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都摆满了桌子,大家伙热闹的吃着宴席。
县令跟叶家人一桌,圆圆的桌子上坐了十来个人,挤挤攘攘的。
叶奶奶举着酒杯,笑眯眯的看着县令大人,一抬手:“县令大人,来,农妇敬你一杯,谢谢赏面子来吃乔迁宴。”
县令曹禺立刻站起身来,拱手道:“不敢,不敢!如今,你们是乡君的家人。我这一个八品芝麻官,见了各位也是要行礼的。”
这话说的叶奶奶高兴,没想到大郎还没成官,自家闺女就先成官了。
真是太给她们老叶家长脸面了。
嘴都快笑裂了,满面红光的说道:“哪里,哪里!是您太谦虚,我孙女乡君这身份是皇上看她可怜,咱们一户农家子,给点身份以后有保障。”
曹禺哪里能相信这个说辞,就算没有皇上,这不是还有世子吗?
叶家姑娘背后的靠山,一个比一个硬。
当他怕的是皇上?那还真说不准,他怕的当然是世子爷。
所谓强龙压不过地头蛇,世子爷在中州这块地盘,连他爹镇北侯都撼动不了,可想而知有多厉害。
世子爷如今不在中州,他这不得照顾点叶姑娘,以后世子回来知道了,肯定得夸赞他一句。
这么一想,曹禺心里乐滋滋的,稳赚不亏呀!
“哎呀,叶婶你别客气了,这杯酒算晚辈敬你的!”
曹禺举起手中的酒杯,将酒一饮而尽。
听的叶奶奶心里舒坦呀!
县令大人都自称晚辈了,啧啧啧,心里那叫一个美,以前老头子盼了半辈子的官职,如今不就有了吗?
叶蓁蓁悄靠近李秀兰,嘀嘀咕咕的说:“娘,你看奶像不像急着炫耀的老狐狸?”
“像!那身后的尾巴就差没摇上天了!”
李秀兰向后靠,跟闺女说趣道,两人对视一眼,差点笑出声来。
“来来来,蓁蓁,快跟你曹叔叔敬酒。”
叶奶奶忙不迭跑过来,将叶蓁蓁拉起来一起敬酒。
这就让她喊叔了,叶蓁蓁无奈,奶当个农妇真是大材小用了,这么牛逼的社交功力,当个销售才是最合理的。
那张嘴保证一天能卖出好几套房子,太能叭叭了。
“曹叔,我年纪小,爹不让我喝酒,就以茶代酒,敬你一杯!”
“不敢,不敢,乡君如此说话,曹某受不起啊!”
曹禺额头吓出冷汗,叶蓁蓁管他叫叔,那世子爷不就差辈分了!
让世子回来,要是跟着蓁蓁一起喊他,苍天呐!那该是怎样一种神奇的画面!
曹禺咽了咽口水,不敢相信,脑海中浮想联翩。
这么客气?
叶蓁蓁见曹禺脸色变了又变,觉得惊奇,这喊个叔这么大反应吗?
敬了酒就坐下吃饭,满桌的美食,就算炒的是大锅菜,那也是色香味儿俱全的大锅菜。
李秀兰在厨艺这道可不是浪费虚名的,就算成了家庭主妇,也得是一栋楼里最出色的那个,炒菜也得卷起来。
“爹,这个炒面好好吃。还有猪肉丁呢!”
“妹儿,快点吃啊!等夹的晚了就被人抢了,哥来帮你!”
“哇,这是啥?红彤彤的,吃起来甜甜的,还会爆汁!”
“娘,你下回回家也能给我们做吗?”
“你娘哪儿做的出来,这菜见都没见过!全是人家现教的,等我回去试试,等过年割上两斤猪肉给你吃!”
“太棒了!”
…………
听到耳旁时不时夸赞的声音,李秀兰那神色立刻开心起来,腰也不疼手也不酸了,感觉自己还能再炒两大锅菜。
“嗝儿~”
一顿饭菜吃的肚子胀了,叶蓁蓁揉了揉肚子。
这席吃完,村民们自发的留下来收拾,碗筷不少都是自家人自带的,毕竟请这么多人吃饭,去镇上买筷子、碗,就得花费不少钱。
关键买这么多以后也用不上,除了再办宴席。
大家伙干脆都是自己带的,省时间省钱,吃完连着碗端回家去,还能接着用。
留下许多骨头、食物残渣,喂了村中的野狗,这几日村子里的日子好起来了,连狗子都肥了不少,不再是以前那样瘦的皮包骨。
感觉一阵风能吹倒似的。
曹禺吃完了饭还未走,看着叶家川欲言又止,这是有事儿来了。
叶家川心下明了,直接带着人去新家的书房。
如今房子建的大了,还能开辟出多余的房间当书房。
因为是新家,装饰还没弄,就简单的一张红木书桌,两个装书的柜子,纸笔砚台……
曹禺一进门,就看到墙上挂了副翠竹,笔锋劲道,下笔利落,颇有些风骨了。
夸赞道:“叶郎君真是好画技啊!这竹子画的苍翠,还有点点甘露,被风压的弯了腰却依旧挺立,好!”
叶家川没想到这人还懂画,他现代的时候,空闲下来就喜欢练书法画水墨画,这一手丹青的功夫,还是很不错的。
可惜他闺女不太喜欢,准备来说不是不喜欢,是不感兴趣,更喜欢去研究植物什么的。
“曹大人可别夸我了,今日来是有话想说吧?”
叶家川直接开门见山,也不兜圈子了,大家都是聪明人,有什么话直说好了。
曹清兮笑道:“我看叶郎君字迹也好好看,想来是经常练字的,这没有十几年的功夫是做不到的。
你能有如此毅力,有没有想过进朝当官?”
主题来了。
叶家川挑眉,没想到这曹大人是来劝他科举的。
“想过,但可惜叶某的底子实在太差了。你也瞧见了,我先前就是个农户,字可以自己练。但这书可没处寻,许多文学典故我都没读过,这样子如何去进朝当官?怕是第一轮就被筛下来了。”
曹禺一想,确实说的有道理,论起叶家川身上的短处,恐怕就这一点了,书读的不够多!
在现代还是老师的叶家川……,读了这么多年书,来古代竟然算个半吊子。
没法子谁让古代的书全是古书呢!
还是那种连标点符号都没有,全靠自己断句,满页都是密密麻麻的字儿,看的人眼睛疼。
而且还是文言文形式的,他想要理解还得自己拆开读,把字词意思给搞懂啦。
这来了古代两年,不是流放就是干农活,还得顾着田,看着家里人,研究书本的时间不多。
再说了,这参加科举的人,哪个不是十年寒窗苦读,像是富家子弟,还会读杂书,普通人买都买不到,这差距不就出来了。
教学资源不一样,何况他还少了这么多年,哪里能比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