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仙侠 都市 历史 网游 科幻 言情 其它 男频 女频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三百六十五章 朱棣回归

作者:步惊俗 字数:3375 更新:2022-11-25 13:14:14

半个月后。

傍晚,夕阳斜照。

顺天府墨巧司前院。

刚刚卸下防爆盔甲,穿上常服的朱高煦,就接到了刘敬忠亲自递上来的密信。

朱高煦撕掉完好无损的蜡封,抽出信纸,仔细看了一遍,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封密信来自大同,是于谦身边锦衣暗卫送来的。

朱高煦颁布强制汉化的圣旨之后,随着邸报传到于谦手中的,还有一份刑部公文,即处决赛格东与塞格西绞刑的批文。

于谦看完邸报与批文之后,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当即快马加鞭赶往宁夏府。

当于谦赶到宁夏城时,宁夏府同知刘伦等地方官员刚收到邸报没超过三天。

于谦亮出朝廷处决赛格东兄弟俩的批文之后,又下令把宁夏城周边数千百姓召集刑场之外,观看赛格东、塞格西的绞刑。

行刑之前,众官员在值房内议事。

宁夏同知刘伦担心于谦这么做,可能会激起那些定居在本地的归化民作乱。

于谦却毫不畏惧,只言奉朝廷命令行事,若有人敢生乱,必治死罪。

宁夏警安局王芳看到邸报上朝廷三司在修订《大明律》时增加了一条“离间官民罪”,便询问于谦这个“离间官民罪”是不是与归化民有关,于谦只说了一句话作为回应——凡我大明子民,必须遵守大明律令,归化民也不例外。

赛格东兄弟俩被执行绞刑之后,王芳站在刑场上利用墨巧司制造的官用扩音器,告诉观刑的所有民众,凡我大明子民,必须遵守大明律令,违反禁令者,赛格东、塞格西就是下场。

“捏烈忽、把秃录巴最近可有异动?”

朱高煦把密信塞回信封,递给刘敬忠之后,一边向院门外走去,一边问道。

刘敬忠躬身跟着,恭声答道:“据探报,此二人为顺应朝廷法令,已分别更用汉姓,用汉名,并要求麾下仆从一律改用汉姓,汉名,学习使用汉字、汉话。”

他没有等朱高煦提问,而是很懂事的补充道:“贤义伯以万为姓,取汉名曰烈。安乐伯以安为姓,取汉名曰禄。目前,两伯已向礼部递交重制身份牌的申请。”

捏烈忽虽然年轻,却是原瓦剌克烈部首领,即便他现在手底下能用的仆从不过几十名,可终归是大明伯爵(终身)。

“克烈”有汉语“万”的意思,显然捏烈忽是以自身部落的名字为汉姓,以“捏烈忽”之中的“烈”为名。

而把秃录巴就比较干脆了,直接以“安乐伯”之“安”为姓,并取“把秃录巴”之中“录”的谐音字“禄”为名。

“既然二人如此识趣,朕总得有所表示。”

朱高煦嘴角带笑道:“你去礼部,传朕口谕,鉴于贤义伯捏烈忽、安乐伯把秃录巴积极响应朝廷法令,改汉姓用汉名,特赐贤义伯万烈铁券一块,特赐安乐伯安禄铁券一块,皆可免一死。”….他这句话的意思,等于要求礼部给贤义伯、安乐伯制作身份牌的同时,分别给他们制作一块免一死的铁券。

“奴婢遵旨。”

刘敬忠连忙躬身领命道。

待刘敬忠离开后,跟着朱高煦另一边的庆耀开口道:“陛下仁慈,赐贤义伯、安乐伯铁券,此二人必定对陛下感恩戴德。”

免死铁券就是俗称的免死金牌,朱高煦金口玉言,说免一死,肯定就能免一死。

虽然贤义伯、安乐伯的伯爵爵位是终身爵,不能世袭,但免死铁券是可以传给子孙后代的,此乃乾熙皇帝赏赐给他们的莫大殊荣。

只要两人恪守律法,即便两人的子孙不小心触犯死罪,也能借铁券免除一死,若犯下的只是如殴打他人等罪不至死的罪行,朝廷也会尽可能以判处缴纳罚金为主,要求犯事者给受伤的人赔钱并道歉,不会死抓不放。

换言之,这两位改换姓名的伯爵及其后世子孙,从此就多了一个大明乾熙皇帝赐予的护身符。

千金买马骨,不外如是。

朱高煦没有就此事再说下去,而是换了一个话题,问道:“庆耀,依你之见,荆县伯杨洪所请,可行性有几成?”

数日前,朝廷收到朔方都指挥使杨洪奏请,希望大明乾熙皇帝陛下可以准许他在朔方都司辖区内推行强制牧民出家信佛的法令,以削弱牧民之血性,施行弱民之策。

“陛下,恕臣直言,原先草原诸部首领本就强制其部众牧民信佛,如今朝廷设都司直管草原,再延续旧制,恐会有失民心。”

庆耀寻思着言道:“臣觉得,大可不必强制牧民信佛,可以在每个千户所城的城郊处,择地修建一座金顶辉煌、气象庄严、瑰丽壮观的寺庙,再派国内僧人前去担任各座寺庙的主持,以收牧民为徒人数作为主持的年终察项之一。”

对草原牧民施行“弱民减丁”之策,目前仍是大明高层文武的共识。

毕竟,这一政策从永乐年间开始施行以来,起到了相当不错的效果。

草原的壮丁逐年减少,如今大漠诸部归顺之后,即便有部落作乱,也是小规模,根本成不了气候。.

之前太子朱瞻域带兵平定的叛乱,就是一个不服气被限定在固定牧场的小部落作乱。

“而且,凡是过去存在劣行之牧民,或以后触犯朝廷律令,罪不至死之牧民,准许其剃度出家吃斋念佛以赎罪,此举可体现朝廷待草原牧民之宽仁。”

庆耀见朱高煦若有所思,又接着补了一句。

“此策甚妙,可以一试。”

朱高煦轻轻点头道。

他顿了顿,随后澹澹的问道:“朕打算拆分努尔干都司,改设两个实土都司与两个省之事的风声,放出去没有?”

“臣昨夜安排人手,今日一早就把消息放了出去,想必今晚就会有人安耐不住,私下聚议此事了。”….庆耀紧跟着朱高煦,小声回答道。

“你怎么看?”

朱高煦随口问道。

两人说话的同时,先后登上了驶向京城的宽大豪华的八轮马车。

庆耀虽是宦官,但他更像是姚广孝一样的谋臣,所以朱高煦才会私下询问他对某些政事的看法。

当年庆耀入宫之初,经朱高煦力荐,起步就担任了御马监少监之职。

朱棣也知道庆耀的真实身份,特地加恩,准许其面君时称臣,以示殊荣。

因此,庆耀面对朱高煦、朱棣时总以“臣”自称,不自称“奴婢”。

而且,朱高煦效法朱棣,偶尔出城乘坐巨大宽敞的八轮马车时,会让如庆耀这般的心腹近臣陪坐。

这样的待遇,在永乐一朝,也只有郑和、王景弘等几名屈指可数的大太监享有。

“早在永乐二十年,朝廷下令清查人口时,努尔干都司辖区内的汉民人数就达到了两百九十余万。”

宽敞的马车之中,庆耀坐在距离朱高煦三米之外的位子上,不紧不慢的说道:“永乐二十一年年初,上皇再次下诏,分三年从河南、山东、山西等地迁移一百八十万百姓过去。实际上,直到永乐二十五年十月,这一百八十万百姓,才按期迁入努尔干地区。”

“据臣估算,如今努尔干都司辖区内的汉民人数,应该在六百万之上。若是加上羁縻卫所下辖的土着,及生活在山林间的野人,整个努尔干地区目前应该有八百万人。”

“虽然还不足如今江西人口的一半,但洪武年间,广西与四川的人口也就一两百万,同样设立府县,遣官以理民政。臣觉得,拆分努尔干,改设三个省都够。”

朱高煦听到这里,正准备开口说话时,马车却忽然停了下来。

他掀开窗帘,见锦衣卫指挥使赛哈智疾步而来,手中揣着一封奏报。

“臣向陛下报喜,太上皇回航了!”

朱高煦收到消息,得知朱棣到达了库页岛。.

步惊俗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381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