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襄州光武军的驿站已经比我东京汴梁城的要大了么?”皇帝赵光义哪能不害怕。
光武军北方第一军背后的折家几百年的风光,如果折家有变动。
那西北的云家是否会一起反叛。
两大国家柱石,动一个就是全国震动,两个家族一起转身对付他赵家。
那他这个皇帝就不用当了。
坐在马车里,赵无极手脚冰凉。
“伴伴,你说朕应该担心这北方的金国还是小心国内的两大军中世家呢?”赵无极问身边的太监。
祥福低着头颤抖:“陛下,祥福也不知道这两个军中世家是否能听话,祥福只知道,陛下您其实心中早就有了答案。”
马车依旧晃动,车上的赵无极略微有些轻松。
“没错,我心中早就有了解决此次凶险,只是如此一来,两只猛虎就成了三只猛虎了。百年之后,后继之人就更难了。”赵无极似乎是自言自语,也似乎是和祥福说道。
祥福不敢说话,因为他知道,这不是和他说的。
康国立国两百年,折家和云家就守护这个国家了两百年,西北和北方两个国家柱石在,那他赵无极就可以肆意妄为,可以在京都汴梁城奋发图强,也可以玩物丧志,甚至可以让一些官员范一些错误。
但是当两个世家发生问题,赵家能做的就是求另一个世家帮忙。
禁军是什么样的一个废物,上次北伐金国时候就知道了。
而如今能改变这个局势的方法,那就只能再放一个年轻的将门世家进来。
让双方无法联合在一起,给自己拉一个有生力量。
不过新的将门终究在几十年几百年之后羽翼丰满,会反噬他们赵家的。
赵无极在车中沉默,自己这辈子舒服了,但是以后呢?
“再看看吧。”赵无极在车上自言自语。
马车慢慢的靠近襄州城,渐渐的周围的人也就多了起来,驿道上除了最中间的驿马行进的道路,两侧都已经全都是人了。
车马簇簇,奔向襄州。
距离襄州三十里赵无极吩咐祥福:“你去问问,他们到底去哪,为什么去。”
汴梁城外,流民百万,都是奔赴京师的辉煌,而这襄州城,究竟有什么吸引他们的。
在路旁,老汉推着鸡公车满身的汗水,车上两个嗷嗷待哺的娃娃,也不哭不闹的坐在车上,好奇的看着周围的人们。
跟着老汉身边的女人全身干巴巴的,那身前的奶简直眼睛干涸,瘪的不像样子。
低着头跟着车子走,一句话都不敢说。
祥福下了车子,身边十几个护卫保护身边。
几百人的队伍没人敢冲撞。
祥福问:“你们去哪儿?”
那推着鸡公车的老汉腿都软了,讷讷的道:“大人,我要去襄州城。”
襄州,又是襄州。
祥福压住心中的烦躁:“去襄州作甚。”
老汉像是看傻子似的看着祥福:“去襄州自然是找一份能活命的营生了。”
他满眼都是期盼:“我老汉也有三十多岁了,在株洲种地二十年,当了一辈子的农夫,十里八乡的都知道我是个好手。”
祥福黑着脸:“说重点!”
老汉害怕的讷讷道:“老汉说的都是重点,我要去襄州种地,中多多的地。”
这下祥福懵了,株洲乃是天下产量的重地,每年粮食产量都是海量的,怎么不在株洲种地,跑襄州去了。
“你不好好的在株洲种地,是因为有地主豪绅么?”祥福问。
老汉满脸都是笑容:“家中良田二十亩,虽不曾有大富大贵,却也小富即安。”
祥福小时候也跟着种地的,太穷了才卖身到宫里,自然知道二十亩良田,活一家人足够了。
他再问:“那是株洲横征暴敛,让你民不聊生?”
老汉赶紧否定:“莫要胡说,我们株洲肖大人是难得的好官,让我们株洲百姓都能吃饱饭。”
这下轮到祥福奇怪了:“既然你都已经在株洲那么幸福了,拖家带口的去襄州种什么地啊?”
只要提起来襄州,老汉脸上就都是笑容:“襄州种地好啊,在襄州当农民,在襄州种地,只要能种,想要多少的上好的水浇地,那地都是租给你的,一租就是四十年,租子钱两成收成。”
祥福点点头,若是他老家种地有这种扶持,他也不至于净身进宫。
老汉却没说完:“要说天下对农民最好的就是这襄州了,除了租地的费用,在这种地不光不用交税钱,也不用出劳役,一年一亩地的粮食卖完还给五分银子。”
“天底下上哪找这么好的事儿去,我当然要到襄州来种地了!”
一说起来种地,老汉就停不住嘴。
“不光这,在襄州地界种地的粮食每年是要比赛的,产量最好的,出产量最大的种粮,襄州衙门都会专门收回去,第一名能得一百两银子呢!”老汉满眼都是希望。
一番话围绕的就一个字。
钱。
祥福黑着脸看着老农,最后摆摆手:“走走走,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不问你了。”
那老汉才不管祥福呢,推着鸡公车:“和你这卖身当家丁的就说不明白农民的事儿,懒得搭理你。”
说着推车走了。
留下的祥福是满脸的愤慨。
他祥福也是种过地的,还陪着官家种过地呢。
车上的赵无极把一切都听清楚了,他作为皇帝知道的更多,对一些东西也更关注。
“这襄州是如何做到的,如何让一个边境小城有如此的发展。”赵无极想知道。
毕竟这需要太多的金钱支持了。
“快,让他们加快脚步,咱们到襄州看看,到底有什么玄妙。”
官家发话,大家加快脚步,队伍几乎跑起来,祥福跟在外面也只是找了个马车边缘坐着。
更多的士兵穿着十几斤的锁子甲,也要跟着跑起来。
几十公里的襄州城,也就很快就在眼前了。
没赵无极想象中的井然有序,也没有赵无极想象中的士兵防守,严苛的要命。
这襄州城外乌泱泱的一群群的人,像是难民,一个个的都用破树叶子,破衣服棉被搭帐篷。
但是他们又不像是难民那样,到处找吃的,惹是生非,反而非常安静的在自己帐篷里等待。
道路中间的驿道非但没有阻拦,而且靠近驿道两丈远,居然没半个难民,反而让出来一条道路。
直通襄州城。
而襄州城的城门那里,十几个巨大的帐篷撑起来,一个个两排穿着整齐的仿佛师爷样的人坐着,一个个的难民上前登记,接着就看到他们拿着号牌,自己回帐篷里。
而再外面一点点,几十个各色救灾的粥棚敞开了的放粥,把上好的粮食施舍给这些逃难的难民。
祥福看的仔细,看着这些人喝粥痛快的,根本就没有小石子卡嗓子,不痛快的道:“放粥不放沙子石子,让不缺粥的人喝了粥怎么办。”
也许让粥棚的人听见,嘲笑祥福:“喝了就喝了呗,他没脸皮想蹭一碗粥,我们蒯家又不差这一点,请他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