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仙侠 都市 历史 网游 科幻 言情 其它 男频 女频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牛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和寓意

作者:李情照 字数:9961 更新:2023-02-22 01:13:56

1、牛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分数追加!!)

李纲:病牛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精疲谁复伤。

但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此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在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没有谁来同情它。到了最后病牛只能空怀有“但使众生皆得饱”的良好愿望,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

孔平仲:禾熟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注:箱,通厢,仓廪。

此诗中的“老牛”在完成自己一年的耕作后,从“禾黍香”“谷登场”的丰收中获得了“粗了耕耘债”的轻松与满足,正悠闲自得地享受着主任给自己的奖赏,它不争不怨,知足而乐,随遇而安。这是一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

[url=javascript:;]古代[/url][url=javascript:;]诗歌[/url]中对牛的咏赞

一提起牛,就被看作勤劳的象征。它吃苦耐劳,默默无闻,温和驯良,深受人们喜爱。一代文豪[url=javascript:;]鲁迅[/url]先生曾自喻为牛,手书“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诗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都曾自喻为牛;郭沫若先生还愿做牛尾巴,茅盾先生甚至愿做牛尾巴上的毛;当代大画家齐白石自称“耕砚牛”,李可挚一生酷爱画牛,在自己的画室里挂着“师牛堂”的横幅,所有这些都表明了人们对牛的莫大喜爱。

这种爱牛、敬牛的心情和言行,在古代的咏牛诗中有着更集中更深刻动人的描写、反映和寄托。人们对牛的热爱、同情和敬意,其感情的深厚真挚非同一般,使得牛比任何动物都光荣。可以这么说,牛是最受人喜爱的“自然生灵”。它不但能耕田,运输,拉磨,甚至连战争,都有它的身影。抛开功用不说,就本身而言,牛身体提供的东西也是其他家畜所不可比拟的。牛能提供牛肉、牛奶作为食品,牛皮作为原料,牛骨牛黄作为药材。当然,牛粪还是很好的肥料。

牛的用途如此之大,如此之多,再加上它性情温良,任人驱使,任劳任怨,这就使它更为人们所喜爱,所以很早就引起诗人们的注视和讴歌。那么,古代诗人对牛作了那些咏赞呢?

这里,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古代诗人眼中的牛。

一、纯粹的写景状物之作,或是诗中提及的一物。

这类诗,多数是写其它事为主,在行文中有零星的歌咏牛的诗句。这样的诗,从最早的诗歌总集《[url=javascript:;]诗经[/url]》至清代的诗,都能找到。

如《诗经王凤君子于役》中写的“日至夕矣,养牛下来......日至夕矣,养牛下括”,是颇有诗意的写景名句。它让我们看到了农村傍晚的景色。

《楚辞天问》中的“有扈、牧竖,云何而逢?击创先出,其命何从?恒秉季德,焉得夫朴牛?”则说明了我国养牛的[url=javascript:;][/url]悠远,从商朝已大量的养牛。

以后的诗,多散写牛的形态,如“黄牛黄蹄白双脚”(南宋杨万里《观小儿戏打春牛》)。“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明高启《牧牛词》)。“丝杨影里系乌犍,双脚弯环卧溪碧。”(清顾绍敏《牧牛词》)。这些,只能算是状物的诗句。

能较全面地写牛的形象与活动情形的,我们可以看《诗经。小雅。无羊〉。

“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

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犒。

尔牛来思,其耳湿湿。

或降于阿,或饮与池,或寝或讹。

这首诗歌较全面地描绘了牛的生活、饮食、住处、交配等方面,这首诗也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早的一首对牛所具体描写的诗。

二、牛的性情温顺宽和

熟悉牛的人都知道,牛没有骡马的暴躁,没有驴的倔强,是农村老人、儿童、妇女皆可放牧役使的大家畜。这充分反映了牛的性情温顺。[url=javascript:;]古诗[/url]中也多次写到牛温顺的性情。如唐朝元结的《将牛何处去》中写道:“相伴有田父,相欢惟牧童”,这里没有点出是牛主人还是牛,我们不妨看作二者皆有。可以与“田父”、“牧童”相伴相欢,自然是最温顺的动物了。

牛不欺老幼,从袁枚的《骑牛》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相牛之背笑不休。此是人间安稳处,七十老翁有所求。呼僮扶上不拖空,牛亦相怜身不动。”“鞭之不前行徐徐”,这是牛驮着七十老翁袁枚行走时的情景,人上牛时牛“身不动”,走时“行徐徐”,牛颇道人性,怕伤着老人。这正是牛性情温顺的表露。

牛能与弱小动物和睦相处。唐朝陆龟蒙的《放牛》诗中写道:“荒坡断堑无端入,背上时时孤鸟立。”清代王恕的《牧牛词》中也写道:“牛蹄彳亍牛尾摇,背上闲闲立春鸟。”牛这样的庞然动物,竟允许小鸟在它的背上歇息,充分显示了牛性情的温和。这是何等温良、宽容和友爱的自然生灵啊!

由上面所引的诗展示的现象和情景,本来都是牛的本性和本能。可是诗人把它向着人的心灵和感情提高升华,使牛具有一种美好品格和善良灵魂的审美对象。诗人在牛身上观察到的、发掘出的和赋予的美,不是外在的形态美,而是内在的品格美和灵魂美,这种美寄托着诗人对人际关系的理想。

三、牛的用途大而多

敬爱的周总理生前提倡:人应该像牛一样努力奋斗,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而死。我们应该效法牛去辛勤地工作。牛主要被用于耕田,也用作驾车和作战等。对于牛的这些本领和劳绩,古代诗人进行了大力描写,给与了高度赞扬。对于牛的用途,我在这里详细地总结一下,看看诗人是如何描绘的。

(一)耕种

牛耕的历史很长,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乃至今尚未实现机械化的许多农村生产上的主要役畜。在众多的咏牛诗中,牛的形象是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一心为人类造福。如前面提到的《将牛何处去》。在众多的歌咏牛耕的诗歌中,当推宋代梅尧臣的《耕牛》诗和王安石的《和圣俞农具诗》。

看梅尧臣的诗:

破领耕不休,何暇顾羸犊。

夜归喘明月,朝出穿深谷。

力虽穷田畴,肠未饱刍菽。

秋收风雪时,又向寒坡牧。

诗的前四句写了牛耕作时环境的恶劣:崎岖坎坷的山谷,异常炎热的天气,耕作时劳动的繁重艰辛“破领”。后四句写了牛的生活情况,耕作时吃不饱,寒冷是吃枯草。诗人一方面赞颂了耕牛的吃苦耐劳精神,另一方面对耕牛的饥寒交迫困境倾注了莫大同情。他通篇比兴,以耕牛的四时辛勤耕耘而不得温饱来比喻广大农民终日劳作而缺少衣食,寄托了诗人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同情。

牛给农民带来了什么呢?王安石的诗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

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

这首五言绝句,不仅写出了牛耕作的勤劳,还赞扬耕牛虽然对众生贡献很多,而自己却一毛不取的无私奉献精神。读这首诗,很自然的联想到王安石的身影,或许他是借赞颂耕牛来表白自己的心曲的。

在古代,由于马的特殊作用---作战,使得马价甚高。即使马在耕作上有很多优点,农民也是不敢奢望。而价格稍低的牛,自然就成了农民的首选对象。因此,在古代牛耕一直占主要地位。

(二)运输

牛除耕田外,还常拉车。我国古代很早就有记载,《楚辞》就有商祖先王亥能服牛驾车的传说,“有扈,牧竖。”《诗经。小雅。大车〉中也有“皖彼牵车,不以服箱”的诗句。《[url=javascript:;]史记[/url]》载,西汉初大臣多坐牛拉的车,但专门写牛拉车的诗却很少,多散见于诗中。如唐代[url=javascript:;]白居易[/url]《卖炭瓮》中有牛拉车的描写:“晓驾炭车碾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系向牛头充炭直”,我们不难看出,卖炭翁是用牛拉着车去卖炭的。

专门写牛拉车的诗,梅尧臣的《十九日出曹门见水牛拽车》是较好的作品:

只见吴牛事水田,只见黄犁负车轭。

今牵大车同一群,又与骡驴走长陌。

昂头阔步尘蒙蒙,不似绥耕泥陌陌

一一夜眠头向南,越鸟心肠谁辩白。

这首七律描写的是南方水牛拉车的情景,并借以寄托作者的相思。

牛的运输功能无疑又提高了牛的身价,使农人倍加喜欢它。描写牛驾车的诗篇,从这个方面丰满了牛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开拓前进的形象。

(三)战争

牛不仅耕田驾车,力尽筋疲,还曾多次奔赴战场,历尽杀伤,这也是它的可爱之处。从奴隶社会到近代的义和团运动,都有关于牛战的记载或传说。虽然直接描写牛战经过的诗不多,但诗人们通过吟诵有关牛战的历史[url=javascript:;]故事[/url]和传说,热烈的赞颂牛在战场上的功勋。把这些故事和传说集中地描写得较好的是唐人李峤的《牛》:

“齐歌初入相,燕将早横功。

欲将桃林下,先过梓树中。

在吴频喘月,奔梦屡惊风。

不用五丁力,如何九折通。”

在这首诗中,与战争有关的是第二、三句,第三句可以从《尚书》中查到。其中“燕将早横功”是指我国古代的一场著名的“火牛战”,也是指我国战争史上“火牛战”的胜利开端。古代咏牛诗所写的牛战,都是以牛方的胜利与成功而告结束的。牛在这种诗中的形象是不怕牺牲,英勇无畏的。这也是它深受人们喜爱的一个原因。

(四)祭祀

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初期,祭祀活动在国家中占重要地位。《尚书》中记载“国之大事,戎祭而矣。”祭祀所需物品是牛、羊、猪,从《诗经。小雅。无羊〉中“三十维物,而牲则具。”这两句诗,就说明了用牛、羊进行祭祀。《礼记》里也有许多记载,如“祭天子以牺牛”,“中央土,食稷与牛”之类的话。

四、人对牛的态度

牛的性情如此温顺,而用途有如此之多,农人怎么会不喜欢它呢?诗人怎么会不赞美它呢?

(一)农人爱牛如爱子

古代诗人用许多诗篇描写和反映了众生,特别是广大农民热爱牛的感情和事迹,下面就说说农夫如何爱牛,诗人如何赞牛的。

农人爱牛,首先表现在对牛的饲养和保护上,农人饲养牛,总是尽心尽力。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春秋时期齐桓公的相宁戚年青时作的《饮牛歌》中看出,其辞中有“短布单衣适至干,从昏饭牛薄夜半。”自己穿这单衣才到小腿,但却顾不得寒,喂牛一直到深夜,可见饲牛之艰辛与勤谨。

农人在保护耕牛上,有很多措施。冬季为了给牛御寒,专门用草麻之类编织成器物给牛披上,称牛衣。古人在诗中多次提到它。如汉代有王章“病卧牛衣”之典,宋代[url=javascript:;]苏轼[/url]的词《浣溪沙》中就有“牛衣古柳卖黄瓜”之句。这种牛衣的使用,反映了对牛的关心和爱护。

农人爱牛,还表现在反对滥杀耕牛,鄙视食牛之人等方面。他们认为牛是对人类有大贡献的动物,人们应当感谢它,爱护它,不应该杀它吃它。即使在饥荒时节,也不忍杀牛来充饥。这方面,清朝蒋士铨的《卖牛图歌。为两峰作〉中就明确写道:“田干无处用牛力,田家不忍杀牛食”,“皇天生牛任至劳,饿鬼劫到不可逃”。农民迫不得已要出卖耕牛,其内心的难过和对牛的依恋之情是难以表达的。清朝袁承福《老翁卖牛行》生动地描绘了人与牛依依惜别“念牛作多年功,洒泪别牛心不忍”,“买牛人自鞭去,老翁泪湿东西路。”

农人爱牛的诗很多,古代咏牛诗中对牛的赞美,描写农夫如何疼爱牛,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北宋梅尧臣的《牛衣》:

“覆牛畏严霜,爱之如爱子。

朔风吹栏牢,御冬赖苜麻

恶薄将异鞯,贪栖乃同被。

重处不忘劬,老农非可鄙。”

这首五律,描写和赞扬了老农爱惜牛的情形。特别是结束两句,总结上文,赞扬老农,对老农不忘牛的劳苦,“爱之如爱子”的精神,作了肯定和赞颂。

(二)诗人赞牛

贴近人民生活,同情百姓疾苦的诗人,能感受到牛的作用,能体会到牛的重要性,所以诗人歌咏它,赞美它。对于劳动方面的赞美,前面已提到了许多,这里不再多加重复。元朝吴澄的《题牡牛图》,从另一个崭新的角度赞美牛。这首诗刻画了群牛过河的形象,即描摹出了牛的情态,又写出了牛的高贵品质,舐犊之情,“已济伺同队”的集体主义精神等,都显示了牛的精神境界之高。为此,作者发出由衷地赞美:“此牛如人有恩义”。作者又联想到社会上的人,父子相离,不顾他人,只顾自己,于是产生感慨:“人不如牛多有之。”人不如畜,这是对社会上品质低劣之人的批斥,也是对牛的高度赞美。

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虽然很多人爱牛赞牛,但总有少数浅薄无知的庸人不惜牛力,虐待耕牛,甚至杀牛食肉。对这些人,使人们惊醒了无情的接露和贬斥。对某些遭遇不幸的牛表示了深情的怜悯和叹惋。如唐朝李家明的《咏卧牛》,元朝杨果的《老牛叹》,宋元的《老牛》等诗,都是催人泪下的产品。杨果在诗中写道:“服箱曾作千斤键,负重致远人所怜。”“而今弃掷非故主,饱食不如盗仓鼠。”他对牛的身后同情和痛惜之情,寄寓在对老牛命运遭遇的描述之中,讥喻人们要充分认识耕牛对人的功劳,从而爱护牛,体恤牛,关心牛之劳饥,而不要只知役使牛,无视牛的饥寒病苦。

五、牛之精神万古存

由前面的描述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勤劳温顺,不计个人得失,只顾他人奉献的高大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那就是牛,牛的精神。农民爱牛,爱的是牛的用途和温顺,诗人赞牛,赞的是牛的精神和品格。

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人们逐渐体会到了牛的伟大,于是就把自己思想与牛结合在了一起,这就使牛的形象更加辉煌,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分析:

(一)农民生活的写照

长期与牛一起劳作的农民,很早就发现了牛与自己是多么相似,于是就在诗中表现出来

“渴饮颖川水,饥喘吴门月。

黄进如可种,我力终不歇。”(唐刘叉《代牛言》)

这首是借牛之口写的“代牛言”,实际上也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缩影。吃上不敢奢望,渴时喝浑浊的河水,饥时对月喘粗气,生活是多么艰辛。虽然食不裹腹,但却创造了无穷的财富。即使创造的财富再多,仍不得休息。“黄金如可种,我力终不歇。”统治者多么的贪婪,而牛又是多么的勤劳。诗人措辞委婉幽默,寓意深长,寄托着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那个不合理社会的愤慨与不平。

(二)诗人理想的化身

牛的吃苦耐劳,付出多而夺取少,默默无闻一心工作等优秀品质,多为使人们所歌咏赞颂。诗人甚至以此自喻,抒写自己一心为国为民的理想。这些诗中,最著名的当推南北宋时期李纲的《病牛》诗:

“耕犁千亩实千箱,历尽疲惫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饱暖,不辞羸病卧残阳。”

这首诗,第一句写牛的功绩卓著,第二句写牛的悲惨遭遇,让人对比之下感到悲伤气愤,但三、四句笔锋一转,写出了一个别人难以企及的境界,只要广大人民都能吃饱穿暖,我自己瘦弱中病倒在夕阳下也无妨。此诗用感人的笔墨,勾勒出牛那崇高而又伟大的形象。特别是后两句,是[url=javascript:;]中国[/url]古代咏牛诗中将牛的精神境界升华到可与历史上先哲圣贤们并列的地步,也是广大人民和诗人们热爱牛,赞扬牛的主要原因和重点。

在写牛的同时,自然地寄托着作者的理想。在北宋、南宋两次罢相的李纲内心是多么痛苦,但他想到的是国家和人民,只要国家安全,人民幸福,自己“羸病卧残阳”也十分欣慰,这不正是诗人理想的写照吗?病牛的形象正是诗人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思想的[url=javascript:;]艺术[/url]体现。它与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于谦的“粉身碎骨会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等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诗人那高尚的情操。

综上所述,牛是一种大有益于人类的动物。古代咏牛诗描绘和赞美了牛的美好形象。这种美好的形象,主要不是美在形貌,而是美在品格和心灵。诗人描写和赞美了牛对人类的诸多贡献及带给人类的巨大利益,抒发了人对牛的热爱和敬意。一些官僚文人也借讴歌牛来抒发自己的政治感慨,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看法。王安石曾说过:“丹青难写是精神”,可古代诗人们多用赋笔歌咏,将牛人格化,让人与牛通过对话、表情、行为等方式,交流思想感情。这是古代咏牛诗在表现艺术上的高超。

咏牛诗作为人们理想的载体,象征着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这里,这种牛的精神是难以用区区几千文字来表述的。它是人类文明中的瑰宝,会千载万世的被人们传诵,成为人们的精神食粮。

2、莫言的小说《牛》和中国变革的关系

《牛》是我国著名作家莫言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的背景就是发生在曾经对于中国历史变革产生过重大作用的文化大革命期间。

小说主要内容讲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调皮捣蛋的少年罗汉辍学在家,与生产队饲养员杜大爷一起放牛。因生命贫困养不起更多的牛,生产队长麻叔请来了公社兽医站的老董同志为双脊、大小鲁西三头小公牛施行阉割手术。术后,罗汉、杜大爷与三头牛朝夕相处,历经煎熬,大小鲁西终于康复了。但桀骜不训的双脊却因术中大出血,术后感染,在经历了数天的折磨后而不幸死去。

《牛》这篇小说不等同于于现实生活,但却更深刻地揭示了现实生活的意义。对于整篇小说,作者用一个儿童的视角,写童年的记忆,意味着用民间来对抗大写的历史。诉说了大的政治变动怎样影响着下层的人们。在那样的政治历史背景下,牛已然象征了农民,农民就是牛,牛与牛的冲突同样象征着人与人的冲突,被阉割的牛,同样就是被任人阉割的底层贫苦大众,牛最后的命运凸显了其悲剧性。

3、余华在小说《活着》中多次提到的牛在相思方面有什么象征呢?

《活着》中三次写到在老牛耕田时福贵提到逝去亲人的名字,如“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家珍他们早在干活啦,你也歇够了”“今天有庆、二喜耕了一亩,家珍、凤霞耕了有七八分田,苦根还小都耕了半亩。”

最后福贵骗老牛其他牛干的活更多时,念出的都是亲人的名字,整天对牛喊着死去的亲人的名字时,语言里隐藏着的是福贵对亲人的思念。此时的福贵在喊着逝去亲人的名字时,听起来虽然极其平静,看到的却是满眼悲凉,感受到的是他藏不住的思念。

“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牛是半个人,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这段话是苦根死后的第二年福贵说的,在这里更多的是表达对外孙苦根的无比想念,在凤霞和二喜死后,苦根是福贵在这世上的最后一位亲人,也是福贵一直伴随苦根成长直到他死去。

福贵对苦根的死是愧疚的,他急切的希望能找到一个替代苦根的生命体,转移自己对苦根的愧疚和思念,而买牛又是苦根生前最为念叨的一件事,自然而然牛便成为了寄托思念最好的选择。

“我不忍心看它被宰掉”这句话是福贵在买牛时看到老牛即将被宰时说的话。当有庆喂养的两头羊归人民公社的时候,有庆多次问“他们会宰我的羊吗?”福贵要把有庆喂养的羊卖掉时,有庆也多次说过“不要卖给宰羊的”,有庆不希望羊被宰掉,更不忍心看它被宰掉。

人民公社将有庆喂养了好几年的两头羊宰了时福贵没有不忍心,当福贵把有庆的羊卖给宰羊人时他没有不忍心。而当有庆死去之后,福贵居然不忍心看一头与自己毫无情感的牛被宰掉,这样巨大的转变和有庆是分不开的,因为有庆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他不仅记得清清楚楚,而且还在他今后的生活中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庆是个善良懂事的孩子,最后也因为善良而丧命,有庆的死是他心里最大的痛,有庆也是他最为思念的人。福贵的不忍心可以说是有庆的不忍心,而这不忍心的根源就是对有庆之死的心疼与深切的思念。

4、在小说《活着》中余华多次提到的“牛”有什么比较具体的象征吗?

牛是十二生肖之一,也是最早的家畜之一,与中国的农耕文化一直紧密相连,与人类更是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牛常被赋予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勤劳能干的精神象征,在余华笔下的这头老牛也具有这种坚韧、忠实、负重前行的精神特征。

余华在进行人物刻画时没有掩饰人物身上的缺陷,而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描绘他们,余华的《活着》用第一人称来叙写,小说故事的真实度自然有所增加,就好像是作者将现实中的人和事搬到了稿纸上,放到了文学作品中,以至于小说中人物品格以及精神品质的映射也是如此强烈。

小说中经历过人生苦难的福贵与牛的形象有颇多相似之处,首先他们都是迟暮的生命,其次都为了生活受苦受难、饱经风霜,最后都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再比如家珍,当得知自己得了软骨病后,她还是忍受着病痛下地干活;当有庆去世后,她承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尤其是当她面对春生时,内心的矛盾、痛苦与煎熬都一一反映在话语中。

家珍也在承受着生活的苦难,也在面对亲人离世的痛苦,但在活着面前她不得不坚持,不得不忍受。文中的这头老牛象征着人物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品质,即在沉重的生活中任劳任怨,就像一头负重爬坡的牛一样,默默坚持,永不放弃,这也是作者余华所秉承的一种崇高、博大的精神品质,同时他又反过来把这种坚韧不拔的品格赋予在人物的身上。

“福贵、家珍、有庆、凤霞、二喜”等名字,无不寄托着作者对这些人美好的人生希望,然而,除福贵苦难地活着外,其他人无一不悲惨死去。《活着》在充满反讽的同时,更有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福贵和苦根一起生活之后,养了两只鸡,他还经常对苦根说父亲曾说过的话:“这两只鸡养大了变成鹅,鹅养大了变成羊,羊养大了又变成牛。”“钱攒够了我们就去买牛”“棉花今天摘不完,牛也就买不成啦。”苦根也常盼着买牛这天的到来,他常问福贵何时买牛。当福贵给他买糖吃时,苦根说:“买一颗就行了,我们还要买牛呢。”买牛成为了苦根和福贵共同的目标。

“鸡”“羊”与“牛”形成强烈的对比,它们一小一大、一弱一强、一少一多、一矮一高,具有鲜明的差别。在这里“牛”主要象征家族大,经济实力强,财富多,社会地位高。父亲在世时说的话最终成为了福贵活下去的希望,有了买牛这个小小理想的支撑,他没有选择自杀或放弃,而是更加坦然的面对生活,去实现买牛愿望。“牛”体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印证了他理想的实现。余华通过这一点告诉过读者:有期待、有信念的生活是嗜此不疲的,有目标、有追求的生活是幸福的。

根据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点,劳动创造了美,劳动是美的本原[14]。而“牛”作为农耕文化和农耕生活的重要生产工具,被用来犁地、载物、拉车等,与劳动人民的生活十分密切。《活着》中的牛同样具有这些普遍的特质和象征意义。

《活着》中塑造的老牛与福贵相依为命,辛勤付出,任劳任怨,这里的牛是对底层农民的映射,它们在生存状态和生存的命运等方面与农民是相互联系的。福贵买牛是觉得牛既能犁田干活,又能作伴。不管哪一个目的,都与福贵的生活有关。

中国变换的历史为这部小说提供了背景,在这一大背景下生活的人,大多是劳苦民众,而福贵只是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一个缩影。福贵的一生都在与土地打交道,所以他的一生宅如手掌;福贵作为劳苦民众的代表,他的一生又宽若大地。《活着》中的“牛”象征身负重担、辛辛苦苦、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吃苦耐劳,既是福贵苦难生活的象征,也是劳苦民众的象征。

5、张爱玲《牛》全文赏析

赏析:

《牛》是张爱玲在中学时发表的短篇小说,总共才不过几百字。在这部小说里,张爱玲从她高贵的身世、生活中俯下身来,从她的女性世界里走出来,视点落到了农民身上,开始关注农民的疾苦,表现了她“冷艳”面纱下有着些许的温情脉脉。

中国的农民历代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创造着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却又受到人们普遍的俯视,他们的辛苦、他们的痛苦、他们的疾苦,非亲历不能祥述。

在张爱玲的小说《牛》里,我们看到了张爱玲对农民生活的关注,看到了牛一般生活着的三十年代中国农民生命的无力挣扎。作为短篇小说,《牛》的故事情节很简短:因为自家的“会吃会做的壮牛”“活活给牵走了”,禄兴家的田到了农耕时节也无法耕种。于是禄兴卖掉家中仅有的两只小鸡去租邻居蒋天贵的牛。

岂料牛欺生,被鞭抽急了起了性子,活活把禄兴顶死了。为了生存,生命做过挣扎,但这挣扎在现实面前多么无力,以惨败告终。张爱玲《牛》的故事情节:禄兴牵走了家里的牛、拿走了银簪子、带走了小鸡,而这些全是他女人的;最后禄兴死了,家里穷困万分,女人在悲痛凄苦中哭泣。

(5)牛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和寓意扩展资料

《牛》是文集上的开篇之作,在那个荒唐的年代,禄兴和禄兴娘子是如此谦卑的无力的存在,雨后的傍晚,是只剩下心酸,牛栏空寂的回荡出寂寞与悲哀,小黄鸡步态蹒跚,只好不作声啊,这无言的沉默,可心却是看得雪亮。

生存是如此艰难,好不得不做出退让,这致命的赌注就赔上了禄兴夫妇所有的想望,要不倾家荡产,要不就走向死亡,时间呵,却总免不了走向沦亡,鞭子打在身上,“牛啊,你这杂种畜生,任谁都欺负我,你也一样,单单欺负你老子……”路上,牛的有意玩笑,禄兴破口大骂倾泻这着这现世的昏聩与荒唐。

作者: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张煐。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作品主要有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48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