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一枝独秀
萧权这么做,皇帝能理解。
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萧权对皇帝心存防备。
萧权不信皇帝能给他一个满意的答案。
也就是说,萧权还没有完全信任皇帝。
想必是因为之前魏清之事,皇帝顾念堂兄弟之情,有意要护着魏清的性命,让萧权对皇帝没那么信任了吧。
说到底,是皇帝亲手将萧权推开的,不怪萧权。
不过,皇帝的心里,仍不是滋味。
原以为,萧权来自华夏,与常人不同,行事不拘小节,可以跟皇帝成为推心置腹的朋友。
不曾想,皇帝想多了。
皇帝身处帝位,受万人敬仰,过着常人羡慕之极的生活,在外人看来,皇帝应有尽有,从来不缺什么。
可谁知道,皇帝虽然贵为九五之尊,他也是个人,他也渴望常人拥有的感情。
他也渴望能有一个推心置腹的朋友。
可是,都没有。
难道,贵为九五之尊的皇帝,注定就是孤家寡人一个?
今天,萧权如此做法,真戳皇帝的心窝。
不过,皇帝面上不显,他做出一副不解之色道:“帝师可是发现了什么?”
若非如此,以萧权的性格,他不会对一个妇人下此重手。
用屏障将井围困起来,就是阻止任何人去救太后,萧权要让太后在井水泡着,一直到死为止。
若非深仇大恨,萧权断不会做出这样的事。
闻言,萧权点了点头,声色冷冷地道:“是她勾结明泽,唆使魏宝屠了萧府。”
屠府之仇,本就不共戴天!
还有,因为太后的一己私欲,她四处造谣,说杨玉环与萧权有一腿,挑唆杨殊处处针对萧权。
结果,害死了杨玉环和杨殊。
算来,杨玉环和杨殊的死,太后脱不了干系。
新仇旧恨一起算,萧权自然不能放过太后那个老妖婆。
听了萧权的话,皇帝暗暗吃了一惊,他意想不到,萧府被屠这事,竟然太后也牵涉其中。
这事,与宫变一同发生,当时皇帝刚经历了一场宫变,心神俱伤,可以说,皇帝自顾不暇,自然没什么心思去调查萧府被屠之事。
之后,等皇帝渐渐走出宫变的阴影,萧权也没再提及此事,如此悲痛之事,萧权不提,皇帝也不便提及。
而且,皇帝知道萧权已经杀了魏宝和屠府那几个人,皇帝以为凶手已经被杀,此事也就算了了,皇帝便不再过问。
如今萧权再提起,皇帝才知道,原来萧权还在查找屠萧府的幕后指使之人,一个他都不愿意放过!
萧府,是萧权的底线,皇帝知道。
萧权向来最是护短,有仇必报,太后还是这件事的幕后指使者之一,看来,太后的命,天皇老子来了,也保不住啊。
这就难怪萧权会如此对太后。
说实话,要不是太后谋反发动宫变,若她只是屠了萧府,皇帝顾念母子之情,一定会不顾萧权的阻拦,保住太后的性命。
若是如此,皇帝与萧权一定会闹掰。
所幸的是,太后自己将后路堵得死死的。
果真应了那一句,不作不会死。
放着好好的太后她不当,非要谋反,非要干些伤天害理之事。
除了说她作茧自缚。
皇帝也不知该说她什么。
现在,皇帝对太后可谓是失望之极,所以,萧权将她永久囚禁在井里便囚禁吧,省得她又干些伤天害理、祸国殃民之事。
皇帝淡淡道:“你囚禁她,朕没意见,不过有一件事,朕得麻烦帝师。”
既然井已经被萧权用屏障保护起来,一般人靠近不得。
那宫中人给太后送饭,自然也送不进去,所以,给太后送吃食这事,得萧权找人安排。
“这事为师会办妥,陛下放心。”萧权眸光淡淡地看了皇帝一眼,停顿了一下,继续道,“陛下,有一事还得陛下为为师解惑。”
“帝师请讲。”这世上,还有萧权想不明白之事,很是稀罕。
皇帝不由竖起耳朵,听听究竟是个什么事。
“据为师所知,提取眉间精血,乃大魏皇室秘术。”说到这里,萧权抬起眼皮看了皇帝一眼,“除了大魏皇室,可还有人可练得此术?”
萧权这话一出,皇帝便猜测萧权一定是在为萧家军找提取眉间精血的凶手。
皇帝想了想,神色十分凝重。
提取眉间精血,其实算不得什么秘术,不过非大魏皇室血脉不可练而已。
也就是说,知道如何练提取眉间精血的人不在少数,奈何这术法只认皇室血脉。
说来也邪乎,一个方法而已,还自带识别系统,辨别什么人能练,什么人不能练。
如同非大魏皇室血脉,驱动不了文印,一个道理。
可大魏皇室之人,明面上个个遵守礼法,背地里干出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也是有的。
比如,梁怀柔这样的私生子,便是这些勾当的产物,他身上流着大魏皇室的血脉,能驱动文印之人。
若不是梁怀柔在朱雀街用文印闹出这么大动静,谁又能想得到梁怀柔也是大魏皇室的血脉?
像梁怀柔一样,隐藏在民间的私生子,一定还有。
所以,这正是皇帝感到头疼的问题。
提取萧家军眉间精血之人,万一不是这些光明正大活在大家眼皮子底下的皇室之人,而是那些私生子,那就是大海捞针啊。
皇帝这么一说,萧权表示理解地点点头。
且不说私生子,流落民间的皇室血脉,萧权熟知的便有两人,白起和妹喜。
其他的,还真不好说。
“除此之外,旁人真的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练?”萧权追问道,所有的可能,萧权都不愿错过。
皇帝一听,心中不免一个咯噔。
难道除了皇室中人,萧权还有别的嫌疑对象?
若非如此,萧权不会这般问。
是的,萧权心中的不仅对大魏皇室之人有所怀疑,对一些朝中重臣也有怀疑。
除此之外,萧权对昆仑人和西域人也有所怀疑。
当年,萧家军英勇善战,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一时风头无两。
古语有云,树大招风。
树大不仅招风,还挡道。
萧家军一支独秀,自然也就挡了不少人的道,招来不少人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