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仙侠 都市 历史 网游 科幻 言情 其它 男频 女频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两百七十三章 人择原理

作者:花花小君 字数:4242 更新:2022-03-24 20:37:33

猫死猫活的问题被艾弗雷特用多宇宙来解释了。

后面因为有了“多宇宙”,更容易解释的是量子力学里最最神秘的双缝干涉实验。

双缝干涉实验,在每一本中学物理教科书上都可以找得到,托马斯杨用这个著名实验证明了光的波动性。量子力学发展起来以后,波粒之争再度掀起风云,有人想,如果用电子或光子一个个通过双缝,还会产生干涉条纹吗?

你说电子是波,当然应该产生干涉条纹啊,但问题来了,电子明明是一个个通过的,难道它自己和自己干涉了吗?

你说电子是粒子,那问题更大了,这个电子究竟走了哪条缝呢?

实验物理学家说:不要吵,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做个实验验证一下不就完了吗?

随着实验手段的进步,还真有人做出了这样的实验,比如某个岛国的科学家外村彰做了出来,有分别为十一个、两百个、六千个、四万个和十四万个电子打在屏幕上出现的光点,随着电子数越来越多,屏幕上逐渐出现了明暗条纹。

后面当然也有单电子干涉实验结果,毕竟现在单电子也能产生双缝干涉条纹,似乎已无争论,但好奇心强的人还是想弄明白,电子究竟走的是哪条缝呢?

按照艾弗雷特的多宇宙理论,不用烦那么多了,因为根本就不需要“波函数坍缩”这个假设,就记住一点,在某些宇宙里面,电子走左缝,而另一些宇宙里面,电子走右缝。

所以这个解释实在是太给力了!

艾弗雷特用一个多宇宙的设定,一下子完美的解释了很多量子现象,EPR佯谬、冯诺依曼的边界问题甚至波粒二象性,解释起来都一目了然了。

更重要的是,量子力学终于摆脱了“观察者”这个空中楼阁,虽然多了很多宇宙,但终于回归了现实世界,很多人心里踏实多了,长舒了一口气。

艾弗雷特三世:多世界理论是唯一能够完全一致的解释量子力学和世界现实的的方法。

1959年,经过惠勒引见,艾弗雷特满怀憧憬来到哥本哈根,面见玻尔。

谁能想到,这竟然成了一次“灾难性”的拜访,对于量子力学的老学究们来说,“多宇宙”已经不止是离经叛道,而简直是异端邪说了!

事后,一位玻尔的追随者莱昂•罗森菲尔德说,艾弗雷特“愚蠢得难以形容,连量子力学中最简单的东西都无法理解。”

而艾弗雷特自己回忆起这个故事也说到:“这次访谈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地狱……”

后来的另一次会面,玻尔和艾弗雷特三世在普林斯顿大学。

这次会晤让艾弗雷特心灰意冷,他离开了科学界,进入美联邦的国防,成为军事专家。后来又出来创业,竟然很快成了百万富翁。

而他的“多宇宙”却几乎被丢进垃圾桶里,几乎无人问津。

到了1970年,德威特才从废纸堆里找出了艾弗雷特尘封已久的惊人设想,一下子获得了全世界的瞩目!

当然这又是后话了。

艾弗雷特七十年代末曾想过重返物理学界,1977年应惠勒的邀请,他来到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做了一次演讲,很受欢迎,而艾弗雷特也见到了多年来一直帮自己理论做推广的德威特,以及后来一直帮多宇宙理论站台的惠勒的学生——多伊奇。

惠勒也准备在加州为艾弗雷特建造一个研究所,但他却始终与多宇宙理论保持距离。

后来艾弗雷特终究没能回到物理学界的中心,一直保持着“世外高人”的姿态,他自己仍然对他的孩子——“多宇宙”充满信心:“我必将因多宇宙理论而在物理学史上留名!”

1981年,艾弗雷特因为心脏病去世,他的儿子后来回忆道:“艾弗雷特对多宇宙理论从未动摇过信念!”

惠勒:理论物理学家的工作就是比谁犯的错误更快。你这是在说谁呢?

“多宇宙”最为吸引人的是,它抛弃了“观察者”的特殊地位,每一个宇宙都是客观的历史和演化。

诸如费曼、温伯格、霍金、盖尔曼等大牛,都曾经表示自己支持多宇宙的观点。

霍金虽然曾经常开玩笑:“一听到薛定谔的猫,就想去拿枪。”

但却多次表示,多宇宙“显然是正确的”。

盖尔曼:埃弗雷特的作品多宇宙被很多人描述为不同的世界,他认为每一个不同的历史,分支的历史,都被赋予了某种现实。

霍金:多宇宙显然是对的。我在另一个宇宙里可不是这副模样……

也有不少大科学家旗帜鲜明的反对,比如贝尔、彭罗斯、斯特恩等。

最为典型的反对原因是,为了一个电子,竟然如此兴师动众,引入这么多宇宙?

这也太“杀鸡用牛刀”了吧?

更何况,多出来这么多宇宙,能量守恒在哪里呢?

多出来这么多宇宙,能量守恒往哪里放?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保罗斯坦哈特有句著名的论断:“如果一个理论能提供所有可能的结果,那么任何实验都不能排除这个理论。”

与之类似,著名宇宙学家、科普作家卡尔萨根有一个“车库里的喷火龙”的段子:有人跟你说你家车库里有只喷火龙,但是它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用各种物理探测方法都无法检测得到,也对环境没有任何影响,它是一个永远无法推翻的命题。

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曾经提出过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现在科学界公认的一条黄金定律——一个学说只有具备可证伪性才应该被肯定。

难道多宇宙理论注定是一只无法被检测到的“喷火龙”吗?

喂,你家车库有条喷火龙!

当然了,之前也说过,惠勒虽然一直和“多宇宙”保持距离,却在关键的时候跳出来为自己的学生站台了。早在艾弗雷特提交自己的博士论文的时候,惠勒就指出:“分裂”最好换成其他词,但后来由于大家口口相传,惠勒的提醒就此被遗忘了。

惠勒明显站在了更高的高度,他说并不是一个宇宙分裂成更多的的宇宙,而是这些子宇宙共同组成了一个“总宙”,可以认为这个总宙比子宇宙处于一个更高维的希尔伯特空间。

谷鍢/span比如我们的三维空间由无数平行的二维平面组成,这个总宙就是由无数平行的子宇宙组成,每一个子宇宙是总宙的一个切面,也许用切体、切时空更好。

我们可以用一个波函数来描述整个总宙的状态,这个波函数当然可以用薛定谔方程来描述,但这个方程不一定有一个解,比如双缝干涉,就有两个解,每个解投影到一个子宇宙。

按照这样的说法,就不是宇宙在不断“分裂”了,而是总宙在不断进行着演化。

我们可以用阿尔法狗下围棋来理解“总宙”的演化。

首先我们要理解,在阿尔法狗的“芯”里,没有棋盘上美妙的艺术棋型,也没有“野狐之魅”、“烂柯”等美丽的神话传说。

它的“芯”里,只有一个问题:就是尽自己所能找出棋盘上的最优解。

当它准备落下第一步黑棋时,它似乎有三百六十一个选择,当然我们必须考虑棋盘的对称性,因此它实际上只有五十五个选择,也就是说棋局“分裂”为五十五种可能性。

如果第一步并没有落在任一对称轴上,第二步白棋将有三百六十种走法,也就是说棋局又“分裂”为三百六十种可能性。

以此类推……

懂了没?

棋盘上的所有变化就是阿尔法狗“芯”里的“总宙”,每一盘棋局就是其中的一个子宇宙。

每下一步,棋盘“总宙”就以可能走的变化发生“分裂”或继续“演化”。

棋盘太小,只争目数。

相比之下,我们所在的宇宙则是一个巨大的存在,按照多宇宙理论,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量子事件,也就是说,我们的宇宙每分每秒都在进行迅速的“分裂”或者“演化”,子宇宙的数目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巨大数字。

阿尔法狗的多层人工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方法。

我们至少可以想象,如果多宇宙理论成立,在其他宇宙里也存在过同样的“我”,也许应该用“他”……

那些“我”或者“他”还活着吗?他们或者“我们”是比我过的更好?

至于为什么会有很多的“他”,是因为在我的历史里发生了太多的偶然事件,也就是量子事件,它们经过各种“薛定谔的猫”过程从微观放大到宏观,让我们所处的宏观宇宙“分裂”。

在某些宇宙里,我们可能早已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而离开人世;还有一些宇宙里,我们可能因买了彩票而中奖,成为亿万富翁;我们也许正和自己的前女友在另一个宇宙里卿卿我我,有情人终成眷属……

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一个结论,我们之所以是现在的自己,都是极其偶然的结果。

在不断“分裂”的宇宙里,我们将和梦中女神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人是不满足的动物,如果存在平行宇宙,人就会想,在另一个平行宇宙里,我会不会过的更好?

著名科幻影片《蝴蝶效应》就展示了平行宇宙和蝴蝶效应交互作用的奇幻之处,只是影片中加了一个莫名其妙的设定:主角可以通过看日记回到过去。

这不是主要的问题,我们就不深究了。

在影片中,主角总是不满足于当下,于是想着改变过去,每改变一次导致他存在于另一个平行宇宙,可惜总是事与愿违,由于蝴蝶效应的存在,本来的好意到最后却产出了恶果。

最终,心力交瘁的主角回到妈妈肚子里自杀,这个悲剧的结尾让人扼腕长叹。

类似的还有影片《罗拉快跑》、《土拨鼠之日》等。

我们还可以推想,既然存在天文数字的平行宇宙,那么在存在“我”的多宇宙里,可能有一些“我”更加落魄,也有些“我”则混得更好。

比如某一次考试,本宇宙的“我”考了九十分,而有些宇宙的“我”则瞎猫碰到死耗子,考了个满分,另一些“我”则倒了大霉,考了不及格。

继续联想下去,在某些宇宙里,“我”已经实现了当时的梦想,功成名就,位高权重也未可知。

本宇宙的我多么想拥有那种体验啊!

这就好比,如果人生好比一场游戏,可以saveandload该多好,我总能得到一个最好的结果。

说到这里,游戏里出现的不同存档不就是一种多宇宙的理解吗?

影片《彗星来的那一夜》中就有类似的情节,女主去到平行空间的另一个“她”的家,发现另一个“她”过得更好,于是将另一个“她”打晕,伪装成另一个“她”。

影片《彗星来的那一夜》的剧照,近年来不可多得的烧脑神剧,大致等于《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恐怖游轮》,不可错过。

人生最多百年,在宇宙年龄面前,人生百年不过沧海一粟。

如果把我们的视野放大到宇宙尺度,那会发现一个神奇的问题。

按照多宇宙理论,从一百三十七亿年前宇宙大爆炸开始,我们整个宇宙早已“分裂”或“演化”成天文数字的子宇宙。

可以想象,在大部分宇宙里,可能根本不会有“我”,甚至连太阳系、银河系都没有。

所以,“总宙”本身就是随机的,天文数字的“子宇宙”就是随机的结果,我们处于哪一个子宇宙里本身就是“总宙”演化的结果。

这就导致一个更加恐怖的推论:如果我们要问我们的宇宙为什么是这个样子,那是因为如果宇宙不是这个样子,你就根本不会在这里问这个弱智问题。

这就是“人择原理”!

多宇宙刚诞生出来的时候,显而易见的优点是它摈弃了“观察者”,让世界从哥本哈根的“唯心”回归唯物,然而经过推论,却发现这竟然能会导致更加“唯心”的人择原理!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91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