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仙侠 都市 历史 网游 科幻 言情 其它 男频 女频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两百八十四章 思维造物

作者:南非巨头 字数:2757 更新:2022-04-08 19:44:58

“性化秩序”

因为原初的缺失,导致一个又一个部分被拉扯进去“填补”,这些被填补的事物本身也有缺失,但因为和原初缺失的不同。

认知的能力,在不断堆叠中变得清晰,变得有力。

但是,这种认知能力实际上又是反向建立在最外层上的——

通过对外界观察到的各种信息,在自己的“经验”“记忆”上找到一个个对应。

从这一点上来说,人们的认知结构是反向的。

假如非要找一个“本体”,那么最外层的,由不知道具体数量的底层结构堆叠出的“最外层认知”,或许才是“本体”。

但是,这个本体进行认知的方式,却是向内回溯。

实际上是把自己观察到的东西视为认知原型,往内找对应。

但认知结构底层逻辑是原初“冲动”在找对应,去对应自己“缺失”、“需要”的东西。

所以,往往很容易造成认知上的错位。

而生物最经常,最先认知的,往往也是自己。

原初冲动堆叠出的认知,也有着“本我”的缺失。

所以,人们会寻找各种各样的“标签”来填补自我的空洞。

“男性”、“女性”、“强壮”、“健康”、“手脚”、“肤色”、“高矮”、“胖瘦”

各种形体上的特征差异,也是视觉器官最能够分辨出来的。

而在这个情况下,会发生变化的特征,生活里经历的阶段,都会成为认知结构中找对应的素材。

并非是在人拥有足够的“智力”之后才开始这个过程。

而是在具备“意识”,具备“认知活动”能力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而且,不是理论上“大脑”的认知能力。

而是身体、躯体上的。

这里的“认知”能力描述,更接近于“感受”和“反馈”这个层面。

婴儿在和母亲一体时,两者生理上是互相连接的。

在这个阶段,生理感受上,婴儿会“认为”自己和母体“统一”。

非要简单化,那只能用“是同一个生物”,“有同样的主体”来描述了。

这个阶段,婴儿生理上,认知结构的形成上,已经逐渐完成了“自我缺失对应”的搭建。

就是之前说的“把各种东西填补到缺失的空洞里”,一层套一层。

但是,除却本来就无法填补的原初空缺和一系列非实对应之外,又一个新的空缺出现了。

在被生下来之后,婴儿和母体之间分割开了。

这也代表着“对自我缺失对应”的外在实体,和自己断开了。

一个新的、巨大的裂口,一个由外向内的认知裂口被撕裂出来。

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这个认知的裂口,也会被不断填补。

被填进去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就要根据环境和自我来谈的。

但是,填补缺失的流程,还是那一套。

只是,人们这个时候已经开始接受外界的信息了,已经不是单纯的身体内部冲动互相堆叠了。

从这个阶段,去解释“填补空洞、填补缺失”的情况下,以普通人也能理解的话就是——

“我要变得完整”

那么,问题就来了。

“我是什么?我是谁?”

当你开始对自己定义和判断各种标签,逐渐开始具体的,以外在事物的特征为原型,架构自身的认同时,“我要变得完整”,也就会逐渐被投射成各种各样的形状。

自我认同是“我是男性”。

那么“我要变得完整”这个复杂综合的统合动力,就会按照这个来驱动意识和整体,去寻找一个“男性变得完整的方法”。

但是,问题在于,人类的外在认知是可以改变的。

而且,最关键的是“语言”。

你是通过什么来作为概念的映射的,以什么来作为思维的工具的?

换个例子,比如电脑,要显示一张图片,比较浅一层的“内核”,是一连串的代码。

谷糡

再深入一些,这些代码可以拆解为“电信号”。

但是,在“显示界面”上,这个图片的文件名是“男人”。

无论是这个文件名,还是那一连串的代码,都是符号系统的一部分。

只是,符号系统往往都是由外在实物发展而来的。

人的认知结构都无法认知自己的认知构筑过程细节,加上由外向内的认知对应过程和由内向外的认知过程之间的错位,导致这种符号系统必然存在着误差,无法进行“完全的表达”。

于是,需要“不断地修正”。

在语言作为符号构建认知的这个过程中,原本的,内部的信息传递形式,也崩塌了。

人们不断把语言作为认知素材填补到空缺中。

可以说,在语言学习,在能够和外界交流的这个过程中,一个以“语言”为认知要素构建的“新意识”出现了。

这个以语言作为要素构造出来的“新意识”,在自我思考的角度上来说,“是一致的”。

“我就是我”。

所以,有些理论认为,在婴儿睁开眼,甚至更早一些,在母亲腹部开始能够听到外界的信息开始,就已经“杀死”了原初的自我。

或者是“把原初的自我关在了语言符号的牢笼里”。

但是,这个认知过程,认知、思考、身体冲动的原动力还在。

不过,以尧言的想法来说,不如说是“把一群自我关押在了语言符号的牢笼里”。

自我的“个数”,或者说层数实在太多,有多少个空缺,就有多少个自我。

不过,这种“自我”用“需求”、“欲望”来描述或许会更准确一些。

但也只是“更”。

这个语言符号构筑的“新自我”,并没有真的把原先的自我关押住。

还在受到身体“原初动力”的影响。

认知结构上的“寻找对应”,还在继续。

从语言,从符号,从外界观察到的东西去寻找空缺的对应。

因为语言系统取代了认知架构,很多人容易混淆“生物学上的性”和“符号学上的性”。

都用“性”来作为描述。

这个层面上的“性”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性别”。

只不过是把“原动力”和“空缺对应”找了两个靶子。

这个靶子,以“男女性别”作为了参照物。

根据自我认知的不同,一个人如果说自己是“男”,那么“女方”可以是一个崇高的理想,可以是某种破坏行为,可以是食物。

这是从发生的角度来说。

“我要变得完整”“我要填补空缺”。

“要满足”

什么能够让自己“满足”,那么什么就是“另一半”。

换一种参照物,可以是人的其他标签。

在“人”这个概念范围内,自己是“男人”,那么对应的,自己的空缺就是“女人”。

在“生物”这个概念范围内,自己是“人类”,那么对应就是“非人类”。

在某个“概念范围”之内,把自己划掉,然后剩下的东西,就是他追求的“另一半”。

而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占有”行为,都能够满足这种原动力带来的对应追求。

只不过,比起“吃食物”、“吃掉非人类”、“占有人类之外的东西”这些还处于冲动阶段的东西,认知过程、自我认同和语言概念的影响力会更大。

非要说的话,占有欲、征服欲、控制欲都可以作为比较片面的描述。

“我没有,所以我需要”。

尧言回忆着、翻找着这个关于认知形成的描述的记忆。

一个和拉康的爱欲表述有些共通之处的观点学说。

他的目光也落在了那颗眼球之上。

在精神世界形成的过程中,这个认知构筑的影响,会以怎样的形式来构筑“女性”?

是把记忆里的女性作为模板,复刻,还是糅合了自我认知空缺对“缺失物”的想象的造物?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96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