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老师都已经见过尉缭先生了,那就不用我再介绍一遍了。”
嬴政算是明白了东方曜为何表现的如此淡定了,原来是比自己还要早些就知道了尉缭这个人,早就料到自己会请他过来,介绍双方认识。
“尉缭先生,这是大秦的国师,也是我的老师东方曜先生。”
既然东方曜早已对尉缭有所了解,嬴政也就不再做过多的介绍了,转而向尉缭介绍起东方曜。
“从寡人年幼时遇到老师,到今天也有十余年了,这么多年来,老师教会了寡人许多,老师这个人虽然不太爱管事,很多人也不了解他,都以为他的国师之位是因为当初送寡人回秦国之功得来的,殊不知老师胸有丘壑,腹有乾坤,哪里是他们那些人能比的。
秦国能有今日的强盛,许多都仰赖老师的奇思妙想,这几日和尉缭先生畅谈多次,自感收获良多,心中觉得尉缭先生和寡人老师有颇多相似之处,所以今日才引见二位相识,相信尉缭先生和老师交谈后,定会和寡人一样有此共识。”
对于颇为神秘的秦国国师,尉缭早已想要见一见了,今日终于得见真容,又听秦王如此推崇,内心的求知欲愈发高涨了。
“尉缭必然不会辜负王上的一番好意,对于神秘的国师大人,尉缭早就想要去探讨一番,今日能得偿所愿,尉缭心中甚是感激。”
“尉缭先生,我可一点都不神秘,那只是外人不了解我,以讹传讹罢了,日后你和我见的多了,你就会明白我就和普通人差不多。”
这话尉缭是不怎么相信的,传闻总不会是空穴来风,虽然市井之人总会夸大其词,但是其中也有其合理之处,能把自己隐藏的这么好,怎么可能会像他说的那样。
……
大家也都互相认识了,嬴政也说出今日让东方曜进宫的目的来。
“自从吕不韦走后,应该以什么样的方法对付六国,到现在都没有确定下来,直到见到尉缭先生,寡人心中的这个担忧,终于有了解决的办法。”
嬴政将桌子上的一份奏折拿起来递给东方曜。
“这是尉缭先生昨日呈上的,今日让老师过来,主要是让您看一看,一起探讨一下。”
东方曜站起来走上前去,接过嬴政递过来的奏折,打开仔细的看了一遍。
“尉缭先生的这份战略规划,可以说已经是十分详尽了,我觉得没必要再更改了,只需要在细节上加以完善即可。”
看完之后,东方曜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老师的想法和寡人不谋而合,在老师来之前,寡人就和尉缭先生谈过,也是这样对尉缭先生说的。”
“那王上可想过由谁来主导这份计划?”
“这寡人倒是没想过,要不然就让尉缭先生亲自负责吧。”
嬴政略微想了想说道。
“王上,我倒是觉得,有人比尉缭先生更合适。”
还有比提出这份计划的尉缭更合适的人选?这倒是引起了嬴政的好奇。
“不知老师说的是谁?”
“姚贾!”
“姚贾?”
嬴政没想到东方曜会说出这个名字,一时间还有些迟疑。
“是的。”东方曜再次向嬴政确定道。
姚贾这个人,也是在嬴政发布求贤令后来到的秦国,还是由东方曜亲自引荐给嬴政认识的,只是在之后,姚贾的表现有些令人失望,嬴政对他的关注也就不多了,所以此时突然听见东方曜推荐这个人,才会显的有些迟疑。
“王上是觉得哪里不妥吗?”
“寡人也不是不相信老师的眼光,只是姚贾此人……”
“王上是觉得姚贾的身份是世监门子,出身低微,不堪担此重任?”
“寡人用人只看才能,从不看出身。”
嬴政否认了东方曜的猜测,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
“寡人只是觉得,以姚贾的才能,恐怕不能担此大任,而这又是由尉缭先生提出来的,所以不管怎么说,尉缭先生都是这个最合适的人选。”
“王上这话倒也没错。”东方曜也是认可嬴政的说法,不过还没等嬴政接着说下去,东方曜的话锋一转:
“但是,王上有没有想过,以尉缭先生的才能,难道只能去负责这些琐事吗,相比于这份对六国的计划,我觉得在奏折最后面提到的那件事,才是最适合尉缭先生去做的。”
东方曜见嬴政还有些迟疑,决定再增加点说服力。
“王上无非担心的就是以姚贾的才能,能否担负起出使六国,贿赂离间六国权臣的重任。”
“是的。”嬴政承认了东方曜说的,就是他心中的想法。
“其实我认为王上的担忧是多余的,姚贾虽然在之前的表现不佳,但是那最多说明他在处理这些具体政务上的能力不够,不代表在其它方面也不行。
出使他国更需要的是口才和急智,以及对各国的了解,而在这方面,我想没有人比世监门子出身的姚贾更出色的了,所以,王上不妨让他先试一试。”
经东方曜的劝说,嬴政的内心也有些动摇,加上他也觉得只让尉缭去负责外交事物,现在来说的确有些大材小用,决定就按照东方曜说的,启用姚贾去负责这件事。
“既然这样的话,那尉缭先生又该如何安排呢,先生即使有大才,但终归是刚到秦国,未立寸功,寡人也不能直接提拔上高位。”
对于嬴政的这个难题,东方曜在那天第一次见到尉缭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想法,这个时候正好能够解决嬴政的问题。
“王上难道忘了,年前曾经讨论过的,设立五军参将府,来对旧的军制进行改革吗?尉缭先生的到来,不正好解决了当初人选的难题吗?”
东方曜的这句话提醒了嬴政,经过一年的时间,嬴政的王位基本上稳固了,很早之前就设想的军制改革时机已经到来,年前朝堂议事时,绝大多数的大臣也都没有反对,只是在最后的人选问题上,嬴政有些迟疑了。
要说秦国的名将也是不少,论带兵打仗,王翦、蒙武、恒齮等老将都能提枪上马立刻出征,除了这些老将,其他如蒙恬蒙毅、王贲李信等年轻将领也是慢慢成长起来了。
但是对于军制改革,嬴政一直有些举棋不定,最大的原因就是这些人都不是他心中最合适的人选。
尉缭在军事理论的才能上,东方曜那日就已经听了出来,可以说不输兵圣孙武,甚至在有些方面更具有创新,当时他就有了这个想法,今天正好趁此机会向嬴政提出来。
尉缭的军事才能,嬴政在之前的交谈中也有所了解,当时还没想到这方面,被东方曜这一提醒,嬴政才发现,原来最合适的那个人,就这样突然来到了自己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