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对天文学同样采取欺民藏技的政策。”
“早在1629年的明朝时期,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就开始建议制造望远镜,那是在西方发明望远镜之后的二十年!”
“以那时候的时代发展来看,这已经是很快的速度了,哪怕在后世的紫禁城中,都有上百架望远镜,多为康乾盛世所收藏。”
“但陛下非但没有发展,反而让传教士不能再去制造望远镜,只能御用,垄断并阻碍了整个国家科学文化的发展!”
江逸细数着康熙在为政方面的一系列弊端。
说到这里,他也大概知道,为什么雍正会那么累了。
清朝要是没有这个劳模给稍微治疗了一下,真不知道会崩溃到何种地步。
康熙无所谓道:“朕是大清的皇帝,自然是要维护我大清的统治!”
“就是因为清朝很多皇帝都是如你这般思想,才导致很多文明止步不前,甚至远远落后于世界!”
江逸毫不客气地说道:“陛下的这项举措,导致御用的天文仪器甚至比观文台上的多出数倍,使得整个清朝发布的星表都没有实测数据为根据,导致天文学被其他国家远远甩开……”
“这是华夏的那些天文学家无能么?”
“是他们的皇帝,把先进的技术锁在了宫中,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阻碍华夏文明的进步!”
听到这里,就连许多的观众们都火大了起来。
“哇,我实在是气死了,这皇帝还有人吹千古一帝?”
“不可否认他打了不少胜仗,前期还算可以,但这要是都能吹,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是啊,我们评定千古一帝的标准,可不仅仅是打仗,哪怕五千年来,也只有我政哥才能毫无争议的坐此位!”
“唉,我突然不知道该怎么说了,作为一国之君,却整天想着愚民,这样的时代怎能强盛?”
康熙皱紧眉头,望着亭子外的漫天飞雪,不知道在沉思些什么。
“再就是代数----”
这是一件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所以江逸打开了时空之镜。
他对话康熙的意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改变,更是要给后世的观众们提供一期全面了解大清的教材。
成功很难复制,但失败的教训,必定是需要牢记的。
这便是以史为鉴。
一道金光灿灿的时空之镜被撕裂了开,上面出现了1712年,已经58岁的康熙,以及某稣会士傅圣泽。
康熙见到这么玄奇的一幕,当即看向了时空之镜,甚至还伸出手,想要抚mo一下,却发现落空了。
‘这,不符合科学啊……’
康熙好奇地想着,但表面并没有露出惊异之色。
“陛下,这是在下编写的《阿尔热巴拉(代数)新法》,其中介绍了符号代数……”
傅圣泽给康熙十分仔细地介绍着,但康熙看了会之后,发现自己始终都看不懂。
时空之镜中,响起了康熙的心声。
‘朕都这么厉害了,怎么还能有看不懂的东西?’
‘无论如何,也不能被傅圣泽小瞧了!’
想到此处,康熙摆了摆手:“可笑!”
“这算是什么新法?”
“传令下去,代数新法绝不可在民间扩散,这不过些可笑的东西!”
画面停滞,江逸正色道:“正是因为这条禁令,导致华夏大地的代数符号,直到1859年开始流传……”
“而那已经是一百五十多年的事情了,早已不再是新法……”
江逸心情有些沉重地叹了口气。
“陛下除了自己不懂之外,还总是会嘲笑别人不懂,如大臣李光地,陛下曾问他可识得老人星,李光地答不出来,陛下则得意笑道:老人星在燕京肯定看不见,若是在闽广,你连南极星都看得到。”
“事实上,闽广是看不到南极星的,李光地在这之后就被降级了。”
“后世的梁公则剖析出了一个结论:陛下的科学,是用来打击他人的工具……”
科学,一种本该被无比重视的学术,就这样在几百年前就与华夏大地擦肩而过……
“你这不过是站在后世的角度来指责朕,朕身在这个时代,岂能看到那么长远的事情?”
康熙否决道。
“那陛下,可认为自己是千古一帝?”
“那是自然!”
“那为何在对内政策上却无长远的目光?”
江逸毫不犹疑道:“陛下说晚辈论后世,于你不公,那晚辈便于你论古!”
“早在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便有传教士利玛窦踏入中土,还带上了自鸣钟、《坤舆万国全图》、大西洋琴等物品!”
“当时,明朝礼部将利玛窦圈禁,固守儒家传统礼教的官员,生怕节外生枝,无不表示要将利玛窦驱逐出京!”
“但万历皇帝不仅放了他,还批准西方传教士参与历法改革!”
“当时,欧国家的天文学、数学知识,都已经非常先进,万历皇帝此举更是开启了利用西方科技的先河!”
“尤其是《坤舆万国全图》,这可是个好东西,清朝后期道光被夕阳揍惨了之后,居然都不知道人家的地盘在哪都不知道!”
“而在百年以前,万历皇帝就已经知道了欧的风土人情和宫廷生活!”
江逸十分愤怒的说道。
这就足矣说明当时的清朝是越发展,越倒退。
倒退的时代,无论是哪家皇朝,最终都难免挨打覆灭之局,这是历史的必然。
也是后世当永世不忘的教训。
落后,就要挨打!
许多观众们都皱起了眉头,发现自己了解的还是有些少。
“奇怪,《明史》不是说‘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嘛,怎么听江神这么说,我觉得万历皇帝还挺牛的?”
“是啊,在封建时代,儒家主流的思想中,万历皇帝就敢于接收这些新事物,光在魄力上就没得说了……”
“那我到底该信谁的呢?”
“楼上,明史清朝人编制的,虽然也是水平较高的典籍,但也难免带点色彩。”
“你想想,以清朝对新事物的那种态度,怎么可能把万历皇帝的所做所为说成是正确的呢?”
直播间的观众们都陷入了犹疑,一时间竟有些看懵了。
璀璨的文明,就是如此烧脑,像糙米,连剖析的资格都没有……
此时,正在做笔记的糙米人早已一脸懵逼,被迫把时间、地点、事件记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