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洗衣忘记掏口袋,周画白还总是忘记带钥匙。
朱盛庸建议她把钥匙串儿串在裤子上,被她无情拒绝。朱盛庸建议她绑在手机上,被她又一次无情拒绝。
朱盛庸还在想说服她的新办法,就又发生了她忘记带钥匙的事情。
那一晚,周画白跟同事们一起团建,回来的比往常晚。恰巧朱盛庸和老同学约了打室内网球。周画白回到家,到了家门口才发现忘记带钥匙了。
给朱盛庸打电话,朱盛庸的手机在更衣室。
周画白在泠冽的寒风中,穿过半个小区,走到公婆所在的楼宇。哆哆嗦嗦伸出手指按门铃,门铃响了许久,没有人接。
周画白走到楼前,仰头看公婆的房间,两间房都熄了灯。许是深冬的缘故,老人家睡得早。周画白来回搓手,不忍心再去按门铃惊扰他们。
她落寞地往自己住的楼宇走,边走边给朱盛庸打电话。电话始终没有人接。她心里又急又气,不小心,被一根停车桩绊了一下,磕倒在地。
隔着两层裤子,膝盖依旧火辣辣地疼。
周画白蹲坐在地上,痛到没法呼吸。远处车灯扫过来,有车开过来,吓得她手脚并用,赶紧往路边移。要多狼狈多狼狈。
车擦着她身边开过去,她魂魄都吓得位移三寸。那情形,已经不足以用“狼狈”形容。
她忍不住哭唧唧、一瘸一拐往家走。
朱盛庸打好网球,一身爆汗,跟老同学说着闲话,俩人拾网球、装网球拍,往更衣室走。这位老同学,就是曾经跟他一起接过李礼刚机的那位。
老同学做了公务员,曾得意洋洋地对朱盛庸说,他卖了一套房,就是为了提前购车,因为“下个月开始拍车牌,要多缴一笔费用”。这份洋洋自得,两年后就变成了哭诉。
车子越开越不值钱,房子却眼见地越来越贵。老同学肠子都悔青了。
老同学最爱说的口头禅此后就变成了“要是当年我没有卖房……”,他最爱说的话题也变成了罗列认识的谁谁谁,跟他犯了类似的错。
真正卖房买车的,跟麦房炒股的一样少,久而久之,老同学的讲述主题就变成了谁谁,阴差阳错,也错过了买房发家这趟超快车。
譬如,罗小四花了大十几万买了一辆桑塔纳,而十几万,在2002年,甚至可以买2套房。真的,外高桥炼油厂附近的房子8万5就可以买一套。
陈小武动迁到宝山,宝山的房价才1300块一平方米。小武倒腾生意赚了钱,上海内环最好的房子他也买得起,可就是没有转过“房子不光可以拿来住,还可以拿来投资”的弯,生生蹩在“房子就是拿来住”的牛角里,眼睁睁看着房价超过手里的存款。
打网球的这一晚,老同学嘴里翻来覆去说的还是错失买房的上海人的故事。
“当年我卖房买车,挺惨,我朋友中还有个更惨的。他花了100多万买了辆全进口陆虎,他的朋友花了100多万在上海买了好地段的房。
现在他的陆虎跌价跌得不像样子,而他朋友买的房已经价值千万。1千万啊,多少人一辈子也挣不到这么多!”
朱盛庸心静如水地听着。
他对那种做对了选择,把握住时代红利的人深为佩服。可是,他没有这方面的智慧,他总是慢个两拍三拍。等他反应过来,全社会都反应过来了。
他就做做股票挺好的。毕竟企业报表一年才出4次。他可以慢慢研究。
两个人走回到更衣室,准备拿洗澡的东西。
朱盛庸习惯性地看了一眼手机,只一眼,立刻骇了一跳,居然有19个未接!
他心跳急速,第一时间以为是父母中的谁出了问题。
解锁之后才发现,19个未接全部来自周画白。
他更紧张了,心都要跳出嗓子眼:小白怀孕尚不足3个月,医生说前3个月最容易出意外。难道是小白的肚子出了意外?
朱盛庸赶紧手扶铁皮柜,给自己加点支撑,以免他腿软坐地上。颤抖着手给小白回拨过去:“喂!小白!你怎么样了?”
“呜呜,好冷啊,你什么时候回来?我站在门外快1个小时了。”
朱盛庸沸腾的脑浆渐渐冷却下来,语气瞬间冰封:“你忘带钥匙了?你又忘记带钥匙了?”
小白抽泣着,哼哼唧唧地哭着说是的。
朱盛庸气极之下,率先挂断电话,对着更衣柜生气。
“怎么啦?”老同学问他。
深深叹一口气后,朱盛庸道:“今天我回家洗澡。”边说,边收拾东西。
“多难受啊。身上全是汗。干嘛那么急?”
“我老婆忘带钥匙,还在房门外。”
“让她到你父母家待一会儿啊。去咖啡店坐坐也行啊。”
朱盛庸苦笑了一下,将收拾好的包往身上一背,朝老同学挥挥手,走了。
他骑着车,一路急奔,平时要花25分钟的路程,今天只花18分钟就到家了。车子锁好,脚不点地地一口气上六楼。
踩着楼梯,人刚露出6楼的走廊,就看到周画白蜷缩在门口,抱着自己的膝盖,举了个手机灯在看书。她看得那么专注,都没有意识到他回来。
朱盛庸驻足默默看了一会儿。看到小白表情沉静而纯粹,一门心思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他忽然觉得,跟这样简单的没有物质欲的女孩子吵架,似乎有些不知足。
“不冷吗?”他冷着声音问,声音只覆盖着伪装的薄冰,底子是暖的。
小白抬起头,露出惊喜的大笑脸:“你回来啦?快来抱抱我!我需要你的温暖!我快冻僵了!”
朱盛庸声音里的那层薄饼,瞬间消融。
就这样,磕磕绊绊、不断磨合、生气又和解、和解又生气,两个人走过了他们婚后的第一年。小白的肚子也膨胀起来,进入孕后期的她,差2个月就到预产期。
朱盛庸将他笑泪参半的婚后生活写给远在美国的李礼刚。
李立刚在回信中,给他提了一个他意想不到、也不敢想象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