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公的私宅里。
“三儿见过义父。”冯公公笑吟吟地行了一礼。
杨公公本就是慈眉善目的长相,此时眉头舒展满眼喜色:“好三儿,快些起身。这一回,你可是立了大功了!”
冯公公也不自谦,笑着应道:“我运道不错,这桩差事,看似凶险,实则平顺。没出什么差错,总算没辜负太子殿下的信任。”
薛攀被秘密处死,薛凛引咎辞职。被提任锦衣卫指挥使的,是锦衣卫的雷同知。
雷同知此人,看似粗豪,实则心思缜密。平日里和汉王来往密切一些,和赵王秦王也有来往。燕王被封为太子后,雷同知特意送来了厚礼。
这么一个人坐在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上,对太子来说,自然是一桩好事。
能将薛家扳倒,剪断秦王最大的羽翼,更是喜上加喜。
这一切,都是眼前这个“义子”的功劳。
密探行事,讲究的就是一个“密”字。便是泼天的功劳,也不能显之人前。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便是如此了。
杨公公低声笑道:“忙完这一桩差事,你就好生歇着吧!殿下说了,给你放一段长假。冯三姑娘,也该从平江府回来,和沈侍卫成亲了。”
过了这个年,冯少君十六岁。
这个年龄,出嫁正合适。
冯少君的脑海中闪过沈祐的俊脸,一颗心似被岩浆包裹,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杨公公看在眼底,不由得暗暗好笑,随口道:“冯三姑娘从平江府回来,总得需要十天半个月。这段时日,你随咱家在太子殿下身边当差吧!”
一来时不时地露个脸,维持冯公公的人设不倒。
二来,也能见一见沈祐。
冯少君黑眸亮了起来,笑着应下。
太子册封典礼已过,接下来便是太子妃的册封大典。太子坚持要等太子妃被册封后再搬进东宫,暂时还住在燕王府里。
冯少君随着杨公公进了燕王府。
所过之处,宫人内侍们都是一脸讨好的笑容。便是太子亲卫们,也格外和善。
这当然不是因为冯少君,而是看在杨公公的颜面上。
燕王做了太子,杨公公水涨船高,一跃成了太子内侍总管,将来,可就是天子内侍总管。谁见了杨公公,都得逢迎示好。
冯少君身为杨公公唯一承认的义子,且处处提携,颇有狐假虎威的威风。下巴微抬,看谁都带着三分睥睨。
杨公公偶尔一回头,看着小人得志得意洋洋的义子,也有拍一巴掌过去的冲动。
怎么就这么欠抽惹人嫌呢?
……
天色已晚。
太子殿下正和东宫属官们商议政事。
太子还没搬进东宫,东宫却已有了属官。隆安帝之前犹豫不决,迟迟没立太子。下旨立储后,对太子却极好。从东宫属官的配置,便可见一斑。
王章,袁海,还有刑部左侍郎,另有两个朝臣兼任东宫属官,也都是平日和太子来往密切的。另外,两位阁老分别任太子太傅。
至于冯侍郎,倒是削尖了脑袋想进东宫。奈何太子殿下不以冯侍郎为心腹,论做官,冯侍郎胜在见风使舵左右逢源,真正的能耐本事不足。如此一来,冯侍郎只得遗憾地失之交臂。
一众太子亲卫,守在书房外。
杨公公领着义子冯公公过来的时候,十余个亲卫的目光都飘了过去。其中两道,分外明亮。
冯少君抬起头,冲沈祐眨了眨眼。
沈祐几乎按捺不住心中的热切。
薛攀薛凛,一个被处死,一个丢了官职。秦王因此事,彻底失了圣眷,对太子之位再无威胁。
谁能想到,这惊涛骇浪的背后,还有一位精通易容术在秦王府隐藏了一年有余的冯三姑娘?
他的心底,涌起无限的骄傲和自豪。
杨公公瞥了冯少君一眼,不紧不慢地吩咐:“三儿,你在外面守着,等候咱家的吩咐。”
冯少君麻溜地应下。
杨公公进了书房,冯少君留在了书房外,和太子亲卫沈祐眉~来~眼去。
不能说话,也不能亲近,就这么看着彼此,便已是世间最幸福的事了。
一个时辰后,东宫属官们都散了。
太子殿下终于有了闲空,吩咐杨公公:“让冯三儿进来。”
杨公公笑着应一声,将冯少君领进了书房。
冯少君利落地行礼:“三儿见过太子殿下。”
每次见冯公公,都会有错裂的微妙之感。实在是眼前的冯公公,和记忆中柔婉貌美的冯三姑娘没有半点相似之处。
太子目中闪过笑意,声音温和:“起身吧!”
冯少君谢了太子恩典,站起身来。
书房里没有外人,太子也没端什么架子,笑着说道:“你此次立下大功,孤要重重赏你。孤知道,你不缺金银,就不赏你那些俗物了。让崔家做皇商,赏赐崔元翰六品官身,你看如何?”
这可真是太好了!
崔家做了皇商,日后在平江府无人敢相欺。就是眼高于顶的冯侍郎冯夫人,见了外祖母许氏,也得多几分客气。
还有表哥崔元翰,从商户子,一跃成了朝廷官员。哪怕是皇商专有的虚职,也是极好的。..
太子显然是特意思虑过,才有了这等厚赏。
这样的太子,才值得她效忠啊!
冯少君心底涌起热流:“多谢太子殿下厚赏。日后殿下有差遣,奴才一定尽心尽力,绝不负殿下青睐。”
日后就别当差了。
还是安心嫁给沈祐,做沈家的少奶奶吧!
太子心里其实也挺遗憾。
这么能干厉害的下属,偏偏是沈祐的未婚妻。世事两难全,总不能眼睁睁看着沈祐孤身一人。也只得舍了这颗精妙绝伦的棋子。
这等话,太子当然不会说出口,一语双关地说道:“孤身边不缺可用之人,你所求的事,孤心中有数,日后定会重查你爹枉死一案。”
“孤放你长假,你好生歇着吧!”
“多谢殿下。”
冯少君从书房里退出来之后,随杨公公去了院子里。
等到太子侍卫换班之际,沈侍卫迫不及待地过来“求见”杨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