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马文升来了这一手,文哥儿去早朝时都不太敢和六部的人打招呼,生怕他们不需要麻袋也捋起袖子来揍他。
要知道除了不喜欢打仗以外,大明文官还是挺武德充沛的,他们不仅敢当众挨打,还敢在朝会上干架。
幸而大家都是很讲道理的人,干了几天活以后觉得没摸到门路的就来找文哥儿商量,看能不能给他们衙署也弄个范本。
文哥儿正心虚着,见有人想干点实事,便跟着人回去归纳总结历年留档资料。
新科进士大多都要安排到六部观政,文哥儿往六部转悠一圈倒也不算什么大事,就是领李燿去见他太子师兄的事得挪后一点了。
文哥儿正好把六部里头自己想了解的资料都借阅了一边,对整个朝廷的运转流程也更为熟悉了。
相比一路保送的内阁阁臣,六部里头有更多曾经在地方上辗转任职过的实干型官员,文哥儿趁着这机会从他们那儿了解了不少各地的情况。哪怕时不时被调侃几句“喜欢哪种麻袋”,他还是有事没事爱往六部跑。
等到九月初,文哥儿终于有时间给两个学生牵桥搭线,把李燿引荐给期盼已久的朱厚照。
李燿得知文哥儿要带自己去见太子,心里很有些忐忑。等听文哥儿说他还能喊太子师兄,李燿便觉得有些恍惚。
他还有个太子师兄?!
文哥儿道:“以后见机行事,殿下承认的时候你便喊,不承认你便不喊。”
他与朱厚照这师生关系,说是有也可以,说是没有也可以,毕竟一开始他们都是小孩子,哪里作得了数?所以这么一重关系,朱厚照承认了他们才承认,朱厚照不承认他们便识趣点别去提。
对东宫的态度,文哥儿一向是挺清醒的。
现在朱厚照年纪还小,好忽悠得很,不管说什么他都愿意听。将来朱厚照长大了,可能就不那么好哄了。
他平时逗弄归逗弄,心里的界线却是得划得分明一点,绝不能仗着有这么点自小相处的情谊就觉得朱厚照是能任由自己摆布的傻子。
李燿不太习惯官场上的弯弯绕绕,不过他对文哥儿十分信服,所以听文哥儿这么说他便认真应下。
师兄弟一见面,朱厚照就端着师兄的态度关心李燿的近况:最近读的什么书?研究了什么问题?在小先生家住得习不习惯?
最后一个问题有股子酸溜溜的味道,偏李燿没听出来,表示自己住得比在自己家里还习惯,大家都对他特别好。
朱厚照:“…………”
文哥儿:“…………”
这小子也就在搞研究方面比较有天分,人情世故是真的不行,至少是不会看人脸色的。
等李燿聊起自己最近学的内容,就更眉飞色舞起来了,手舞足蹈地给朱厚照说起他们周围真的充斥着传说中的“气”,这种气成分还颇为复杂,比如咱吸入的和呼出来的气成分就不一样。
提到“气”,就不得不提到与之息息相关的燃烧反应,最近他学习了焰色反应,终于知道烟花是怎么做成五颜六色的了,原来是掺入了可以发生不同焰色反应的金属粉末!
不得不说,在实践方面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人能媲美的。他们
虽然没有系统地归纳什么元素周期表、什么焰色反应,却已经凭借经验摸索出可以批量投入生产的彩色烟花。
朱厚照听得津津有味,没想到关学居然如此博大精深。
(关学:???我不是,我没有,你别胡说!)
见李燿一提到自己研究的内容就两眼放光,朱厚照心里头那点酸溜溜的感觉也散了大半。
他若是去学这些东西,朝中那些个白胡子老臣一准要急上火,所以文哥儿找别人来学这方面的学问也很正常!
朱厚照绷起小脸谆谆叮嘱:“听小先生说你学的这些东西以后大有用处,所以你须得多用心些。”
李燿自是一口应下。他只嫌弃自己学得不够快,恨不得自己能生出三头六臂来一口气把全部基础内容学完,断没有不用心学的道理!
这次师兄弟会面圆满成功,至少朱厚照对此非常满意。他转头就去跟他父皇母后炫耀起来,说自己现在是当师兄的人了!
他还现学现卖地去解释了一遍烟花为什么五颜六色!
朱祐樘他们年年都看烟花,却从没去细究过烟花是怎么做成的,听朱厚照这么一说也觉颇为新奇。
只是这关学听起来怎么……有点像是匠人的学问?
不管怎么样,文哥儿这个正式弟子也算是在朱厚照父子俩这边刷了把存在感。
尤其是朱厚照这个爱嘚瑟的,第二天上完课就邀杨廷和他们坐下吃茶聊天,又给他们再吹嘘了一轮自己已经当上别人师兄的事。
真就是见到谁都要说上两句。
……以前就没见过这样的。
别人收了学生,也就介绍给相熟的人认识认识,文哥儿这边倒好,直接拉到太子面前给太子当师弟去。
真就是一点都不客气啊!
都察院都听说了这件事,开始进行暗中观察。要是文哥儿下一步是给这个学生谋差使,他们一准要弹劾这小子一本。
王小状元年纪小,思虑不周全很正常!
多骂几次,他就不敢乱来了!
只不过都察院的人等啊等,等过了重阳节,都没等到太子给这个师弟安排什么传奉官当。
倒是听说王小状元又组织了一次热热闹闹的登高活动,与会成员名单老长,在朝的在野的一应俱全,据说是新社成员趁机聚了个会。
御史们
最后一个问题有股子酸溜溜的味道,偏李燿没听出来,表示自己住得比在自己家里还习惯,大家都对他特别好。
朱厚照:“…………”
文哥儿:“…………”
这小子也就在搞研究方面比较有天分,人情世故是真的不行,至少是不会看人脸色的。
等李燿聊起自己最近学的内容,就更眉飞色舞起来了,手舞足蹈地给朱厚照说起他们周围真的充斥着传说中的“气”,这种气成分还颇为复杂,比如咱吸入的和呼出来的气成分就不一样。
提到“气”,就不得不提到与之息息相关的燃烧反应,最近他学习了焰色反应,终于知道烟花是怎么做成五颜六色的了,原来是掺入了可以发生不同焰色反应的金属粉末!
不得不说,在实践方面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人能媲美的。他们濬唠嗑,不免提到御史们的奇怪态度。
“我从来没得罪过他们,为什么他们好像不太喜欢我!”文哥儿忍不住跟丘濬嘀咕。
丘濬对都察院的作风倒是有所了解,给文哥儿分析道:“御史本来就是要闻风奏事的,你这么小便出尽风头,御史们盯上你很正常。”
御史弹劾的第一梯队是勋贵外戚以及宦官,没事就要盯着他们骂几句冲业绩。
第二梯队是武官和地方官,这些人在朝中没什么话语权,骂你就骂你了,有本事你就找朝中熟人给你辩白,没有熟人你就乖乖挨骂好了!
第三梯队才是京官的作风问题,毕竟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没什么深仇大恨没必要撕破脸。说不准自己出了什么事,还得他们帮忙捞捞!
只不过文哥儿年纪小,做事又风风火火的,大伙都觉得他的心态极有可能飘起来,便会盯他盯得紧一点。
御史们其实也没什么坏心,就是按照常理稍微推断一下而已。
谁知道文哥儿看似浑身把柄,实际上平时什么出格事都不干?
有时候看着他小小年纪身兼好几职、同时忙活好几件事,御史都觉得自己想拿他冲业绩实在有点过分了。这工作量大人都干不来,何况是个半大小子!
只是盯了这么久却一无所获,御史们心里还是有点失望的,看向文哥儿的眼神可不就复杂无比吗?
文哥儿听丘濬一分析,马上也明白是怎么回事。
对哦,都察院也是要考核的,只有业绩达标的人才能入选巡按御史,威风凛凛地到地方上去“代天子巡狩”。
文哥儿道:“我只知道宋朝有‘弹发御史’,没想到我们大明的御史也会这样。”
宋朝御史台有个规定,凡是一百天没上书言事的就得罢为外官。
有个叫王平的被提拔为御史后一直没吭声,大家都觉得他在憋大招。
等他踩着百日线终于上书了,所有同僚忍不住齐齐出动去打探他讲了啥。
结果打开他的劄子一看,他弹劾的居然是“御膳里面有头发”!
人写得还很文雅,说是“是何穆若之容,忽睹鬈如之状”!
可不就被世人嘲笑为“弹发御史”吗?
南宋有名的词人刘克庄写诗时都没忍住顺嘴嘲一句“膳有鬈如不必言”。
由此可见,御史也愁kpi!
干哪行都不容易啊!
没得罪人的胆量最好还是别当御史了,硬上是会闹笑话的。
既然知晓御史是把自己当准业绩来盯梢,文哥儿也就不纠结了。反正他也不干啥坏事,随他们盯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