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璐水有些急了,和他说道:“你,啥啊,快说啊。”
“我去大同府支援白将军。”
白璐水脸上出现失望表情,可下一秒聆敬阳又说道:“我去支援白将军,也算是给未来岳父送去贺礼吧。”
这是在在变相承认要娶白璐水,可白璐水女性的矜持,又让她很不好意思,和聆敬阳白了一眼,带着万晴离去。
聆敬阳也不再是钢铁直男,也晓得白璐水小女儿心思,倒是白墩还傻乎乎看着聆敬阳。
“白墩,你杵在这,干啥?”
“白将军你让我听从你的指挥,你倒是给我军下达军令啊?”
这只兵马却是一只不俗战力,聆敬阳在那一刻,有吞并白墩兵马企图,但很快就打消这个念头,和白墩说道:“你带来多少兵马?”
白墩可算是找到表现机会,和聆敬阳汇报,这次白将军给他两百骑兵,八百步军,骑兵都是轻骑兵,步军却都是有一年以上从军经验的老兵,可以直接拉上战场和清军血战的部队。
骑兵倒是可以加入骑兵营,增强李如风部战斗力,这些步军不能明目张胆吞并,和白墩说道:“你的部队就在我军和姜瓖军队之中,防备姜瓖军队发起突袭。”
“那今晚我们部队在哪驻扎啊,总不可能在城东和城西中间住宿吧?”
聆敬阳真想把白墩天灵盖打开,看看里面都是什么,可坐下来一想,白墩还真的不好住宿,于是和他说道:“在野外,你的部队就在两军之中,在城内就和骑兵营一起住宿。”
白墩得到第一个军令后,美滋滋去布置军营,聆敬阳终于可以躺下来歇息,睡觉前把鸽子肉和鸽子肉汤一口气吃完,倒头就睡,到了半夜,被伤口的丝丝疼痛和瘙痒弄醒,这是伤口在愈合的表现。
他活动一下身体,感觉还可以,就从穿上爬起来,门外两个放哨的士兵有些迷糊,看见他从房间里出来,一个激灵,和聆敬阳举起刀柄,表示正在站岗。
聆敬阳和他们点点头,说道:“去带点人,和我去城内看看。”
两个哨兵连忙去附近召唤铁拳营士兵,瞬间集结二十多个士兵,聆敬阳带着他们在附近走了一圈,活动一下身体,又问张罗辅军营在哪?
士兵回答他,张都尉军营驻扎在城南,聆敬阳活动好手加厚,带着士兵去张罗辅军营。
众人走了一会,来到张罗辅军营,张罗辅今晚带兵执勤,看见一群人往军营而来,高声喊道:“口号?”
走在最前的铁拳营士兵高声回到:“南下。”
又说道:“聆将军来巡营,请张都尉出来接见。”
张罗辅大步走上前,一看,真是聆敬阳,热情将聆敬阳等将士迎接入军营。
聆敬阳身体还很虚弱,又走了这么多路,感觉到有些疲累,来到张罗辅中军,一屁股坐下,张罗辅让亲兵端来一壶热水,还有一些肉干等宵夜。
聆敬阳从桌子上捡起来一块透明的风干肉片,说道:“张罗辅,你会吃啊?”
张罗辅有些不好意思,这些肉干,是他让梅世丰打猎打来的,有野兔野鸡,还有野猪肉,吃不完都用盐腌制城风干肉,聆敬阳把肉放在口中咀嚼,味道真不错,又喝了一口热水,感觉很舒服,比白璐水那个小丫头炖的鸽子汤好喝多了。
吃完肉干后,聆敬阳这才和张罗辅说道:“部队要扩充了。”
张罗辅早就有此意,他作为大明武进士,也曾领兵作战,更是在地方上担任团练副总兵,练兵很有一套,在保定府和大顺军作战的兵丁,都是他一手操练,虽然没有守住保定城,那也只是实力悬殊。
既然要扩充部队,他和聆敬阳提出三个要求。
聆敬阳让他说下去,张罗辅信心满满提出三个要求,第一个是粮草,无粮草不聚兵,聆敬阳同意,军中粮草充足,可以足够万余人大军食用三个月,也够张罗辅去招兵。
张罗辅又提出第二个条件,就是要打下地广人多的地盘,隔壁太原府有些州县还有很多人口,可以成为后备兵源,聆敬阳想了一会,打下太原府后,和姜瓖瓜分太原府,或许会分到人口较多的州县,还有在大同右卫的王牧等百姓,也有数千人,可以在他们之中募兵。
这点他也应下来,可第三点,张罗辅却提出一个让聆敬阳有些愤怒的条件,那就是继续扛着大顺军军旗,聆敬阳虽然愤怒,却还是摇了摇脖子,和张罗辅做出一个请继续的动作。
张罗辅深呼吸一口气,和聆敬阳讲出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将军,我以前是大明武进士,这可是大明军中最拔尖的那一拨人,我曾经为大明呕心沥血,要不是你在保定城救我一命,我应该已经是一堆白骨了。”
聆敬阳又从盘子里面,用筷子夹出来一块看起来不是特别油腻的有感,在口中朵颐,张罗辅见他没有反感,继续说道:“我之前是瞧不起这些大顺军,觉得他们就是反贼,还是一群只会给大明拖后腿的反贼。”
说到这里,聆敬阳忍不住,道:“唔,你说反贼,就是反贼哦?”
张罗辅有些歉意,毕竟他此时就是反贼中级将领,他和聆敬阳继续说出他的理由,在大顺军这些日子,和诸位弟兄一起战斗,和清军,叛军,还有由叛军改编后的绿营兵作战,放在以前,明军面对这么强大敌人,早就一哄而散,或是投降成为新的绿营兵,现实中,吴三桂,王承允,还有姜镶等败类确实是投降清军。
可大顺军没有,在和清军作战中,几乎没有高将领投敌,哪怕是被清军打的和丧家之犬一样,仍旧是保持完整建制,和清军继续周旋,这让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他庆幸他在这支军队中,和他们一起并肩作战,打建奴,打绿营兵,始终坚持作战。
可聆敬阳却要放弃大顺军军旗,又要重新拾起大明军旗,曾经代表至高无上的大明军旗,此时在他看来,早就是腐朽的埋入土里,实在不能捡起来继续扛着。
“将军,大明朝历经两百余人,就像是一个耄耋老人,每一寸肌肤都烂到骨子里,末将还请大人扛起大顺军旗帜,领着弟兄们赶走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