悉,所以之前就想要以宽松版的秦律来治理大汉,但是洛陵践法彻底破灭了他的所有心思。

虽然洛陵并没有彻底否定秦朝的所有,但是萧何是极其精明的人,明哲保身的本领一流,直接把心思歇了。

这几年才渐渐从昭城的风声之中感受到一些风向,知道自己之前实在是过于谨慎了。

吕雉点点头赞扬道:“律令乃是国家的根本,萧相国不愧是昭公赞扬的王佐之才。

东阿侯,朕刚才听到您说您的五弟通晓三代,是足以克定律令,规矩制度的大才。

知晓有贤才却不去招纳,不是圣王该做的。

如今天下一统,尽归大汉,不知道贵公子是否愿意出仕,助朕兴盛这疲敝之世呢?

朕一无所有,只能以高官显爵来赐予公子了。”

兴盛疲敝之世,这就是吕雉摄政的大愿,她要向全天下证明自己的能力,她要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史书上,就像是洛国旧年的执政姬灵均一样。

我叫吕雉,字娥姁,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吕氏!

望着意气风发的吕雉,群臣皆是赞叹的俯首,这种气质出现在太后的身上,但是旁边坐着的皇帝却半分这样的气质都没有。

刘邦几乎是六边形的皇帝,不论是战争,还是治世,还有御人,就没有不擅长的。

吕雉同样是深谙治国和御人之道,结果这两人竟然生出一个性格这么仁慈的儿子。

不类父也不类母,实在是怪哉。

洛新端正道:“回太后,臣弟自然是愿意出仕的,他心中已经有腹稿,再有群臣合力,定然能为您定下合乎世道的律令,绝不像秦法那样严苛,但是又足以使大汉兴盛。”

吕雉闻言笑道:“那就等贵公子到了长安之后,朕与公子交谈过后再做定夺。”

秦汉官员的挑选,在这里显示的淋漓尽致,丞相亲自举荐,今日还是一介白衣,明日就能服朱佩紫。

本来吕雉是准备在这场会议上就直接将大致的规章制度定下来的,但是有了这一档子事,那就只能往后推了。

萧何本以为自己能够在人生的最后高光一下,却没想到洛氏竟然还有这么一位擅长规章典籍的嫡子。

不禁有些无奈的摇摇头,洛氏的典籍太多,人才太多,在这方面自然是要胜过他许多的,或许他心中的那些腹稿,在洛氏这位公子面前,破漏百出。

他继续准备打配合,他相信自己多年基层的经验和多年执掌国事的经验还是很有作用的。

人这一生能立下一件大功之事就足以自傲,萧何对自己这一生已经很满意了,大汉定鼎之后,刘邦定功臣之时,韩信第一,萧何第二,洛亦第三,这就是对萧何的认可。

他不需要再增添什么功绩来证明自己,现在唯一想做的就是和洛氏把关系打好,将来在史书上能多多为自己美言。

《洛宫春秋》萧何是读过的,他可是太清楚同样的事情,史书之中的褒贬是完全不一样的,史官只保证事情的真实,但是不保证不会有个人情绪。

这件事暂时结束,洛新便道:“太后,自古的圣王都会制历,自家族呕心沥血制作的素王历出世以来,这天下其余的历法就渐渐淘汰,但是经过无数年的战乱,天下的历法早已不准。

历法不准则不能劝课农桑,没有历法的指导,何时播种,何时收获,便处于一片混沌之中,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派出使者,到天下的各郡国之中,调整历法的时间。”

吕雉微微皱眉忧愁道:“东阿侯,这历法当然是重中之重,但是调整历法的工程实在是过于庞大。

经过连续的战争,现在国库之中甚至空空如也,现在招纳一批天文家和数术家,耗资极大,短时间之内又没有产出,朝廷实在是维持不起。”

天文家单独列出,这算是洛氏来到这个世界之中,为诸子百家的繁盛所做出的贡献,还有数术家,同样单独列出,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洛氏亲自认证的。

实际上儒家之中同样有数术,还是君子六艺之一,但是洛氏早就发现,儒家这种单纯将数术当作君子附属的做法,最终反而会毁掉数术。

因为随着儒家典籍的增多,想要成为大儒就要学习更多的经典,数术最终是一定会被抛弃掉的。

儒道法墨这四家的统治学说本质太过浓厚,是形而上的思想,而数术是完完全全的工具。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就是这样的道理。

洛新当即道:“太后,昔年洛国破灭,洛氏出奔,带走了大量的资料。

素王历实在是干系重大,甚至关系着万民福祉,所以洛氏这些年来,一直都没有放弃过对各地素王历的计算调整。

您并不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来重新进行计算,在昭城之中有现成的数字,只要抄录到各个郡国之中即可。

三个月之内,不论是长安,还是燕国辽东,还是岭南王国之中,但凡是诸夏之地,素王历将会重新指导着所有的子民耕作。

您只要向昭城写一封信,您有兴盛疲敝之世的大宏愿,这是古之圣王才具有的品德,相信大兄定然愿意将那些资料送给您。”

吕雉眼中一亮,带着欣喜的神色,不住的赞叹道:“洛氏真不愧是素王的后裔啊,您的家族德行之高,就如同天上的太阳,您家族的才能之重,就如同巍峨的泰山。

大汉不能缺少洛氏的辅佐,朕不能缺少洛氏的辅佐,何时才能够将英侯从韩国唤回呢?

三洛辅政,再有这殿中的诸位功臣,都是一时豪杰,想必大汉的天下是足以兴盛了。”

一场朝会就在这种君臣其乐融融之中结束,但是所有人都知道,等到那位洛氏公子来到长安之后,才是真正的风暴。

洛家老五收到了洛新的信件,稍微收拾了一下,就离开了洛村,向着长安而来。

————

吕太后,奇女子也,史家以本纪载之,赞曰:圣王之姿。

以吾之见,赞誉过矣,以孝惠见之,三洛辅政,亦步亦趋,庸主亦可建功。——《读史杂谈》

开始搞汉朝制度喽,什么三杨内阁,看看我这大汉三洛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767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