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队中唯一的修行者吕清臣终于露出修行者的力量,飞剑的速度比硬弓射出的箭矢迅疾数倍不止。
飞剑上携带的力量威能巨大,普通人在这力量面前就如同蝼蚁一样卑微。
当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抵千军万马的时候,再高的身份在这些人的面前也是低微的,就如同车队中的公主,即便吕清臣是她的臣子,她也每时每刻都对他客客气气,不敢有丝毫怠慢之处。
一柄飞剑入林,一柄飞剑出山。
青色的飞剑没入密林之中,一道灰色的华光从暮色中射出,卷起地上的落叶,勾勒出一条长长的直线,这比之的线条尽头正是膝上没有飞剑的吕清臣。
“大剑师!”
飞剑的低沉嗡响,进入战场后变成了风雷咆哮,眨眼间就撕开吕清臣身前侍卫的保护圈,锋利的剑尖直逼他的眉心而来。
飞剑逼近,吕清臣两眼缓缓睁开,顿时灰色的剑影在他眉心一尺外停住。
仔细一看那灰色的剑影,是一柄没有剑柄的小剑,如同小孩的玩具一样,不过没有玩具的可爱,只有刀剑的杀戮之气,短短数息便已经有十余人被这小小的飞剑夺取性命。
“他不是剑师!”
一眼定住飞剑,尽显高人风范,那密林中如同天神一般的巨人,此时满是惊恐大喊道:“他是念师......”
那灰色哑光的飞将,好似有灵智感受到巨人的惊恐,梭形的剑身快速晃动,震得空气嗡嗡作响,如同一只笼中向往自由的小鸟。
“结束了......”
战场外的杨凡,看到飞剑陷入念力的网中,小声道。
有经验的猎人,捕捉了猎物,是不会给狡猾的猎物任何机会的。
吕清臣念力碾压下,飞剑发出一声悲鸣,落在地上,仿佛失去了生命一般。
当飞剑跌落的瞬间,车队不远处的林间,一声痛苦的闷哼响起,飞剑的主人也如同飞剑一般,受到了重创。
剑师落幕,吕清臣干瘦的身躯,驾驭念力飞起,落在巨汉身前,几个呼吸之间,不可一世的巨汉,不甘的倒在地上。
仔细看去,他巨大的身躯上出现一个窟窿,胸腔内的器官,已经被念力震得粉碎,明显没有了活命的可能。
强敌殒命,吕清臣身上的气息缓缓落下,再一次变成那个不起眼的老人。
借助元神仅有的一点力量,杨凡可以清楚地感受的,此时的吕清臣就连一个普通人都不如。
念力耗尽,此时的他很是虚弱。
“呼——”
安静下来的天地元气,再一次活跃起来,密林中,一个背负空空剑鞘的男子走出,他身着青衫,如同一位书生,身躯如同一块磁石一般,将天地元气吸纳如体内。
“纳天地于内!”
看到此景,吕清臣勃然变色,他怒了,大声呵斥道:“书院弟子竟然入魔,你居然敢欺师灭祖!”
之前的战斗何等剧烈,军卒和此刻的生命不断凋零,吕清臣从未动容,可当他看到书院弟子的魔宗手段,他终于怒了,终于第一次忍不住发怒了。
“一个被开除出书院的笨学生,怎敢自称书院弟子。”
那人的身躯被天地元气托举着缓缓升起,突然大喝道:“若为正道,何惧用魔手段。”
猛然间,他加快了吸纳天地元气的速度,身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膨胀起来,一条条青筋爆出,好似随时都可能爆炸一般。
他右手的食指从手掌上分离,如同一柄飞剑,呼啸而出,带着鲜红的血迹,直逼吕清臣面门。
一位书院的大剑师,在临死之前以魔宗手段的反扑,即便是吕清臣全盛之时也未必能够阻挡,何况此时雪上气海之中念力所剩无几。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当书院的这一位除名弟子出现的时候,宁缺已经早早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弯弓搭箭,瞄准了他。
伴随一声箭矢划过空气的声响,黄杨木硬弓迸发出的力量,让羽箭快如闪电,眨眼便变已经射入目标的胸膛。
当宁缺出手的时候,杨凡也不会放过补刀的机会,同样的黄杨木硬弓,同样锋利的羽箭。
嗡嗡嗡!
数声弓弦震动的声响,数支羽箭快速飞出,将书院的大剑师扎成了刺猬。
即便他的身上,有软甲护体,已经可以看到鲜血飞溅,心脏被洞穿,即便是大修行者也不能再继续控制自己的意志。
不甘和错愕中,空中的书院书生缓缓跌落,那联系天地元气的无形线条也在此时绷断。
没有了天地元气的加持,那食指化作的飞剑,也没有了力道,随着吕清臣衣袖拂过,化作飞灰,消失在晚风中。
......
......
一次袭击之后,前往唐都长安的路途一路畅通,数日后接头的部队赶到,在众多军卒的保护中,公主李渔的安全有了保障。
就连宁缺向导的工作,也被接头的军卒取代,这一路杨凡和宁缺主仆二人顺心不少,不需要操心其他东西,只要跟着大部队前行便可以。
就当一路要无聊度过的时候,这晚杨凡接到了第二辆马车主人的邀请,和他一样的还有宁缺。
宁缺走到哪里都会带着自己的小侍女,本来两个人变成了三个人,空间狭小的马车容不下四个人。
夜色,星空下,吕清臣带着杨凡三人,向营地一旁走去。
边走边缓缓说道:“所谓修行,乃是将意念容于胸前之雪山,腰后之气海。
雪山气海周缘有十七气窍,就如钟离山底之千繁洞,洞穴迎风纳水,呜咽做响奏一妙曲,上有呼者下有应者,如此方能令天地通晓你我之意,从而互相呼应。”
脸上带着笑容的杨凡,一边听,心中思索着“这个世界的元气流动,若是真如他所说便是昊天的呼吸,不是本体内世界的水循环。
也不是如同西游世界一般的自主汲取混沌元气,补充天地元气的消耗,以及量劫的清理法。”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杨凡的心中不住的感叹道:“又学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