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的季节。
这时候可没有收割机,田里的麦子眼看着变黄了,成熟了。
种地的,就盼着风调雨顺,到收获的时候,千万不能下雨。
麦子成熟了,天要是一下雨,这麦子就没法收了。
你冒雨收割上去,也没地方烘干。
潮湿的麦子堆放在一起,就会发热发酵变质。
你要是不收割吧,在地里浸透了水麦子几天时间就会发霉。
所以最期盼的就是收割的这前后个把月不要下大雨。
尤其是收割的这前后两星期,顺顺当当的把麦子收上来。
顺顺当当的晒干入库,然后谁也不拦着你下不下雨了。
到了收割的那天,队长一早吹响了哨子,集中了所有的劳动力,在队部前面的晒谷场上讲话。
不讲点啥显不出队长的权威嘛,别拿队长不当干部哈。
说到晒谷场,很多人在公路上晒粮食。
发生交通事故后,有些大善人就开始说要理解农民的苦处。
没有晒场只能晒在路上,似乎把责任都归到政府头上了。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瞎喷谁不会呀。
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呢?
每个生产队队部周围都有一片晒谷场,平时种些杂粮,像萝卜、红薯之类的。
对土壤要求不高,收成快,前提是要能在夏收秋收之前就成熟。
收上来之后,眼看着就要收粮食了,开始把晒场平整,洒水,老牛拉着石碾子开是一遍一遍的碾压。
直到地面结实光滑,中间高周边低,便于排水。
这块晒场就用来脱粒翻晒的,只是后来分田到户了,晒场也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到户了。
开始几年还好,到90年代中期向后,大家都互相置换。
我给你晒场,你把你家大田分一点给我的,把晒场硬生生的翻耕了。
于是就再也看不到晒场了,这能怪政府嘛?
晒场上的之前长的东西已经全部收掉了,也平整的差不多了。
安排一个人牵着老牛今天再次碾压一遍。
其他的人都开始收麦子,学生今天也全部放假回来参加劳动。
麦子已经全部金黄了,连续几天的大太阳把麦穗晒得通透。
一阵风吹过,麦粒在壳子里面沙沙作响,跟那响尾蛇差不多。
妇女们一手拢住一把麦秆,一手挥舞着镰刀,咔咔咔的从根部杆子割断,随后放到身侧。
年纪大的就用提取扎好的稻草把麦秆分成堆拦腰捆起来。
男人们就扛着扁担来,把麦捆挑回晒场上。
扁担两头拴着麻绳,下面挂个木叉钩子,钩住麦捆上的稻草绳子,然后晃悠悠的往回走。
力气小的挑四捆,力气大的有人能挑八捆。
学生负责在后面提个篮子。
发现田里面有漏掉的或者掉下来的麦穗,就捡到篮子里面去,做到颗粒归仓,一点也不能浪费。
像林峰这样还没上学的小家伙们,也干不了什么大活。
就把地头摆着的茶水桶里面的凉开水用水舀子端给干活的人。
大热天的需要的水分特别多,可不能让他们中暑了。
林培培这样岁数的有四五个,他们什么也干不了,就坐在田坎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