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次的燕京之行,陈建国又收获了很多材料,可以和街坊邻居亲朋好友们,好好唠唠嗑了。
于是,从燕京回家之后。
陈舟就看到,每天下午,陈建国下班后,一吃完饭,就出去溜达了。
连张红英喊他收拾碗筷,都喊不住。
对此,陈舟倒是很佩服自己老爸的,居然连老妈的话,都敢不听了。
这溜达完回来,不得耳提面命一番?
陈舟不知道是,陈建国溜达完一回来,就主动找张红英“请罪”了。
对于陈建国如此热衷的溜达,陈舟倒也习惯了。
先前寒假在家的时候,就差不多是这个样子。
现在自己又上了几次新闻联播,再加上陈建国去了一趟燕京。
这能出去装逼的东西,立马就丰富起来了。
陈舟觉得,只要陈建国别像在燕京打车去高铁站时,坑一波司机师傅就行。
真要说学习的事,只有一个点是最重要的。
那就是,自己。
只有自己想学,并且认真学的时候,才是最好的学习时刻。
其它的,都是瞎扯淡。
但可惜的是,许多人都不明白这个道理。
就觉得给孩子许诺许多好处,孩子就会好好学习了。
可实际上,利诱的动力,对于孩子来说,是最没成本的。
因为不管最后有没有获得奖励,他都是没有失去过的。
以前的陈舟,并不懂这个道理。
也不明白那种热爱学习的感觉,究竟是什么样的。
总以为那些喜欢学习的尖子生,都是为了获得父母老师的夸奖,获得父母允诺的奖励,才会这么努力的去学习。
但现在,陈舟深刻的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那种知识的获取,思维的拓展。
把难倒无数人的问题解决时的爽快感。
以及因此获得的成就,获得的荣誉,获得的金钱。
都是乐趣之一。
是因为热爱学习,才会有这些乐趣。
而不是为了这些乐趣,才起热爱学习。
这两者是不一样的。
而现在的陈舟,就属于前者。
此刻的陈舟,也正为着2个月后,前往麻省理工继续学习,而准备着。
房间里。
陈舟的桌子上,放着笔记本电脑,草稿纸,错题集。
以及正和杨依依开着视频通话的手机。
陈舟看完了一篇关于素数间隔的文献之后,抬头看了一眼手机视频对面的杨依依。
杨依依正低头,认真的记着笔记。
和陈舟不同的是,杨依依每每看文献时,做的笔记都极为认真。
甚至可以说,看过杨依依做的文献笔记之后,就完全不需要再去看原文献了。
因为杨依依的笔记,已经把文献中的所有重点,提炼了出来。
而且对于笔记中的重点内容,杨依依还会做出一定的延伸。
这也是杨依依把对应学科送给李静她们时,她们会觉得这份礼物,极为珍贵的原因。
相比之下,陈舟跟赵琦琦他们说的则是,你们好好看我的论文就行。
要是有不懂的地方,尽管问我。
至于我的笔记,你们也看不懂……
这倒不是陈舟托大,而是他的笔记,实在是一言难尽。
就是那种天马行空,画符号一般。
陈舟往往都是看到文献的重点时,会随手记上一笔。
然后自己有新的想法时,再随手记上一笔。
所以,就会很乱。
可以说,除了陈舟,其他人基本上全看不懂。
而且陈舟的笔记,基本上都是在草稿纸上的。
不像杨依依是规规整整的记在笔记本上。
视频通话里,陈舟见杨依依正沉浸在文献的世界,便也没打扰她,重新将视线投向自己的电脑屏幕。
滑动鼠标,陈舟把看完的这篇文献关闭。
转而打开一篇新的文献,还是关于素数问题的文献。
陈舟虽然还没确定下一个数学课题,到底研究什么问题。
但基本上还会在素数问题上,也就是数论领域。
数论的魅力,实在太大了。
而且数论领域的问题,也是极多的。
先前陈舟解决的克拉梅尔猜想和杰波夫猜想,虽然也是数论领域里很难,也很重要的,关于素数间隔问题的猜想。
但放在整个大数论领域里,杰波夫猜想也只是和孪生素数猜想,是同等级别的。
是比不上像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这些牵连甚广的数学猜想的。
对于陈舟来说,既然在数学的数论领域里,已经前进到了这一步。
从冰雹猜想,这个和数论沾边的问题开始。
到克拉梅尔猜想,陈舟初步解决涉及素数间隔的问题。
再到杰波夫猜想,这个素数间隔问题中,最重要的两个问题之一。
被陈舟解决,并且完善分布解构法这个数学方法。
陈舟是一步步在数论领域里前进的。
那么接下来,即使是去到麻省理工之后,陈舟也仍会继续在数论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所以,陈舟现在看的,全部都是关于数论的文献资料。
在陈舟的计划里,离着去麻省理工还有很长的时间呢。
这期间,在数学上,数论的文献阅读是主要的。
再补充相应的代数几何、函数论、非标准分析、数理逻辑、代数、拓扑学等等等到的相关数学知识。
而在物理学上面,陈舟则以粒子物理学为主,大量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
同时补充固体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电磁学、量子力学、地球物理学等等等等相关物理学知识。
可能对于其他人来说,陈舟这样的计划,大概是疯了。
这么短的时间,居然打算把数学和物理学的全部分支学一遍。
这资料厚度,光是用手翻的话,大概这么短的时间,都翻不完吧?
更不要说,以陈舟这样的态度,去认真去学一遍了。
简直是有点,天方夜谭的感觉。
但是陈舟,显然不是一般人。
对于把数学升级到lv7,把物理学升级到lv6的他来说。
有着远远比之前还要恐怖的学习效率,以及思维能力。
如果是吴西平和张中原看到的话,大概会再次为陈舟的自学能力而惊讶。
因为陈舟看文献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最明显的对比就是,陈舟面前的草稿纸早已乱七八糟的一大团了。
而杨依依的笔记本上,也才记了数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