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仙侠 都市 历史 网游 科幻 言情 其它 男频 女频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216章 第 216 章

作者:鹿子草 字数:8340 更新:2022-06-06 20:09:05

受到儿子们的启发, 宋恂有了在港口附近开设早市和夜市的想法。

宋书记说干就干,独自在书房琢磨了半晚上,第二天上班就在例会上提了出来。

大家对宋书记时不时冒出来的新想法早已习以为常, 听他介绍完大致思路, 没什么阻力就通过了。

办个市场而已, 对渔业公司来说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虽然夜市在海浦地区还是新鲜事物, 但早市十分常见,聚拢人气的效果一流。

与港商合资的港口酒店最多两年就可以接待游客, 在酒店附近弄个码头夜市,也能让逗留的游客有个闲逛的去处。

何况, 乡下社员没什么夜生活,家庭条件好的人家能看看电视听听广播, 条件一般的人家天黑就得钻被窝。

所以,即便入秋以后游客数量减少了, 这个夜市也能被夜生活匮乏的本地居民撑起来。

市场的落实事宜交给了工会和妇联。

一方面询问家属的摆摊意向,另一方面还要跟公社联系一条专用的马路。

尽管地区还在如火如荼地争创卫生文明城市, 但渔业公司及家属院所在的胜利公社,其实只是海滨大农村。

除了码头客运站这样的交通枢纽管理得严格,其他地方基本没人管。

公社领导对此乐见其成, 在家属院和码头之间的位置, 划拨了一条将近两公里的碎石子马路。并大方表示,这条路上没什么机动车经过, 大家可以随便摆,地方不够用的话还可以再加。

场地有了,摆摊家什都是现成的,所以没过一个礼拜,码头附近就有个新市场开张了。

最初几天, 来摆摊的人并不多,只有之前在码头摆过摊的家属积极响应了。

包括项大嫂和苗玉兰。

苗玉兰主要是来帮儿媳妇掌眼的,看看在这里卖什么比较合适。

结果来早市一看,只有零星二三十人在摆摊,看起来就没啥人气,比照着县里的几个著名大集,规模差远了。

“你们这样可不行,”苗玉兰找到市场管理办公室的管理员说,“只有这几个人,你们连管理费都收不齐吧?”

管理员不知这管闲事的老太太是什么来路的,但这话算是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每人每天才给两毛钱摊位费,二十来个人,连六块钱都没有。

他甚至怀疑自己月底能否拿到工资。

“摆摊是自愿的,咱又不能逼着人家来摆摊。”

“咱们南湾县的所有大集我都去过,在赶集这方面,我还是很有经验的!”苗玉兰给管理员出谋划策,“你不能让大家摆得这么分散!大家凑在一起,看起来才热闹!也不要怕被别人抢生意,得让大家都回各自的家属院动员一下,多找点人来一起摆摊,有了规模,人家才愿意来这边买东西呀!”

隔壁一个小媳妇也说:“小张管理员,你得跟码头那边说说呀,帮咱们介绍点游客。现在来买东西的都是附近家属院的居民,从码头下船的游客都不知道咱们这边开早市和夜市了!”

“对呀,哪怕在出口立个牌子呢,引点游客过来嘛。”几个常年在码头摆摊的家属说,“这地方的客流量比码头差远了。”

管理员“嚯”了一声,摆手拒绝:“我就是个市场管理员,哪里指使得动码头那些大爷,那边的事还是让你们渔业公司的领导去谈吧。”

苗玉兰寻思,这早市夜市的主意是她女婿出的,万一这个市场□□黄了,最终丢的还是她女婿的面子。

于是,回去以后,她就在村里到处动员,码头那边开了一个市场,可以随便摆摊,游客特别多,大家赶紧去呀!

大队部为了支持社员们干副业,还答应每天出一趟船,接送大家往返。

社员们白天上工,下午太阳落山后大多没什么事做,早市他们没时间去摆,但夜市却十分合适,不少社员都想去赚点零花钱。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连外村的人都听说砚北港有个码头夜市了。

各家主妇都拿出自家存货和看家手艺,去码头摆起了小摊。

苗玉兰并不是一个做好事不留名的丈母娘,她做了好事是一定要让女儿女婿知道的。

所以,夜市初具规模以后,她就给女婿打电话邀功了。

“我已经动员咱们村的妇女都去夜市支持你们的生意了!”

宋恂:“……”

不是你们自己的生意嘛?跟我有啥关系?

每天两毛钱的摊位费也不是给渔业公司的。

但他只敢在心里吐槽,口中还要感谢丈母娘对他工作的支持。

“大家去摆了几天摊,基本都能赚到钱,但是,”苗玉兰说出大家的困难,“天黑以后不好做生意。我们都是四点多钟开始摆摊的,七八点的时候人流最多,附近居民都出来遛弯了。但是过了八点,天黑以后就不行了,那边没有路灯,黑咕隆咚的,只靠我们自己带的煤油灯不起作用。”

天一黑大家就自动散场,这还叫夜市吗?

“那边的路灯会随着港口酒店的配套工程一起做,还得再等几个月,”宋恂沉吟片刻,提议道,“如果想要延长摆摊时间的人特别多,渔业公司这边可以暂时提供两台发电机,帮大家发电照明。只不过,这个发电费用就需要大家均摊了,管理费可能会涨价一两毛。”

渔业公司的职工家属只在摊贩中占很小的比例,渔业公司不可能在这方面长期开支。

苗玉兰想也没想就答应了,据她所知,大家每天的收入少则一两块,多则十来块,交些电费延长摆摊时间,应该是乐意的。

“小宋,现在夜市办起来了,你也带着小毛和孩子过来看看呀,”苗玉兰邀请道,“顺便让小毛给我们的夜市也对外宣传宣传,现在来逛夜市的大多是附近公社的社员,游客只占一小部分,要是能把游客都吸引到这边来就好了。”

*

宋恂虽然口头答应了丈母娘,但是等他们真正抽出空来去码头逛夜市的时候,已经是十一月份了。

这几天吉安和延安的情绪十分低落。

家里原本有七只狗子,每天都热热闹闹的,但是前几天,孙志勇来家里将小妹和三只狗崽接走了,小母犬安吉拉也在其中。

五只小崽被养得非常壮实,父母又都是血统很纯正的黑背,孙志勇想将母犬带回去继续繁殖幼崽。

要不是延安打滚耍赖,死活不肯让他将小母犬全部带走,连詹妮芬儿也保不住。

这几只小崽被宋恂从瑶水村接回来以后,一直是双胞胎负责喂养的,一日三餐从没落下过。

他们已经跟小崽们培养出感情了,狗窝却在此时突然空了一半。

俩小孩跟失去媳妇的二黑一样,整天蔫哒哒的。

最开始的两天,他们每次去给小狗喂食,看到空掉的狗窝时,还会忍不住偷偷抹眼泪。

被对方发现后,再无事发生似的,背过身去继续抹。

“詹妮芬儿和汤姆还在呢,”项小羽在三兄弟的头上挨个摸了摸,“你们把他们好好养大也很好呀,安吉拉、杰瑞和约翰去完成自己的使命了。”

延安撇撇嘴问:“三只小屁狗有啥使命啊?”

“怎么没有使命?小妹就是抓过走私犯的警犬,”项小羽宽慰道,“如果安吉拉它们表现得好,没准儿也能成为立功的警犬呢!到时候你们就是亲自喂养过警犬的小朋友啦!多威风啊!”

小哥俩认可了妈妈的话,但是接下来的几天仍是没精打采的。

孩子突然不作妖了,宋恂还挺不习惯的,害怕他们憋出毛病来,于是夫妻俩决定在周末带他们去码头夜市散散心。

公社给市场划拨的两公里马路,如今已经用掉了一公里,整条马路灯火通明。

双胞胎见到这个阵仗就夸张地“哇”了一声。

夜市的规模比他们想象中要大很多,除了吃的喝的,还有衣裳鞋袜饰品摆设,以及社员自己做的手工艺品。

尽管这跟他们设想的饭店一条街还有很大差距,但已经足够让他们口水哗哗流了。

他俩的眼睛一直往吃食的摊位上乱瞄。

海边的摊贩大多是就地取材,卖海鲜制品的摊位最多,生腌、鱼脯、鱼片、虾丸鱼丸之类的占了半条街,还有卖凉糕、打糕、粽子、山楂糕,以及各种糕点的。

生意最火爆的有两家。

一家在夜市东头,支着烧烤架子卖烤羊肉串、鸡肉串和烤馒头,另一家在西头,也是卖烧烤的,但是烤的大多是时令海鲜和蔬菜。

两家井水不犯河水,偶尔还相互介绍一下生意。

双胞胎嚼着凉糕找到海鲜烧烤的摊位时,苗玉兰女士刚烤好一盘大虾递给客人。

“姥姥,我也想吃大虾!”延安笑嘻嘻地凑到姥姥身边。

苗玉兰答应一声,喊道:“这边人多,你们到那边找张桌子看电视去,等我忙完了这些就给你们烤啊!”

“娘,他俩已经吃了半条街了,早就饱了,先不用管他们。”宋恂接过她手里的扇子,一边帮忙看火,一边问,“这几天生意怎么样?”

“哎呦,这个电灯亮起来以后,立马就不一样了,那些游客下了船,就能看到咱们这条街上的光亮,顺着灯光就能摸过来了。”苗玉兰喜滋滋道,“大家都说东西好吃,就是买完了吃的没地方坐,我们前几天在后面加了几张桌椅,你大嫂还把家里的电视搬出来了。”

项英雄抱着半筐海鲜过来,接话说:“好家伙,这桌椅和电视一支起来,人流全往这边涌。我平时带一筐海货过来就差不多了,现在三筐都不够卖的,刚才又去冷库那边求人帮忙匀了半筐。”

这边的生意原本只有苗玉兰和项大嫂婆媳在做,苗玉兰负责从村里运送原材料,项大嫂住得近就负责运送烧烤工具和餐具之类的。

两人在摊子上一起烤,一起卖。

这几天客流量大了,她们忙不过来就把项英雄也喊上了。

烧烤炉子也换成了比之前那个大一倍的。

即便如此,仍是供不应求。

一些经常来的熟客会很有经验地在夜市上从头走到尾,买好想吃的东西后,就来烧烤摊子买点烤海鲜,然后就可以坐在后面的座位上看电视了。

吹着海风,看着电视,还有啤酒汽水小烧烤,没人能抗拒这种享受。

“娘,你白天在作坊里忙活,晚上就歇一歇嘛,”项小羽劝道,“整天这样连轴转,多累呀!”

“加工作坊那边每天只干到下午四点,四点以后大家都来码头摆摊。”苗玉兰低声说,“我在家也要忙忙叨叨地干活,还不如来这边赚钱呢,电视机摆上以后,我们每天都能赚一百多块呢!”

项小羽啧舌:“这么多?那你干三个月,就能当上万元户啦?”

苗玉兰飞给她一个得意的眼神。

项小羽心想,万元户有些夸张了,再过段时日天气转冷以后,大家对夜市的新鲜感也会一点点消失,这股冲动消费会逐渐回归理智。

想要保持现在的发展势头,就得通过一些宣传手段,让那些猎奇的新顾客加入进来。

这边顾客越来越多,项小羽也不再打扰她娘做生意,到后面帮大嫂收拾海鲜去了。

项大嫂一直弯腰处理海货,累得频频锤腰,项小羽帮她按了几下便问:“你们怎么想到做烧烤呢?这个生意确实赚钱,但也太累了。我看人家那些卖粽子和凉糕的也不少赚呀,卖那个多好,在家做好以后,拿货来卖就行了。”

“我们一开始也卖了粽子,”项大嫂抹了一把汗说,“不但有白粽,还有蜜枣粽和海鲜肉粽呢,顾客都说好吃,有些人还会买回去当早餐。”

“那你们怎么不卖了?”

“原料供应不上。”

“其他人不是照样卖粽子么?他们的原材料是从哪里来的?”

项大嫂叹口气说:“那些在夜市里卖主食的,基本都是从生产队里过来的,像我们家属院的这些家属,没有一家是卖主食的。人家的原料都是自己家的或者跟生产队里换的,我们的原料得去粮店自己买。但是在我们家属院附近,一家粮店也没有。要想买粮食,得去距离三里远的公社粮店。如果继续卖粽子,两三天就得去那么远的地方背一次粮食,谁乐意折腾啊!”

“不是说渔业公司家属院的配套做得挺好么?怎么连个粮店都没有?”

“其他方面确实做得挺好,有澡堂、理发店和小卖部,现在连共用电话都给安装了。”项大嫂无奈道,“就是粮店的问题,搬进来两年了,一直解决不了。”

“你们没去找上级反映情况啊?增设一个粮店不是什么麻烦事吧?”

“早就找人反映过了!先是找的生活服务公司,后来还找了公司工会。而且附近其他单位的职工也去各自单位反映过,四五家企业联合向上级申请,在家属院附近开办一个粮店,结果愣是搞不定!”

粮店跟小卖部不同,小卖部可以由个体户经营,但粮店不行。

粮食一直都是统购统销的,粮店必须国营,所以若想在家属院附近有个粮店,必须得由上级批准,增设商业网点。

“大家为什么搞不定一个粮店呀?”项小羽对此颇感兴趣,新闻雷达瞬间开启。

“那谁知道呀,”项大嫂笑道,“工会和服务公司的同志其实挺尽心的,据说网点办、粮食局、规划处、贸易办都去过了,而且还去了好几次,可惜就是办不下来。之前工会有个新来的小干事,对这件事挺热心的,拿着申请表去各单位挨个盖章,已经盖了十多个章了,结果还是没办成,也不知道咋回事。”

“肯定是互相推诿呗,”挨着烧烤摊卖汽水的大娘也是家属院的,闻言便插话说,“你听听她去的那些部门,看看她盖回来的那些图章,这么多部门管事,肯定会互相推诿,谁也不想负责。”

项小羽一晚上都在听八卦,基本没怎么吃东西,而双胞胎就像两只小猪崽似的,自打来到夜市,嘴巴就一直很忙碌。

宋恂为了让他俩重新焕发神采,选择当一回慈父,儿子想要什么就给买什么。

所以,小哥俩回家的时候肚子滚圆,没吃完的好吃的还用饭盒带回来了。

真正的吃不了兜着走。

*

小妹和三只小狗的离开,让双胞胎伤心了很久,但是时间是治愈一切的良药,有了新鲜事务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以后,两个小孩也就将狗子们放下了。

他们最近比较关注的热门话题是亚运会。

不但学校里的老师同学们在关注赛事进程,他们所住的先锋路上也有不少人家会每天观看比赛转播。

各家的电视里时不时就会传出奏响的国歌声和观众的欢呼声。

孩子们被大人带动,也关注起了亚运会的比赛。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大家发现,观看比赛气氛最好的地方居然是码头夜市!

因为有了亚运会的热度,虽然天气转凉了,但是码头夜市的人气不减反增。

渔业公司和胜利公社联合出资在市人民广播电台、渔业电台、海浦日报、海浦晚报等本地媒体上,给码头夜市打了广告。

城市里的不少市民会在周末慕名而来,公共汽车公司还为此在码头和市区之间临时增设了一条周末夜班专线。

因为游客实在太多,如今除了项家的那台,夜市里又多了两台电视机,可以供游客们一边吃喝,一边看比赛。

上百人围着一台电视机,同时发出嗟叹或欢呼,升国旗奏国歌时,可以跟周围的人握手拥抱。

很多人都是冲着这种热闹气氛,才选择来夜市跟大家一起看直播的。

宋家四口人,吴科学,以及杨玉环一家,都成了夜市的常客。

项小羽心知这个火爆场面要归功于渔业公司在各大媒体上的广告宣传,忍不住对宋恂啧啧道:“宋书记,你们单位这是做了亏本生意吧?摊位费才几毛钱,够你们打广告的吗?”

“我们不指望摊位费赚钱,”宋恂笑道,“冷冻厂那边每天都要从出口水产品中筛下来大批不合格产品,归拢到一起后,基本都按照杂鱼的价格低价销售或者当作肥料处理了。但是有了这个夜市以后,冷冻厂专门开了一个门市部,将这批海鲜卖给夜市摊贩,收入还不错。”

不合格产品中有的没有鱼头,有的螃蟹缺个钳子,有的个头不合格,反正没啥大毛病,放在夜市里低价售卖,照样受欢迎。

双胞胎也对夜市上的海鲜很痴迷,明明都是姥姥做的,但这俩崽好像有啥毛病,非要去夜市上跟那么多人凑在一起吃。

眼瞅着又快到周末了,又可以去夜市吃路边摊了,小哥俩一放学就迫不及待地冲出校门。

不过,他俩今天被另一样东西绊住了脚。

学校门口卖零食和玩具的小摊上,出现了新玩具!

好多同学都在那个摊子前面围观。

“诶~喜迎亚运,争当冠军嘞~”一个年轻人在学校门口一边喊,一边挥舞着手上的玩具枪,跟电视里射击项目用的枪还挺像的。

“小同学,来一把不?回家练一练就能当亚运冠军了啊!”年轻摊主将玩具枪递到双胞胎面前。

小哥俩每次见到这种玩具都挪不动步子,延安忍不住问:“多少钱一把啊?”

“七块钱!”摊主说,“我这个跟那些粗制滥造的可不一样,这可是跟亚运项目用枪一模一样的!”

七块钱对小学生来说绝对是天价了,吉安觉得这个摊主的脑子不太好使。

竟然带着这么贵的玩具枪来小学门口摆摊,估计全校的小学生里,也只有他们兄弟能掏得起钱了。

于是,在其他学生只能围观玩具枪的时候,双胞胎兄弟已经摘下书包,打算一人买上一把,回家过过瘾了。

“吉安,延安,”杨玉环从后面拉住两个即将冲动消费的小伙伴,“你们不要买他的枪!”

“为啥不能买?”延安在她揪着自己衣摆的手上拍了一下,豪横地说,“我俩有钱!”

“我前几天跟我爸爸去南阳菜市场,在那里也看到这种枪了!”杨玉环小声说,“只要四块钱!”

闻言,双胞胎兄弟立马收回了掏钱的手,“真的?你能带我们去买不?”

杨玉环点头,不顾摊主的白眼,将两个冤大头小伙伴拽走了,三个小学生一起跑去公交站,坐车去了南阳菜市场。

*

宋恂今天按时下班回家,打算接上媳妇儿子一起去逛夜市,顺便在乡下过个周末。

然而,他刚在家门口按了两下喇叭,家里的两个小学生就一人扛着一个大布包跑了出来,身后还跟着三只狗子。

“你们带的什么东西?怎么这么多?”

“这是我俩在南阳菜市场进的货,”吉安将大布包“哐”地一声扔上车后座,“我俩今天要去夜市摆摊啦!”

宋恂不明所以地望向跟出来的媳妇,“他俩又作什么妖?”

“好像是什么玩具。”项小羽也是刚下班到家的,还没弄清儿子们搞什么名堂,宋恂的车就到了。

夫妻俩还算有耐心,问了两次问不出什么,就只等着到了夜市揭晓答案。

小哥俩对视一眼,对爸爸妈妈的识趣很满意。

他俩今天打算一鸣惊人,大赚一笔!

车子到了地方后,双胞胎一人扛着一个大包,穿过拥挤的人群找到姥姥的烧烤摊。

跟姥姥打声招呼便在两个摊位间挤了一个位置,将大布包打开了。

吉安掏出一把与校门口一模一样的玩具枪,憋足一口气大喊道:“诶~喜迎亚运争当冠军嘞~拿起武器保卫祖国嘞~”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32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