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的金顶寺与万佛顶相邻,这里山高云低,景色壮丽,在寺内可观看峨眉四大奇观——日出、云海、佛光、圣灯。
作为峨眉山群寺之首,金顶寺在峨眉山的地位始终是擎天一柱。
金顶寺的最高处,有一座稀有珍品,称作“金顶铜殿”,上为重檐雕甍,环以绣棕锁窗,通体皆用铜件焊成。
屋顶檐瓦馏金,在阳光映照之下,金光闪闪,迢耀百里,金顶寺因此得名。
铜殿内置普贤骑象铜像,高5米多,两旁陈列24尊铜佛,门枋阴刻“云栈剑阁”和“峨眉山道全图”,四周铜壁上刻有经文和佛像万尊。在铜殿外还树有铜塔和铜碑。
有趣的是,大多寺庙大门都是朝南的,而峨眉山的寺庙,大多都是朝东的,唯独这金顶寺的大门,却是朝西的。
据说从前川藏来的信徒,来峨眉只礼拜金顶,因为释迦牟尼的故乡在西方。
和往常不同,今日的金顶寺并未接待香客,但寺内却全都是人,几乎到了针扎不入、水泼不进的地步。
大殿之外,两方人马正在对立,靠外的,是一群道士,靠内,则是一群秃……和尚,双方手持兵刃,互相对峙。
战况似乎一触即发。
李逍遥与韩灵儿此时就藏在人群之中,两人皆乔装打扮,一身常服,而且都被背着一把剑,仿佛峨眉派中之人。
峨眉派除了佛道两教外,也有世俗门派,因此,两人的打扮并不突兀,隐于人群之中,犹如看客。
自从那日决定要帮苦庵后,众人便商议好了对策,公孙越等人带着七秀门人,大张旗鼓出山,然后悄悄隐于附近。
而李逍遥、韩灵儿与岳凌华则来到苦庵,劝说灭绝师太。
只是,众人还是低估了灭绝师太的决断,面对峨眉派佛门的存亡时刻,她果断站在了金顶寺这边。
于是,到了第二日清晨,玄真观对峨眉山所有门派发出召集令,将所有人都着急在了这金顶寺内,要召开峨眉派大会。
当然,名为大会,实则逼宫,独孤一鹤,这时在向所有峨眉派门人,发布最后的通牒。
此时太阳已经升到了头顶,正值正午十分,就在这时,一人走到了两方对峙人群的最中间。
只见此人同样一副道士打扮,束发盘髻,头戴玉质五岳冠,身着一身青色道袍,青色象徵青龙,主东方生气,五行属木,看起来,应该是道教始祖东华帝君的流裔和传人信徒。
老人三尺长须随风而动,看上去真有离尘脱俗、飘飘欲仙之感,但那一双眼睛却破坏了这种出尘之感。
那是一双独特的眼睛,眼神中包含了太多道士不该有的情绪,桀骜、狂妄、得意、严肃等等,种种情绪汇聚在一起,让人一眼难忘。
“阿弥陀佛,不知独孤掌门,带着这么多人,来敝寺有何贵干啊?”金顶寺高僧,金光大师的师弟,金容法师,此时站了出来,双手合十,对独孤一鹤问道。
“行了吧,金容,我今日能够来这里,就是最后通牒,什么客套话全都到此为止,让金光别躲了,我今日只要他的答复!”独孤一鹤的语气不容置疑,看起来,完全是孤注一掷!
“阿弥陀佛!”这时,人群中传出了一个声音,原本挡在前面的众僧弥向两侧退了几步,一位老和尚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这个老和尚头顶锃光瓦亮,上有数枚戒疤,一脸胡须到胸口,却早已花白,披着一件鎏金冰蚕丝大红袈裟,双手合十,对独孤一鹤鞠了一躬,说道:“独孤掌门,自晋隆安三年慧持大师从庐山入蜀,在这峨眉山修建普贤寺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全山大小寺庙数以百计,上千年都是如此过来的,独孤掌门又为何要强求统一呢?”
“哼,说得好听,放眼天下,有哪家门派如同我峨眉一般,门内派系丛生,各成一派?若是太平时日,尚且好说,可眼下正值大争乱世,若我峨眉无法内部同仇敌忾,拧成一股绳,如何在这世上存活?非要闹到身死道消、峨眉除名,诸位方有悔意不成?”
不得不说,独孤一鹤这话说到了在场不少人的心坎里,不光是独孤一鹤身后的一些道士投向赞许的目光,就连一些和尚,都忍不住点头。
面对峨眉派内部的派系丛生,事实上,独孤一鹤从来都不是第一个想要统一峨眉派的人,历代中都有这样的人出现,想要将峨眉派整合在一起。
毕竟,大家都知道,如此碎片化的峨眉派,很难在武林中发挥出自身应有的影响力,若是能将全派真正整合在一起,那么实力将超越其他四派,直追少林、武当,成为天下第三大门派。
可惜,历朝历代的先行者,都因为各种事故,最终功亏一篑。
而今日,在独孤一鹤如此强势之下,不少人都看到了峨眉山一统的希望,峨眉派涅槃重生之日,就在今天!
“阿弥陀佛!峨眉派一统我从不反对,只是独孤掌门,你真的是为了峨眉吗?牵扯入李唐、武周的国家之争,实属犯了江湖干涉朝政的大计,你如此做,不但不会壮大峨眉,反而会给峨眉带来灭顶之灾!”
金光大师也是绝顶聪慧之人,他知道一统峨眉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仅凭自己之力想要阻止,无异于螳臂当车。
因此,金光大师果断改变思路,将问题的着重点放在了独孤一鹤的私心之上。
要说独孤一鹤真是一心为了峨眉派,只怕有不少人都怀疑,尤其是当金光大师将独孤一鹤与李唐不良人的合谋讲出来,更会令不少支持独孤一鹤的人,望而却步。
毕竟,统一峨眉,有利无害,但要是勾结李唐余孽,造武周的反,那性质可就变了,江湖对抗朝廷,天然的处于劣势。
果然,金光大师此言一出,不少人都面露难色,心生退意,说白了,大家愿意一统峨眉,但却不愿建立在造反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