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仙侠 都市 历史 网游 科幻 言情 其它 男频 女频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95章 95

作者:顾荣 字数:6204 更新:2022-10-29 10:22:24

从木兰围场回来, 入京时就已经是十一月底了,之后又料理一些琐碎小事,日子过得极快, 一晃就到了十二月中, 要准备过年了。

贴对联、扎稠花、挂灯笼、贴门神,放炮竹,年味是一天比一天浓。

康熙封了玉玺,也暂时放下手里头的事, 打算过一个轻松惬意的年。

去年因为平定三藩, 全国各地都减免税赋, 国库里没收上来多少银子, 康熙便把今年的冰嬉大典停了, 让内务府不必再筹备, 节省点银子。

结果除夕当天,康熙跟大臣们吃完团年饭, 才散席, 就收到了八百里加急的奏报。

一看是福建发来的, 十有扒九跟台湾有关系,康熙立马打开。

奏报是姚启圣和施琅联名上奏的, 难得见到两人有意见统一的时候。

但看完奏报,康熙眉心紧紧拧在一起。

台湾郑氏自知无法和朝廷抗衡,便将注意打到西洋人身上,跟来往的船只交易, 用岛上的产出和西洋人置换火铳、大炮还有船舰。

康熙是知晓西洋人的大炮有多凶猛的。

当年太组皇帝攻打锦州时,就曾被西洋人的红衣大炮重伤, 数月未愈, 不到一年便病逝。

他不敢小觑, 所以重用南怀仁,让其在工部研发各种大炮,并亲自去福建督造。可南怀仁只有一个,精力有限,研发的武器有限,哪里比得上对面直接和西方人交易所得的种类齐全。

施琅和姚启圣也明白此事的严重性,都说台湾之事不能再拖,以防对方壮大,日后更难克服,故而请求朝廷增援。

康熙立刻派人将大臣们请回来商议。

这个除夕夜,皇帝和朝臣都没能跟家人团聚,而是在南书房紧张的谋划,直到天亮,方才商定出一个结果。

康熙让众人在乾清宫小憩片刻,自己则是前往各殿拜祭,又将玉玺取出。

下午,他那道让广东、江西、浙江三省全力支援福建的圣旨,盖过玉玺后,被八百里加急发往沿海四省。

*

京城离沿海距离遥远,又没有顺风耳这样的神器能随时探听消息,即便再担心,也无济于事,圣旨发出去后,康熙便安心过年。

跟往年一样,先抽半日陪太皇太后、太后闲话家常,再抽半日去各宫主位那坐坐,关心关心孩子们的成长。

不过,他晚上宿在了永寿宫,让后宫一众人惊掉了下巴。

初一这样的大日子,尤其是正月这么特殊的月份,皇上居然宿在贵妃那?这是要准备立后了吗?

要说谁最难受,必然是皇贵妃,她的位置实在是太尴尬了,皇贵妃位同副后,就能差那么半步距离,皇上却要安排旁人上午?

之后,她的心情便有些郁郁,还病了一场。

听说她病了,康熙前去探望。

即便没有夫妻情分,但好歹是他的表妹,总有几分亲戚情谊的。

看着佟氏苍白的脸色,他拍了拍她的肩膀,出言安抚:“表妹莫要忧思,好好养病,争取早日康复。胤禛还小呢,你不想看他出宫开府、成家立业?”

皇贵妃的眼里恢复了亮光,皇上的意思是,是打算改胤禛的玉碟,正式将他过到自己的名下吗?

这才对嘛,胤禛那么好的孩子,德嫔不配。

去年从畅春园回宫后,胤禛去探望德嫔,德嫔却一个劲的说胤禛白眼狼,没到皇上跟前给她求情复位。

德嫔怎么就不想想,皇帝与嫔妃的事情,他一个小阿哥能插得上嘴。

康熙知晓她心里想的什么,愿意满足她,但又怕冲喜过头,将她冲没了,遂说:“咱们先养好病,再说其他的。”

皇贵妃点点头,心头充满了希望。

宠爱和后位,她是不稀罕了,她只求有个孩子,将来也过上含饴弄孙的日子。

过了半月,皇贵妃的身子痊愈了。

虽说康熙没把胤禛的玉碟改了,但皇贵妃觉得自己能等到改玉碟的那天,身体倒没再受影响。

此时已是二月份,雪天渐渐少了,天气有了回暖的苗头。

又过了十来日,冰雪开始消融,草木冒出一点嫩芽,春天的气息悄然而至。

康熙带着胤礽和胤禔两个孩子出宫举行耕藉礼,结束的第二天,又带着宗室子弟、王公大臣,前往畅春园,翻了一天的地。

去年,玉蜀黍和番薯的收成都很不错,但跟江南等地的收成相比还是有差距,所以今年要继续试种,还要扩大区域。他准备把内务府名下的皇庄、还有直隶府治下的县内也都种上这两种庄稼。去年不是派了那么多青壮年来学习吗?正好让他们回去指导村子里的人种,再让翰林院的庶吉士下去走访记录。

学徒跟着老师傅学东西,自然是教什么学什么会什么,但师傅不在身边的时候,问题就全都暴露出来,那才是考验学徒本事的时候。

趁着江南老农在,有问题了就及时解决。

还有各地的土壤肥厚不一、气温不一,也不知会对庄稼的收成有多大影响。

康熙决定让庶吉士们这些问题和解决措施记录下来,编撰成册子,等日后把这几种粮食向全国推广时,一并发出去,降低人力成本。

地翻到一半时,便该埋种子了,康熙也拿出了自己珍藏的“仙稻”种子,让人在畅春园精心种下,期盼这“仙稻”能继续早熟、高产。

两三场春雨后,大地彻底回春,种子们也出了芽,待春风一吹、阳光一照,长得极快,三五日的功夫,便成了青绿色,展露出蓬勃的生机。

康熙带着蓁蓁出宫踏青,选的便是畅春园。

正好这时候桃花堤的桃花开了,十里桃林,落英缤纷,甚是美丽。

**

傍晚回到宫里,康熙又收到了来自福建的奏报。

台湾岁饥,一石粮从原先的三两银涨至六七两,民间有饿死者数百人,岛上有五六起土匪袭击官府盗粮的事件,百姓们也跟随土匪,与郑军僵持。

施琅请朝廷再派增援,打算集中兵力,趁着郑氏内外交困时,速战速决。

姚启圣也支持,认为等战事结束,朝廷对台湾地区的民众派发救济粮,可以此收复民心。

康熙在这份表奏折上批“可”,随即让梁九功请议政大臣到南书房商议细节。

商量完,君臣俱是意气风发,彷佛明日就能听到台湾收伏的好消息。

康熙实在高兴,跟梁九功说,又觉得不得劲,故而都亥时了,还是去了永寿宫,将睡熟的蓁蓁唤醒,说了此事。

蓁蓁其实不是很明白这件事的重要性,但她知晓康熙一直在为这件事的成功而努力,苦心经营多年,也为他感到由衷的高兴。

并且台湾收副后,颜珠也能回来了,背井离乡都四年了呀。

康熙跟她分享完,才觉得舒坦。

“睡吧。”

康熙是真的困了,白日里奔波,晚上一直在商议谋划,这会儿一闭眼就呼吸均匀,彻底睡熟。

他是睡熟了,但蓁蓁睡得好好的,被他叫醒,又没了睡意,脑子东想想西想想,还真想出了点什么东西。

翌日傍晚,康熙再过来时,她便说了自己的想法。

“皇上,既然对岸的百姓缺粮,皇上何必要等收复后才去赈济呢?等到那时不知有多少人已经被饿死。”

康熙叹了口气,“朕何尝不知赈灾应当及时,只是此时他们仍属于郑氏管辖,朕救济他们名不正言不顺。

更何况,即便将米粮运上了台湾岛,也难以保证那些粮食是到了百姓手里还是郑家军手上?”

惆怅完,他见对面人俏皮一笑,不禁问道:“瞧你的模样,可是有了什么好主意?”

“臣妾也不知晓是不是好主意,昨晚睡不着瞎琢磨的,您先听听看。”

“臣妾想着,既然咱们不方便把粮食送上去,那就让他们自己出岛领米呀。只要他们愿意上岸,落户到福建居住,就每人赠送一斤稻米。”

康熙拿手指敲着桌沿,沉思片刻,“落户到福建,那他们就是大清子民,发放米粮,倒是合理,只怕一斤米粮太少,根本不值得让他们冒着风险偷渡回来。”

“这个米粮的数量是臣妾瞎说的,具体到时再算嘛。但是,皇上不觉得平白送米粮出去,会让人觉得不放心吗?对面百姓也许会怀疑米有问题,毕竟之前关系不是那么融洽。”

康熙算是看出来了,这丫头想得很周到,就等着他一点一点的请教呢。

“那怎么办呀?”

“让他们用劳动成果来换呀!”

“换?拿什么换?台湾今年是荒年,歉收着呢,怕是没什么东西能换的。”

蓁蓁:……

康熙还是头一次看到她对着自己翻白眼,忍不住拿手捏了捏她的脸。

“胆儿可真是越来越肥了,居然敢对朕翻白眼,不怕朕罚你?”

“皇上要是罚我,后面的话,我就不告诉你了。”

蓁蓁也掐他腰间的肉,算是礼尚往来。

“好好,朕哪舍得罚你,朕的女诸葛快给朕解惑吧,叫岛上的人,用什么来换米粮?”

蓁蓁这才得意的说:“让他们用战俘来换。他们若是带着郑氏的将士过来,一个士兵换五斤米粮,或是半斤盐半斤菜油?一个百夫长换十斤稻米,或者一斤盐一斤菜油?一个将军换上一座宅子?

如此一来,既能帮助百姓解决口粮问题,还能折损郑氏的兵力,岂不是一举两得?”

康熙眼神一亮,“这听着倒是不错,但这郑氏的将士到底值多少,朕还得跟户部的人衡算衡算。不过,你是怎么想出这个法子的?比朕的大学士还厉害。”

他跟朝臣们商议过几次,却从未有人想出这样的法子,真是怪哉。

蓁蓁听了他的夸赞,得意的笑笑,见他看着自己,又觉得不好意思,忙将笑容敛起。

“臣妾不是喜欢看游志吗?就看到上头有人记载,荒年里人们都会往外逃荒,求一个风调雨顺收成好的地方收留。但是找到地方收留了,可什么家当都没有,也是难以生存的。

遇到民风淳朴的村子,村民们会各家出一点粮食、木头、瓦片,帮助灾民搭建新家,重新生活。若是人心冷漠的村子,那逃荒的人就会进城,给大户人家做工以谋生。

臣妾便是在这些事上得到了启发。

眼下,台湾是荒年,当地的百姓肯定是想离开的,但隔着茫茫大海,又怎知对面就一定能接受自己呢?这时候咱们告诉他们,不仅接受,还提供米粮柴油,甚至是宅子和田地,肯定会心动的。

对不对呀?”

“对对对,你说得都对。”

康熙看着她,真是越发喜欢她这副某样。

康熙越琢磨,越觉得她那主意不错,暗含几分兵家的道理。

两军交战,若其中一方被逼到绝境,反而会积攒气性,拼死也要来个玉石俱焚,但若是给对方一个投降逃跑的机会,反而能以最小的损失达成最好的结果。

他让人强攻上岛,指不定郑氏还会号召岛上百姓,说什么拼死血战共存亡的鬼话,让两方鏖战一番。但他用粮食诱惑岛上民众,反而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康熙在她的额上亲了两下,便又离开永寿宫,回南书房找臣子商量这事是否有可行性,若可行,那尽快拿出个章程,写成条陈,再发往福建。

康熙这一忙就是好几天,一直都没出过乾清宫。

蓁蓁也自得其乐,看书作画弹琴下棋,侍弄花草,喂喂孔雀和貘,教孩子们说话。

从出生至今,双胞胎已经十四个月,算是两岁了,跟从前只会吃奶睡觉的婴儿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如今,他们不喜欢被人抱着,反而喜欢走路,兄妹俩牵着彼此的手,走得稳稳当当的。话呢,也能说些短小的句子,比如“饿了要饭饭”、“额娘抱抱我”、“妹妹坏坏打哥哥”、“好想阿玛和果果”……

蓁蓁看着他们的变化,听着滑稽的童言童语,觉得养孩子的经历,可比年复一年的开花结果有趣得多。

果然,还是人的生活最丰富,难怪天上的神仙喜欢来人间历劫呢,红尘数年比千百年修行生涯悟到的东西还要多呢。

傍晚,康熙可算得空了,打算进后宫消遣放松一下。

走进殿,便看见康康和安安兄妹俩在骑玩具木马。

“阿玛骑大马!”

小十很喜欢康熙,看到他主动从木马上下来,邀请康熙骑马。

“康康乖,阿玛看着你骑~”

说完便抱着小十坐回玩具木马,一手扶在孩子的背上,一手扶着马耳摇晃。

小十高兴得笑个不停。

蓁蓁便在旁边给三格格摇。

两个孩子越长越大,精力也越来越好,一玩就是小半个时辰,蓁蓁觉得自己的手都酸了,这俩孩子才有了困意,恋恋不舍的从马背上下去,回房里睡觉。

蓁蓁看着那两玩具马,也好奇的坐下去,奈何马儿太小,不适合成年人,她完全感受不到骑木马的快乐。

“皇上,明天我们去畅春园骑马吧?”

宫里也能骑马,就在骑射场,只是见过草原,总觉得宫里的太狭窄,束手束脚的。畅春园的马厂倒是不错。

“想骑马啦?”

“嗯嗯。”

蓁蓁用力的点头,希望康熙看到她真诚的渴求,能答应下来。

“好,不急,一会儿朕就带你去骑马。”

一会儿?

难道要连夜出宫?晚上怎么骑马?

蓁蓁心里疑惑得很,但鉴于康熙信誉良好,从未跟她失言过,她决定暂且信一信。

结果一直等到用完膳、消完食、洗漱完,也没什么变化,直到上床熄灯。

她急了,“皇上不是说要带臣妾骑马吗?”

“这么心急?好!朕这就满足你。”

康熙将她抱坐到自己身上,“今晚,朕就是你身下的马,你想怎么骑就怎么骑。”

蓁蓁:……

大意了。

“皇上你又耍流氓!”

“哪里有牛?今晚只有马。”康熙音色忽变,“请问主人,需要鞭子吗?”

蓁蓁:啊啊啊好羞涩啊!但是又好想试试!

反正熄了灯,谁也看不着谁,胆子大一点没关系吧?

……

两人度过了一个愉快又新奇的夜晚。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02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