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仙侠 都市 历史 网游 科幻 言情 其它 男频 女频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十一章 禀素王建元

作者:花非花月夜 字数:4136 更新:2023-08-15 11:16:05

陵。

天子埋葬之所。

姬昭的陵墓修建在一处山明水秀所在,按照他的遗愿,并不如何豪华,和后来那些一座比一座巍峨宏伟的陵墓比起来,差的远。

但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姬昭葬在这里,这里就是最神圣的所在。

千年过去,沧海桑田。

传说中,洛神姬灵均葬入这里的时候,一夜之间桃花开满了整座素王陵。

随着无数的人来到这里,顺着陵中青石铺就的直道向着修建的祭坛而去,轰隆隆的声音将林中的飞鸟惊起,发生一道道啼鸣,桃花树的枝叶不停的摇晃着,仿佛在迎接着走在最前面的洛景。

走到直道的尽头,一座占地面积较大的祭坛出现在眼前,祭坛完全由青石修建而成,祭坛之上的青石甚至有的出现了些许的裂纹,增添了些许时间的痕迹。

这座祭坛的历史可就太久了,这是在康王时期修建而成的,康王在这里祭奠姬昭,那时还没有现在这么高的地位。

后来周天子东迁,这里就变成了洛氏祭祀祖先的场所,在两国最交恶期间,秦国曾经试图断绝过洛氏对姬昭的祭祀,但是很快就放开了,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奇景,洛国公室子弟大摇大摆的出现在秦国咸阳之外。

刘彻从御辇之上走下,望着周围略显熟悉的场景,有些感慨,他就是在这里戴上了诸夏天子的冠冕,成为了受命于天之人。

贾谊和洛景等人围在他的身边,侍者们则将祭品一件件摆上祭坛,最显眼的就是一件中等大小的鼎,这是祭祀之中最关键的礼器之一,称为“通天鼎”。

顾名思义,传说中这座鼎能够和上天沟通,祭祀之人将文字记录下来,然后将载体投入其中,就能直达上天。

当一切都准备完毕之后,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了皇帝,刘彻满脸肃然。

“呜~~~”

厚重的号角声响起,然后是依次响起的乐器,数百名乐师依次演奏,自然是最宏大的颂圣曲。

“请天子登台!”

洛氏子朗声道。

“请天子登台!”

文武百官群臣朗声道。

“请天子登台!”

来到素王陵中的所有人都齐声道。

声浪之高甚至超过了不断抚动的枝叶之声,宛如洪钟大鼓般,在桃花林之中不断的回响着,一道道回音不断转换。

两位诸侯王为刘彻提着宽大的天子袍服走上了祭坛,只留下刘彻一人在上面。

“素王在上,臣刘彻,诸夏天子,大汉皇帝,率大汉文武百官、昭公国文武、岭南王国文武,祭告上皇天。”

刘彻插上香火然后将通天鼎中的火焰点燃,然后他就见到祭坛之下的所有人都跪了下去,宛如潮水一般。

刘彻自己也跪了下去,天子祭天,就像是儿子祭拜父亲,下跪很合理。

刘彻双手交叉然后高高举过头顶,其他人则叉手垂首,放在胸前。

“嗡~”

这是琴弦响起的声音,在举行仪式之时,乐师是唯一的例外,毕竟他们本身就是仪式的一部分,不可能既奏乐又行礼。

宏大的颂圣曲响彻,到了如今,即便是秦川之地也没有那些不会唱这些颂圣曲的人了。

那样的人都是反贼,做不了官,进不了禁军,来不到这里。

“素王的神灵在天上,诸夏的光辉万万年!”

一遍唱过,所有人都站起身,贾谊和洛景捧着一个圆筒,圆筒之中是一根根竹签,上面写着一个个名字,仔细看去,都是已故的王侯公卿,名字之下则是谥号,以及谥号的解释。

从纸被发明之后,竹签就渐渐失去了文字载体的功能,但是其他方面的作用则被发掘了起来,比如祭祀,比如各种神秘学的载体。

两人脚步并不着急,甚至就连抬脚的高度都差不多,缓缓走到刘彻身边,将竹筒伸出,刘彻取出一支,翻手一看,正是岭南桓王赵佗。

他径直将竹签扔进通天鼎之中,几乎一瞬间火焰就升腾而起,就像是一条火龙一般,直接将竹简吞噬一空。

“素王在上,臣刘彻,以诸夏天子之位,上呈,岭南王赵佗之谥,桓!

上皇天请核之。”

随着刘彻的话语,竹简在通天鼎之中熊熊燃烧着,然后一缕清晰可见的白烟从鼎中飘飘扬扬的直直的向着天空之中而去。

所有人都睁大了双眼,即便是见过这幅场景,但还是震惊不已,因为那一缕烟实在是太过直了,就像是尺子量过的一般。

就这幅场景,谁若是告诉众人这实际上是科学的,是正常形成的,那就是把所有人当成傻子,这就是谥号为什么基本上都是符合的真实评价,少数的提高或贬低也不离谱,因为评定谥号的人见过这一幕。

举头三尺有神明,一旦人真的相信做事会有报应,一切都有因果,真的会大大提高人的道德底线。

所有人都屏息等待着后续的结果,直到白烟渐渐散去,没有什么异象,按照洛氏的说法,这就是上皇天通过了这个谥号。

刘彻又取出一支竹简,同样扔进通天鼎中,“素王在上,臣刘彻,以大汉皇帝之名,上呈,舞阳侯樊城之谥,元庄!”

舞阳元庄侯和岭南桓王上呈时,刘彻的称呼发生了变化,上呈谥号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很枯燥的过程,要一个一个的上呈,在刘恒时期,大多数的谥号上呈事宜都是交给洛景这个闲人去做的,刘恒忙的很,没时间做这些。

不过一年一上呈,再加上不可能年年有人死,有时候一年也不会有王侯公卿薨逝,所以整体来说还算轻松,不过去年不知道为什么,有足足九位王侯公卿薨逝,算是上呈谥号制度确立以来,最多的一年。

刘彻一遍一遍的重复,脸上却没有半分的敷衍,祭坛之下的群臣也没有人敷衍,而是全神贯注。

这是这个世界之中很不一样的地方,姬昭生活的地球,并没有真的神灵,皇帝以及那些高级贵族以前还相信有神仙,相信上天是存在的,所以祭祀的很是疯狂。

但是随着诸子百家的智慧爆发,这些聪明人都开始怀疑到底有没有神灵,再加上无数次的祭祀,都没有任何的神迹显现,于是渐渐地就将祭祀当成是单纯维护统治的行为。

抱着这样的心态,对待祭祀就不免敷衍,但是在这个世界,神迹是明确存在的,不仅仅是史籍上的记载,甚至就在这些人的眼前,就有一些超出常理的事情发生。

真实历史上的敬鬼神而远之是教导人们不要去关注那些神神鬼鬼,而是要关注人的本身,关键在“远”字。

但是在这个世界,是真的告诉所有人,人应当依靠自己,不奢求神鬼的帮助,但是一定要敬重,关键不仅仅在“远”,还在“敬”!

刘彻和群臣静静等待着最后一丝白烟散去,没有意外发生,所有的谥号都得到了通过。

刘彻转身面对群臣,朗声道:“今日朕前来祭拜素王上皇天,是有一件大事宣布,此事前所未有,不上呈素王上皇天,朕不敢推行。”

贾谊和洛景对视一惊,这不在流程上,这位陛下这是想做什么?

贾谊低声劝谏道:“陛下,臣请问,您所说的大事是什么,素王当面,非社稷大事,不足以呈。”

刘彻闻言笑道:“朕要做的这件事,乃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丞相,朕有一问,先帝何时驾崩”

贾谊有些疑惑刘彻为什么会问出这个所有人都知道答案的问题,但还是直接说道:“孝文四十年崩。”

“丞相,朕再问您,孝文四十年前一年是何时?”

“孝文三十九年。”

刘彻笑道:“您对朕说是孝文三十九年,若是您在孝文三十九年时,有人问您今夕何年呢?

您要如何回答?”

贾谊瞬间皱起眉头,皇帝崩殂之后,自然用谥号或者庙号称呼,但是活着的时候呢?

贾谊迟疑道:“帝三十九年。”

刘彻又问道:“那现在是何年呢?”

贾谊没有迟疑道:“帝三年。”

这一下不仅仅是贾谊,所有人都有些明白皇帝想要说什么了,时间的记载太混乱了,尤其是各项诏令和记载,全部都是“帝几年”,一旦归档错误,想要核对时间就很麻烦。

“还请陛下示下。”

刘彻振奋道:“人有名姓,故有区分,朕欲为年月制号,称作年号,自此以后,年便有名,天下臣民可称年之名姓,文书皆以年号记之。”

董仲舒手中捧着一块竹简走上祭坛,刘彻取过高高举起,然后投入到通天鼎之中,朗声道:“素王在上,臣刘彻,立年号以正天下,上呈,建元,太初!”

太者,大也,上也,初者,始也,历史上的第一个年号,当初要取这种极具纪念意义的。

正当所有人都以为一切都会非常顺利的时候,那一块竹简却在还没有落入鼎内时就直接化为飞灰,然后一块新的竹简从鼎中跳出,径直落向刘彻手中。

刘彻整个人都被吓了一跳,下意识的伸手接住,只见竹简之上刻着四个大字——建元,元始!

刘彻呆住了,他颤抖着将竹简翻过来,然后就见到背面写着“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字字深刻。

一片寂静!

————

“这块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竹简就是传说中的‘素王授汉年号简’,史书中记载着汉武帝发明了年号,然后素王降下了这块竹简,于是就有了历史上第一个年号——‘元始’,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则是这个年号的来源。”——《国家博物馆》

写出来了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767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