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劫气消散,天空中星光闪烁。灵光快速扩张,仅仅几个呼吸的功夫,这道灵光就将整个县城笼罩其中。所过之处,原本飘散在天地之间的劫气在这灵光之下快速消融。
很快灵光就扩散到了百里方圆,而到了这里,这灵光终于停了下来, 再将劫气消融之后,灵光也缓缓消散。
陆凡放下旗幡法器,再次按照仪轨准备结束了禳灾术。借助星光神力加持,陆凡成功将这方圆百里的劫气消融。
拿起旁边的符笔,蘸了蘸朱砂,直接就在一张空白章表上书写, 原本这章表是必须要四大天师或者有其他祖师流派授篆的道士书写才行, 景阳宗只不过是一个小门派,什么天师,祖师根本没那些关系。
怎么办?那就只能靠自己了。
起法坛降妖除魔最在行的是龙虎山和茅山,剩下的其他道门要弱些,毕竟这些道门祖师已经飞升了,有这章表可以借助祖师神力。
陆凡虽然没有祖师帮忙,但是却可以借助先天神灵之神力开坛,只不过这种借用可不容易,首先你要有法力将这章表送到那些先天神灵面前。这其中需要至少筑基高阶的修为。
其次,你还要让这个神灵看到后回应你。但是先天神灵大多都是懒散的,关系不到位,基本上不会搭理你。所以平时需要供奉,刷刷好感,然后关键时刻才会回应你。
若是临时抱佛脚,那可就悬了,心情好了回应一下,心情不好了直接就无视了。不像龙虎山、茅山的弟子那样, 就算没有入道,将这法坛摆开,自有祖师回应。
这就是名门大派的好处,人家不但上面有人,景阳宗现在也不过是占据了一处阴司,和他们比起来底蕴还差得远。
陆凡现在能够借助那些神灵之力,也是靠着系统给的禳灾术。很快,陆凡将那章表写完,然后取出景阳印在上面印了下去,一抹灵光闪过,紧接着陆凡将这章表点燃放入火盆之中。将借来的神力送回之后,这才将法坛收了起来。
经过禳灾术清除劫气之后,这方圆百里的劫气全都烟消云散,看到这效果之后,陆凡这才松了口气。那蝗神乃是需要聚集劫气重生,有这禳灾术在手,这蝗神想要再复活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陆凡开始在周围的州县只见起坛,施展禳灾术,一点点清理周围的劫气。
很快周围的几座州县的劫气就全部清除干净, 接下来还有乡野山林众多区域需要清理,陆凡站在一处山林只见, 熟练的将法坛摆开,然后开始诵念《净天地神咒》。
这《净天地神咒》乃是清净法坛,祛邪除秽用的,毕竟只有打扫干净了,才好邀请神灵。
伴随着神力降临,然后快速以法坛向方圆百里范围扩展,灵光扫过,所有的劫气被全部消融。
山林之中,那些已经化形的妖物突然感到一股浩荡的神力横扫而过,那神力如渊似狱,让人心惊,一个個吓得瑟瑟发抖,好在这股神力来的快,去的也快,不过几个呼吸的功夫,就消失不见。
过了许久,这些妖物们才小心翼翼探出头来,再三确定之后,总算是松了口气。经过那神力一番惊吓之后,这些妖物一下子变得谨慎安分起来,不敢再干坏事。
陆凡并不知道,他这一番禳灾之后,让不少妖物小心修行,无意间减少了不少祸乱人间的妖物。
将周围的山林清除一遍之后,陆凡再次来到了斩杀那头灾兽的山谷。这座山谷因为是灾兽身死之地,其中的劫气非常浓郁,陆凡来到这里之后,看着眼前这座山谷微微皱眉。
神识放出,在这山谷中扫过,山谷中的一切都呈现在他眼前。只是这座山谷的情况有些奇怪,山谷之中虽然看着绿树青山,但是这山谷之中却没有任何动物,整个山谷一片死寂。
陆凡开启天眼进行探查,只见在这山谷的土地深处,已经密密麻麻出现了无数如同米粒大小的虫卵。有些虫卵甚至已经快要孵化,其中已经有了蝗虫的雏形。
看到这里,陆凡只觉得心中发寒,这么多的虫卵出现在这里,显然是那蝗神留下的后手。若是让这些蝗虫孵化出来,转眼之间就是一场比之前更要强大数倍的蝗灾。
到时候,那蝗神凭借着这些蝗虫,轻易就能再次复活过来。
陆凡没有直接动手,身形一闪,人已经来到天空之上,天眼术开启,一道灵光闪过,周围的一切在他的眼中无所遁形。
只见不仅仅是这片山谷,更远处的荒野之上,土壤中同样密密麻麻出现了无数细小的虫卵。只不过这些虫卵上的气息比山谷之中的要弱上很多。
看清楚了周围的土地之后,陆凡立刻取出天晶球,神识微动,天晶球瞬间启动,很快一副场景出现在天晶球中,陆凡直接将天晶球中的图像拉到土壤之中,顿时周围的地下世界出现在陆凡眼前。
土壤之中,无数虫卵密布,看的陆凡头皮发麻,很快陆凡将这方圆五百里里范围的土地全部扫视一遍。收回了神识之后,陆凡缓缓睁开眼睛,地下的蝗虫卵并没有遍布五百里方圆的土地,这也让陆凡稍稍松了口气。
这蝗虫卵在山谷中最为密集,其中气息也是最强。伴随着向外扩展,蝗虫卵上面的气息开始逐渐下降,虽然蝗虫卵的数量更多,但是只比普通蝗虫强上一些。
而且这些蝗虫卵覆盖的面积虽然不小,足有八十里方圆,但是其他区域之中并没有再出现如此密集的蝗虫卵。显然这蝗神死后留下的蝗虫卵全都在这里了。
只要这些蝗虫卵孵化出来,也就是那头蝗神复活的时候。
陆凡脸色凝重,周围天地之间的劫气深厚,而那些虫卵也不断的吸收着劫气,一缕缕劫气融入到蝗虫卵之中,那些蝗虫卵也开始快速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