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发达了,当然要去熟人面前装下逼,否则毫无逆袭的体验感。
李耀就组织了西江学子们的聚会,表面上联络下同窗的感情,但实际上嘛,多多少少也带有一点炫耀的意味。
毕竟在以前,瞧不起他李耀的人还不少。
而如今,那些瞧不起他的人,只有一个中了三甲,其他的连会试这一关都没过去。
三十多个相熟的人,把得胜楼里的跃龙门阁间包了下来畅饮。
“恭喜李兄和苏兄高中,为我们西江书院争了一口气。特别是李兄,一甲探花,狠狠的压了大学堂的那些人一头。”
一个书生说道,他知道李耀一直都看大学堂里的学生不爽,所以挑了一句李耀爱听的话来说。
“大学堂里的人,只不过是仗着入学早的优势。”
李耀不屑道。
此次科举,大学堂可谓是全军覆没,一个一甲都没混到,就混了几个二甲进士。
而且,就高中比例来说,也远远低于外界的预计。
当然,这并不是说大学堂里的都是废物。
而是因为,大学堂里真正牛逼的人,都没有去参加科举,没有那个必要。
那些主持某个研究项目的人,哪怕是三品大员见了也要客客气气。
都这个地位了,难道还要去考个状元然后做个七品官?
大学堂的科举成绩差,不是因为里面没人才,恰恰是因为里面的人太有才了,才华足以让他们不用再走寻常路。
而且,大学堂其实是严重的重理轻文,其学院里的风气都是以学数理化为荣,很少人去研究策论和文章。
这就导致,他们在殿试方面很吃亏。
李耀的得瑟,让同窗曾立为非常反感,觉得李耀是个非常虚伪的人。
以前的李耀那可是极力反对新式科举,反对新式学问。
哪里知道,这货表面上反对,暗地里却下苦功学习,太无耻了。
虽然这家伙确实聪明有能力,但曾立为就是看不起。
他冷笑道:“李兄以前不是抨击过新式科举嘛,不知李兄现在对新式科举有何改观?”
此话一出,场面顿时有些尴尬。
打人不打脸,他这话火药味太浓了。
不过,大家却也不意外,因为他们两个本来就不对付。
这话问的李耀无言以对,他曾经无比反对的新式科举,却让他成了受益者。
换做脸皮厚点的人,大大方方承认自己以前错了也就没事了。
但是李耀却不乐意这样做。
他说道:“新式科举,自然是还不够完善,有着各种弊端。万幸的是陛下圣明,依旧可以在这种不完美的科举中发现人才.......”
“李兄咱们今天不说这个,还是聊点殿试策论心得,让大家学习学习其中的技巧,沾沾你的光,以后也好高中。”
同样高中了的苏家康拉了拉李耀,暗示他慎言。
以前是学生,怎么说都没问题,大华对学子的言论还是比较包容的,允许他们有各自的想法。
但是如今已经成了官场中的一员,那就需要注意立场了。
不管对科举有什么看法,也不能轻易说出来呀。这科举可是吴长庆一手设计的,继续抨击新式科举,不等于是和皇帝对着干嘛。
领着皇帝赏赐的官职,拿着朝廷的俸禄,然后再来喷朝廷,只有言官才能这样做。
其他官员要是发表这样的看法,传到其他官员耳朵里,那就是一个可以攻击的点。
做官嘛,最好还是慎言慎行。
有苏家康打圆场,气氛倒是又稍微融洽了些。
李耀继续高谈阔论着,说着他殿试的心得:“答题一定要大胆,要一针见血,敢于直言朝中的弊端......”
这种心得,信了的人也许会受益,但是倒霉的也许会更多。
李耀在同窗聚会,欧阳世奇则是在研究上海这个地方。
去上海做知县,这个压力还是挺大的。
当他被授予了上海知县后,好几个朝堂大佬都给他发来了祝贺和一些勉励的话。
这就让他更加知道,自己这个位置的不一般。
在前去上任前,他还得到了吴长庆的召见。
这可是吴长庆唯一单独召见的七品官,这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治理上海,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你只需要记住,经济是最重要的指标就行,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吴长庆面授机宜道:“在上海主政,一定要大胆,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不要被一些旧式言论所束缚。就比如有一些又老又蠢的人喜欢拿女人做工说事,你不能被这种传统思想所束缚。
当今一切都在变,思想也要变。女人做工,也没什么不好,总让她们留在家里,是对劳动力极大的浪费,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女性做工有伤风化,铁路建设影响风水,机器声太吵,商人重利人心不古等等,这些言论在市面还有不少。
如果受这些言论所影响,不敢放开手去做,显然是不对吴长庆的胃口。
“下官谨记陛下教诲。”
欧阳世奇说道。
他对吴长庆的话非常认可,因为他在南京的这一段时间,亲眼看到了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好处。
因为他是穷人家出身,所以清楚的知道天下还有很多人吃不饱。
对于那些人来说,吃饱饭,过上好日子才是最重要的事,什么礼仪道德都是浮云。
在他老家农村,可没有什么女子不能抛头露面的说法,更没有人女子裹小脚。
因为,在农村,妇女也得下田干活,不然光靠男人是养不活一家人的。
“在上海做官有很多都会和其他地方不同,这个我也没办法一一跟你说清楚,还是需要你亲自去领悟,去实践。
总之遵循一个原则,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只要能够让上海的经济保持高速的发展,什么手段都无所谓。
发展中所产生的问题,可以等以后富裕了再来解决。”
吴长庆说道。
他这话可以说是非常的激进,甚至暗示了欧阳世奇不用太遵纪守法。
只要能够发展经济赚到钱,一些非法的手段也可以适当的使用。
这番话欧阳世奇还是比较意外的,但是他也能感受到吴长庆对经济的重视,也抓住了治理上海的关键点。
次日,他便收拾了行李,乘船南下上海。
而李耀,钱学敏等人也去了各自的部门报道。
大华第一次科举取的材,开始了他们的官场生涯。
我在大明造航母最新章节地址:
我在大明造航母全文阅读地址:
我在大明造航母txt下载地址:
我在大明造航母手机阅读: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499章各自的路)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我在大明造航母》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