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听说百济虽灭,可一些部族还在负隅顽抗,新罗近在咫尺,可有良策平之?”
“启禀陛下,百济与新罗,世仇也,我等世代居于江南之地,百济人则乃扶余之裔,流窜而来,据有土地数百年,于我新罗而言,已如异国。
今百济覆亡,实乃大唐之功也,初时百济各部怀念旧国,稍有反复也在常理之中,可若新罗出兵……下臣觉得会适得其反,激起百济各部之不满,抗争愈烈。
所以还请陛下明鉴,非是新罗袖手旁观,不想助大唐一臂之力,实是在为大局着想……”
李破满意的点了点头,新罗人其实并不需要过分担心,大唐的军力毕竟有限,在一些事情上需要这些周边臣服的小国襄助。
历代中原王朝都有一些藩属之国,像是起于东北的扶余人,从秦汉时便有遣使朝贡中原的习惯。
东南亚的小国也是如此。
中原王朝并不是不想彻底征服它们,而是因为有北方游牧部族拖住了中原王朝的脚步,加上中原王朝的国力起伏不定,地理环境,风俗文化等的限制。
于是也就形成了一种藩属国体系,中原王朝会时不时的给予那些来朝的小国一些正面回馈,偶尔还会出兵帮助小国的国王平定叛乱,或是重新夺取王位。
一个呢,是彰显自己的上国威严,另外也就是想让这些小邻居不要生事。
这个传统一直延续了下来,其实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体系。
不过说起来,中原王朝也有过几次大的移民行动,主要集中在秦汉时期,也都是在中原王朝的边疆地区,并没有波及太远,却是固定了不小的疆域。
比如说河西地区,西北的灵州,榆林等地,广阔的岭南地区,这些地方都是在中原王朝的移民政策之下,陆续划分郡县等行政单位,渐渐成为了中原王朝固有疆土。
如果把这个时间再往前推移到三皇五帝的上古时期,中原文明其实源于黄河中下游,皇帝和炎帝一战,整个黄河流域的部落才整合了起来。
等到再与南方的九黎部族一战,华夏文明于是扩展到了长江流域。
后来人的固有印象,华夏民族并没有太强的侵略性,总是在主张睦邻友好什么的,实际上,那么大的疆域是怎么来的?
先辈们总是在宣扬开疆拓土之功,难道只是喊喊口号不成?
周围的邻居,甚或是整个世界都忌惮于我们的崛起,他们怕的又是什么?
而现在,作为新罗的使者,金春秋就怕的厉害,因为大唐正在伸展他的爪牙,试探着去完成前隋未曾完成的任务。
新罗人的投诚,成为了一个很好的契机,而他们却也不得不在大唐的注视下瑟瑟发抖。
………………
李破的满意之处在于,新罗人表现良好,并没有趁着大唐灭亡百济的机会,想要从中分上一份。
或是想着借助大唐的兵威,顺势吞并百济,统一半岛南部。
本份而又顺服的藩属国,大唐值得拥有,至于将来会发生什么,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在李破看来,还是那句话,大唐只要保持自己的强盛,什么都好说,当王朝衰败腐朽了,也不用去埋怨旁人忘恩负义。
当然了,丢掉的东西再次拿回来的时候,那就要好好清一清旧账才成了。
………………
半岛上的局面杜伏威都有上奏,不管别人怎么看,李破对杜伏威还是很放心的,这是经过了考验的好同志。
只是从金春秋的角度又有不同的一些见解。
李破问了问,金春秋很谨慎,觉得要想彻底平定百济诸部,还需要一段时间,光靠刀枪的话肯定不行。
李破知道他在变相的相劝,不要对百济各部进行屠戮,最好是派遣官员进行治理,如果将来新罗人能够参与进来,那就更好了。
新罗人没那么多的好心,许是怕将来屠刀也落在自己头上。
而更为实际一点的建议是,允许百济人参加攻打高句丽的战事,如果能占据高句丽的土地,可以分发一些给百济人,这样一来,会很好的安抚百济人心。
在这之前,要切断百济和倭国的交往,断绝百济人的后路和外援。
这些年来,百济和倭国交往越来越密切,新罗吃够了苦头,当然了,新罗和倭国的恩怨远不止于此。
倭国之前曾在半岛上有一块殖民地,伽耶。
新罗强大之后毫不犹豫的吞并了伽耶,遂与倭国交恶。
在李破的询问之下,金春秋捡着能说的都简略的陈述了一下,当然了,因为他是新罗贵族,错处自然都是别人的。
可李破只一听就知道,这些乱七八糟的历史事件当中,没有谁能占据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别人。
就像是汉末三国,谁打谁都一样,狗咬狗一嘴毛的事情,还有什么道理可言?
半岛上的百济,新罗,高句丽,加上外邻倭国,几乎是在中原无所知晓的情形之下,已经发生了诸多的故事。
………………
“下臣来时,路过东莱,眼见大军云集,有十万众之多,正准备出海,陛下是想要动兵攻打高句丽吗?
新罗虽然人寡力微,却与高句丽有不共戴天之仇,愿附翼尾,共襄盛举。”
李破摇头失笑,“如今突厥人正在攻打辽东城,高句丽已无暇他顾,你说大唐若引兵趁隙攻之,高句丽首尾难顾之下会发生什么呢?”
金春秋惊了惊,随后便是大喜,心里道了一声原来如此,去年高句丽陈兵于江北,气势汹汹,新罗朝中还在奇怪,为什么后来高句丽人悄悄就把大军撤走了,原来是北边有事的缘故。
“这可是天赐良机啊……”
李破看着这个一脸喜色的年轻新罗贵族,小国之人,就算再聪明,果然也极容易被眼前之利所迷。
而且他们眼界狭窄,没有任何大国意识,就更加容易去追求那些短期利益。
李破失了兴致,摆手道:“新罗既然慕有上国,自居臣属,朕会赐新罗众人以荣耀,其他诸事,听候诏令行事即可。”
金春秋一听就知道此次觐见结束了,心中颇有惶恐,不知道是自己哪里说错了话,就这么突然的结束了对话。
不过他却还是知机的起身行下大礼道:“全凭陛下做主,今后新罗上下只定唯陛下之命是从。”
李破点了点头,挥手示意他可以退下了。
金春秋走后,门下侍郎长孙顺德来到殿中。
见礼落座,先就笑着道:“恭喜陛下,大唐威加四海,新罗人屡屡遣使来朝,看来我大唐要有一个属国了吧?”
李破笑笑,“附树之藤,盘绕而上,为势所迫罢了,卿觉得朕该怎么对待他们呢?”
长孙顺德想想便道:“此辈非我族类,不能尽信,但国之峥嵘,不可无雄鹰猛犬,只需持鞭在手,趋势往来也称便利。”
李破笑了起来,起身开始在殿中溜达,这表示他心情不错。
“以后大唐的鹰犬不会少了,可要防着他们反咬一口,确实是要抓好鞭子,卿之所言很有道理啊……”
“示之以威,怀之以德,皇者之道也,陛下早已深得其中三味,臣不过是多嘴几句罢了。”
马屁拍的不错,李破很高兴,“这次新罗人来正式求取封号,依卿只见,该赐下什么封号为好?”
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长孙顺德知道此中奥妙所在。
外邦藩国,一般都要依照对方的习俗赐下王号,不能按中原臣下的封赐来办。
敷衍一点的你自己取一个名号,由中原王朝册封即可,昭显的其实就是一个统属关系,未得册封的则属于乱臣,不得到中原王朝的承认,你就别想安安稳稳的做你的国王。
中原王朝不理你也就罢了,一旦关注,那就可以当做是出兵的借口,谁你们曾经求取过中原王朝的封号呢,那也就代表着和中原确立了关系,中原王朝有权对你的内政做出干涉。
听听,这是不是和后来的一些情形很像?
只要你施行了两党制或者多党制,有人对你不满意了就要指责你选举不公,开始想着为你的老百姓说话了。
至于你的人民是不是真的需不需要它来帮着出声,它才不管呢。
中原王朝耍无赖的时候,其实本质上差不多,就是力度上有些不足,因为中原王朝不太愿意进行这种无聊的干涉。
除非有人逃过来请求中原王朝出兵,又或者是你蹦跶的太欢,伤了中原王朝的颜面,那就是另外一说了。
………………
长孙顺德仔细在心里琢磨了一下,觉得这事没把握,于是推诿道:“陛下,臣于新罗所知寥寥,新罗又乃大唐第一个属国,要慎重一些,臣以为应该诏鸿胪寺商议定夺才好。”
李破看了看这个滑头的家伙,也没再难为他,岔开了话题道:“卿来见朕是有什么事吗?”
长孙顺德当然有正事要说。
他从袖口掏出奏折,双手呈上,“门下缺职众多,臣未敢耽搁,荐举之人皆是精挑细选,还请陛下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