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先给蔡氏行礼问好,然后对叶雅玉招手:“五妹妹,来,过来跟我们说说话。”
叶雅玉瑟缩了一下,紧紧揪着蔡氏的衣服,脸恨不得埋到她背后去。
蔡氏看了叶雅茗一眼,淡淡开口:“三姑娘,不必了。”
叶雅茗不是个爱管闲事的,见母女两人这样,她朝蔡氏笑了笑,道了一声“好”,便没再多事,转头去跟叶雅清说话。
叶雅清比叶雅茗大半岁。因为叶雅茗与宋易风订亲,宋易风一路考上秀才、举人,显得十分优秀,且还是读书人,平白比商贾高出几个层次去,有二房这门亲事作对比,陶氏这些人挑来挑去,想挑个比宋易风优秀的女婿,愣是没挑到合适的。
因此叶雅茗今年十五岁半了,还没订下亲事来,陶氏自她及笄后就急得满嘴都是燎泡。
叶雅茗要退亲的事,除了叶崇明老夫妻俩,以及叶鸿盛这个亲爹,还有俞嬷嬷、夏嬷嬷,就没人知道了。
因此陶氏现在还比照着宋易风来挑女婿。
最近媒婆终于给扒拉出一个愿意跟叶家议亲的与宋易风同一届的青年举人,陶氏甚是满意。
这门亲事都快过礼了,因此陶氏才在这次家族聚会时说出来。
“……他家就是人口多些,四代同堂,二十几口人,不过人多有人多的好处。有什么事情,大家互相帮衬一下,什么难处都没有了。”陶氏言笑晏晏地对尹氏道。
“对啊对啊,就像咱们家,人口也不少,这不是挺好么?什么事都有人操心,是最好不过的了。”尹氏脸上堆笑,嘴里捧着场,心口却抽抽地疼。
丈夫去桐乡前就跟她说过宋易风的不妥之处,让她对宋家那边留个心眼。
这段时间她便派人去打听,果然打听到一些不好的消息。自打宋易风考上举人后,余氏在跟邻居相处时,自恃新邻居不知道她家底细,又想抬举自家,话里话外都流露出看不上叶雅茗是商贾之女的意思来。
这让尹氏憋屈得慌。丈夫这段时间不在家,她都不知道应该找谁来吐露心中的气愤与忐忑。
跟婆婆、妯娌说吧,宋易风可是她亲爹尹德安看中后作媒的,宋易风这个未来女婿也一直是她在婆婆和妯娌面前挣面子的砝码。
这会儿宋家不妥当,不光她自己的脸皮,便是她亲爹的脸皮也要被撕下来。她实在没勇气说出真相,自掀脸面。
跟最近一再被公公夸赞有大智慧的女儿说吧,说了之后怎么办?退亲吗?不退亲的话,女儿以后还怎么会余氏、宋易风相处?而退亲……公公和大伯肯吗?
总之这就是一团乱麻。
这件事存在尹氏心里,让她这段时间吃不下睡不着。要不是每天忙着帮着制茶,让她分散了些注意力,没准叶鸿盛还没回来她就要病倒了。
叶鸿盛只透露些风声,让尹氏自己去查证,就是想让她知道这是真的,不是别人嫉妒她有个好女婿,胡说八道造谣的。
昨日回来知道妻子已相信了宋家不妥当,这才又放了个消息,说叶崇明已知道宋家不妥当,又鉴于叶雅茗智慧过人,打算退亲,并给她招赘。
这个消息又让尹氏昨晚辗转了一夜。
这会儿听大嫂说叶雅清也要跟举人订亲,还说那人跟宋易风是同一届的举人,她心里真是五味杂陈,完全就是一团乱麻。
偏她还得强撑着不让陶氏等人看出端倪,实在是辛苦。
叶鸿盛可叮嘱她了,这事关系重大,不到最后关头,不要跟任何人提起有退亲的打算。
尹氏生性要强,也不愿意让人看她笑话,自也不会跟人说这事。
四太太章氏惯爱捏尖要强的,很看不得陶氏得意,坐在一旁佯装好奇地问道:“那汪举人年方几何?家里是做什么的?”
听到这问话,陶氏的笑容微微一僵,旋即若无其事地瞥了章氏一眼:“四弟妹问得那么清楚做什么?等清儿的亲事定了,到时候你自然知道了。”
章氏撇了撇嘴。
她之所以问这话,自然知道一些情况,毕竟这门亲事,陶氏已跟媒人商议好一段时间了。
之所以一直没有定下,是因为这个汪举人已有二十三岁了,是个曾娶过妻子的男人。不过他的妻子在怀第一胎时难产,一尸两命。
也就是说,叶雅清要是嫁过去,就是续弦。
而且那汪举人除了是个举人外,再没什么优点。那尹氏的父亲尹秀才没考上举人,还弄了个私塾赚些银两养家呢。可汪家人虽也家有薄产,却端着读书人的架子,平日里不事生产。
好在汪举人的父亲汪童生生了四个儿子,除了汪举人,其他人都止位于童生或秀才功名。
他们靠着“书香门第”的牌子,娶的都是富商的女儿。汪家人靠着儿媳妇们的嫁妆过日子,倒也过得下去。
这不,举汪人的前妻就是个小盐商的庶女,难产而亡后不光给汪举人腾了娶新人的位置,还把那丰厚的嫁妆白白送给了汪家人。
汪家人之所以托媒人说到叶雅清身上,不过是觊觎叶雅清嫁妆丰厚,以及她是茶商巨富叶家长房嫡女的身份。
等以后汪举人需要钱参加科举的时候,叶家还能眼睁睁看着吗?他们可是每年送几百两给宋易风花呢。轮到他这个长房嫡女婿身上,只有更多。
这样的人家,在章氏看来跟那吸血的虫子也差不多。偏她这貌似精明的大嫂,就跟得了眼疾一般看不清,非得跟二房比,不惜送女儿做填房,也要找个举人女婿。
简直可笑!
而这门亲事,叶雅茗是知道的。
因为上辈子叶雅清就嫁给了汪举人。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叶雅清半年后就会出嫁。而上辈子因为宋易风说要考上进士后才成亲,所以原主又在家里呆了差不多三年,直到过了十八岁才与宋易风成亲。
故而叶雅清婚后的生活,以及汪家人的情况,原主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