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仙侠 都市 历史 网游 科幻 言情 其它 男频 女频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92章 第 92 章

作者:过敏反应 字数:6551 更新:2022-12-07 07:17:32

.

收玉米, 卖番薯,又要去监督工厂和学堂的搭建,有空了还去弘文馆看几位先生给学堂选拔夫子, 他这日子过得及其充实。

平安在一个月后的某一天, 突然抬头看了一眼镜子,感觉自己眉心都生了皱纹。

他扒着妆台的桌腿,把双手双脚都盘上去,像只忧郁考拉, 对着海兰珠撒娇道:

「额吉,我觉得我这一个月来到处奔忙,好像变老了……」

海兰珠轻嗔一声, 爱怜的摸摸他的头顶,满眼心疼,

「说什么傻话,你这个岁数上哪儿去老?累瘦了倒是真的。」

这都已经是十一月了, 昨日传来消息,说满珠习礼带着伊尔哈和孩子们来送节礼, 车队已经到了盛京城外。

这段路满珠习礼已经走得很熟了,往常有个三四日便到了, 今年却不知为何,消息虽然早早的传到,他们却足足走了七天还没见影子。

听说车队终于到了, 今日他们正好去大清门迎接,故而皇太极给自己放了假,没开小朝, 也没召见臣属, 洗漱完毕后便坐在一旁等着海兰珠梳妆。

此时他听见平安这样说, 放下手中书卷,将自己的臭小子仔细端详了一番,肯定道,

「嗯,确实。」

皇太极面容认真,还煞有介事的点了点头,不似在逗着他玩儿。

平安嘴巴一瘪,

「呜呜~额吉你看他,阿玛说我——」

他现如今已经不是那个扔在坐着的人群中也看不见人影的小萝卜头了,很长了些个子,双手双脚抱着桌腿,下巴还能搁在妆台上露出一颗圆脑袋。

现在皱着张脸告状,下巴脸蛋一齐被桌面挤得有些变形,脸颊肉看起来就软乎乎的很好捏。

海兰珠重新净了手,指尖取了珍珠玉容膏点在这张皱着的脸上的额头双颊。

平安闭着眼睛,任由母亲柔软的手指把脂膏轻轻抹开,一阵清淡的花香顿时萦绕在鼻尖。

他日日东奔西跑,风吹日晒,好在天气冷了,并没有晒得太黑,只不过原先细嫩的脸蛋变得粗糙了些,脸颊之上有一片极浅的红色。

海兰珠给平安细细抹匀了润肤脂膏,才偏头看一眼在旁边已经忍不住笑出声的男人,微笑着揭短,

「别听你阿玛的,方才额吉还看见他在偷偷抹养颜膏,也不知是谁怕自己变老。」

平安:!!!

怎么还偷偷保养呢?

原来你竟是这样的皇太极!

他夸张的张大嘴:

「哇!阿玛你好不厚道,偷偷抹养颜膏怎么不叫我!」

怪不得他爹看起来比几位年龄相差不大的叔叔伯伯们都要年轻,不蓄须是一方面,原来还会偷着保养。

皇太极如今年过四十,除了眉心有道常年忧思的浅浅痕迹,脸上的皮肉平滑紧致,连一根皱纹都没有,眼睛仍旧锐利有神,和平安刚出生时对他的印象相比竟然没什么差别,有点男人四十一枝花那味儿了。

那还不是想站在海兰珠身边不显得他像差辈人,想同爱人更加相配,皇太极不自在的轻咳一声,

「咳,满珠习礼他们要到了吧,屋里热,孤,孤出去等你们。」

海兰珠和平安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的笑起来,不常见到皇太极哑口无言的样子,这话题实在是转得也太生硬明显了些罢。

·

车队在路上迟迟没有抵达盛京,其实是情有可原,满珠习礼春天的时候带着平安给的半筐土豆回到科尔沁,遵照着在农署学到的知识,土豆发芽后将其切块种到地里,结果秋天大丰收。

土豆易熟味美,可当

.

主粮替代面饼,最重要的是还特别高产,在所有归顺大金的蒙古部落中,只有科尔沁部凭借着满珠习礼和八阿哥的良好关系得到了馈赠,寨桑贝勒感念大金恩德,特意让他备上厚礼相谢。

此番满珠习礼是带着一车土豆和几车六蒸六酿的烈性奶酒等土特产一起来的盛京,牛车晃晃悠悠的行在路上,眼瞧着距离原定的时间超出越来越多,他也半点不敢催赶,生怕把酒洒了。

带着土豆回盛京是平安的意思,不过他只说让满珠习礼带一筐来比较一下,在现代他总听说内蒙是土豆的主要产区,因为土质不同,种出来的土豆沙糯,在市场上极受欢迎。

农署这边也试种了土豆,秋季收获时同样是大丰收,看来来自美洲的作物在肥沃的黑土地和草原的沙土地上都能适应良好,至于两种不同的土质种出土豆的区别,就要去交给农事官们分辨了。

关外已经踏踏实实的入了冬,一切的农事活动都已经暂停,平安的丝织厂上个月也已经完工,卖番薯得来的钱不仅还了这一年来欠皇太极的账,还能再建十个厂子。

接下来就是要老老实实的再去学堂上一个多月的课,然后就等着过年了,骑射课因为天寒暂停,学堂里久违的凑齐了十分豪华的阵容。

平安仍旧和多铎满珠习礼坐在最后一排,只不过这次他不是学堂里最小的孩子了。

多尔衮带着古尼音布和满珠习礼的女儿阿其格一边一个,把他们的三人同桌又向外延伸了一倍。

豪格则领着长子齐正额坐在第一排,当年那个一进课堂就哇哇哭的小家伙如今也长大了,天天跟在平安后面叫叔叔,被一群小孩子围着,平安俨然成了孩子王。

还好去年再开春闱,科举入仕的先生们也进了学堂,范文程等人压力骤减,在万千期盼之下,终于要过年了。

·

临近年关,宫里的学堂快放假了,但盛京城的街头巷尾却流传开一则消息:听说朝廷要在民间开学堂了。

两个月前在四方城池的各个角落,不知被一位什么神秘人物买下来的府邸们早已经动工改建完成。

腊月初一,挂上了统一的「普惠学堂」的牌子。

盛京城一夜之间多出了四座学堂,不同于民间私塾,普惠学堂的门前贴着大字布告,盖着官印,是官府才能贴发的通告。

城东的赵三达上街采买黑炭,盛京冬季寒冷,今年犹甚,他两个月前在城外帮忙建了一座不知做什么的厂子,挣了些工钱。

手上有了钱,今年冬天又冷,炭火就费了些,快过年了,买来的黑炭不够,还需再买上两筐。

他的脚步驻足在街尾那座有些气派的大宅子前,刚才进去的那个人,好像是他的邻居方秀才。

这条街名叫平东街,街尾原本是一家做家具木工的铺子,两个月前不知怎么回事突然关了门,然后来了一些人里里外外的忙碌。

看样子是把铺子重新装潢了一下,又新添置了一些家具,时间并不太久,但那之后一直大门紧闭,迟迟没有再开业。

他不太认得字,只看见原本紧闭的大门已经敞开,上面多了一块横着的木匾,好像是比原本的铺名少了一个字。

旁边有一群人围着不知在做什么,他挤进人群,听见官府派下来读布告的人说:

「……普惠学堂不收钱,所有的人只要有空就可以来听,会教你们读书识字,每日辰时开门,戌时关门,里面还有热汤和炭火……」

赵三达还没听完就被惊呆了,不收钱,还有炭火热水,天底下还有这种不花钱就可以读书的好事?

他挤在人群中向学堂里张望,这个什么学堂大门敞开,过了门廊是个小院子,就是原先做木工活

.

的地方,然后再进去些,屋门大敞。

确实能看见许多并排的桌案,不过里面空无一人,他正打算再往前挤挤,能看得更仔细些,突然察觉有人在拽他的衣摆。

低下头去,拽他衣服的人是个看起来大概六七岁的孩子,长得十分讨喜可爱。

人群拥挤,平安随便在外围找了一个人拽住,怂恿道:

「在外面怎么看得清楚,还是去里面近距离看看才能明白。」

他今日在学堂请了假,特意去范府拉上了范文程,一同来看普惠学堂开张的效果。

这孩子衣着打扮虽然着意低调了,但这布料看起来就贵,估计得是城中布庄里最贵的料子。

赵三达有些结巴,

「我、我不敢。」

平安「啧」了一声:

「有什么不敢的,看看而已,何况上学又不要你花钱,那里面还生着炭火,可暖和了。」

赵三达还是觉得天上不可能掉馅饼,

「怎么可能不要钱呢,私塾一年好几十两束脩……我刚才还看见邻居家的方秀才进去了,他家为了读书可舍得花钱呢。」

「邻居秀才?」

平安笑了,

「既然你认识,那不就更好办了?」

迎着赵三达疑惑的目光,他继续道:

「他是去当先生的,不是去读书的,不信你就自己进去问问他。」

城东的普惠学堂虽然大门敞开,但人们都挤在门前探头探脑,并没有人敢迈出第一步,平安在这边一个劲的怂恿赵三达。

眼前这男人终于半信半疑的跨出了第一步,方秀才正好拿着书迎出来,看见是熟悉的人也松了口气。

平时都是自己坐在一堆人又迟迟不肯进来,方秀才早吓得有些毛了。

此刻见到救命稻草,他立刻连拖带拽的把赵三达摁在第一排的座位上,

「赵大哥,快坐快坐,咱们这就上课。」

屋子里生着炭火,暖融融的,虽然不比家里坐在火盆旁边暖和,但这么大的屋子能有这样的热度,也已经是十分不错了。

几只铜壶架在四角的炭盆之上,壶中沸水咕嘟咕嘟的不停翻滚,方秀才见赵三达盯着铜壶,连忙道:

「学堂里没准备器皿,赵大哥先用我的杯子吧,下午拿个杯子或者碗来,课后渴了随时都能倒。」

……

可能是人群看出了两人的熟稔,尽管有赵三达带头,其他人也并不敢进去,而这边方秀才已经拿起了书,在支起的石板上蘸着白色的石灰写下了一个「一」。

新任教师的声音还是有些抖:

「今日我们就先从数字学起……」

课堂要开始了。

一位先生,一名学生,人群依旧站在门口蠢蠢欲动,

但不动。

平安让额尔赫拨开人群,去推外面那扇沉重木门,同时扬起声音,

「进不进啊,时辰差不多了,再不进来我可关门了昂?」

里面确实是在讲课,先生的声音不大,在外面只是隐约能听清,是他们这条街上的熟人,虽然不如邻居亲近,但好歹方秀才十分面熟。

再加上马上要关门的威胁,百姓们终于忍不住了,一人带头,人群突然蜂拥而入。

平安跟在人群后面哼了一声,

「明日早些,辰时到。」

方秀才抬头,正打算对这位帮助他的人作出感激,发现也同样碰上了熟人。

范先生和几位汉臣亲自考核的他们这批秀才,确保

.

学识够格才能进普惠学堂当先生,同期十三人,只入选了一半。

开课的第一天能碰上范先生,想来是范先生专门过来鼓励他们的,他心中顿时安定了不少。

学堂里已经坐了将近一半的人,在等着他开课,方明意不方便再出来,于是整理衣冠,对着范文程行了一个学生礼。

范文程含笑点头,充分的给予鼓励,

「明意,你学识极佳,教这些学生绰绰有余,别怕。」

方明意行礼时低头才看见范文程前面还站着一个小孩子,正笑眯眯的看着自己,观两人的站位,应当身份贵重,不在范先生之下。

但他无官无职,白身一介,因为选考的关系,对范文程可以行一个学生礼,对他前面的这个孩子,便有些不知所措了,正不知该如何是好时,那孩子却摆摆手,转身走了。

平安和范文程逛遍了城中的四个普惠学堂,基本上每个都是和城东差不多的情况,人群先是观望,熟人先进,剩下的人再跟随,稀稀拉拉的坐了半个学堂。

第一天开课,学堂里乱哄哄的,肯定也是看热闹的居多,平安没抱太大的希望,只是希望借着这些热闹把名声打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

普惠学堂真正走上正轨还需要一些时日,但只要开了,他相信一定会有人来听的,也会有越来越多的百姓想要读书识字。

还是那句话,人人都读出一番成就来不现实,先识字扫盲,剩下的慢慢来。

·

礼制原因,范文程走路时,总是落在八阿哥身后半步,平安喜欢和人并排走,便总是想等着他,两人便越走越慢,最后实在不耐烦了,平安便薅着范文程的袖子走。

范文程抽不回自己的袖子,只能无奈道:

「八阿哥,这样不合规矩,臣……」

他如今只是汗宫学堂的先生,并不算是八阿哥的先生,这两者的身份大不相同,怎可僭越。

平安仍旧不松手,

「那先生便自己与我并排,一前一后的说话都不方便。」

这怎么能行呢?

礼不可废。

范文程无法,只得略过这个话题,

「普惠学堂如今已经开办起来,之后该如何呢?」

这个问题他确实是诚心诚意的在向平安请教,提出在民间创办学堂八阿哥提的,如何选择学堂的先生也是八阿哥出的主意。

若不是八阿哥提醒,他还想不到要去哪里雇这些教书先生们。

私塾的先生们有束脩,但他们办的这个普惠学堂只是为了教百姓读书识字,当然是越便宜越好,甚至最好不让贫苦百姓花钱。

这笔钱国库当然可以贴,但毕竟是个要持续花钱的地方,如果走了户部,必然会在朝中引发新一轮的争议。

这样一来,便不如八阿哥提出的这个建议好,如今虽然不是年年开科举,但秀才年年都在考,关外没有贡院,中选了也要自己在家读书等着科举。

不若就把这些人利用起来,让有些家贫的秀才在普惠学堂免费教书,换取进入贡院读书的机会。

修学堂贡院的钱都是八阿哥自己出的,学生们靠在外面教书减免贡院的学费,一个月也就一天,还是在各自家宅的附近,相当于自己养自己,不仅省钱,还能一举两得锻炼他们的能力。

这样只需要养贡院的教书先生们,普惠学堂除了茶水炭火便不必管了,也削减了一笔很大的开支。

若叫他们来想,是决计想不出这样一环套一环的供养计策的。

八阿哥早慧明敏,只有普惠学堂怎么够,范文程总觉得他志不在此,八阿哥还有更高的追求,甚至隐隐期待

.

起了他即将提出的新的想法。

平安沉思一瞬,

「接下来就不必管了,有这样能免费读书识字的地方,晚上有烛光,有遮风挡雨的屋子,冬天还有炭火、热汤,不愁百姓们不愿意来。」

他知道范文程想问什么,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狡黠的眨眨眼睛,

「先生等着看吧,等过些日子,普惠学堂必将焕然一新。」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04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