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陂之会后,夏侯惇督诸军还寿春而后徙屯召陵,张辽率军驻屯陈郡,徐晃率军原地驻守,而曹操则率领曹休、许褚诸将并禁卫军返回洛阳,之后会调了臧霸所部及曹操当年打天下的根本——青州军,一起驻扎于洛阳周边。
这些曹操的布置,倒是颇堪玩味,这个时候的曹军分布地图,曹仁率领襄樊军势,驻守南阳、南郡之间;张郃、曹真、曹彰、郭淮、曹洪驻军关中;其余名将大军尽在洛阳所在的河南郡、召陵所在的颍川郡及陈郡周边地区。
倒是邺城一带并无精兵强将,距离邺城最近的已是代郡驻军,但是调集也是颇为需时,若然邺城有变,留守邺城的曹丕手上就只有一些州郡之兵可堪调用的了。
曹操的这番编排,除了荆襄一线和关中一线留有重兵分别防备东吴和蜀汉之外,可谓将麾下所有能够调用的精兵强将全部汇集与自己所处的洛阳周边,对比一下兵力异常空虚的邺城东北一线,真的是有点不可思议啊。
而这个时候,东吴才刚刚背盟插了蜀汉重重的一刀,双方可谓正是水火不容的时候,正在互相防备,荆襄一线及关中一线可以说是相当平稳的了。
偏偏在这个敌国没什么可能发动战争的时候,曹操却是频频调兵,很明显是将有什么大动作,加上之前召见夏侯惇时有不同寻常的亲密举动,很多人都会猜测曹操如此集结兵力,无非就是针对国中第二大的势力——曹丕了,看来曹操确实存了废掉曹丕的心思了。
但是戏剧化的情节(犹如后世一些豪门争夺家产的剧情一样)这个时候却发生了,曹操调集完各路大军,返回洛阳之后,不久就重病缠身,于是就急召曹彰从长安、曹植从邺城赶赴洛阳。
而身为曹操正牌继承人的曹丕却没有得到传召,虽然也能以曹丕需要镇守魏国都城邺城为由说得通,但是传召次子、三子(曹操长子曹昂早于当年宛城之战的时候战死了,曹丕就是现存的长子)到自己身边,不传召长子,又调遣精兵强将拱卫自己周边,怎么说也有点诡异。
更诡异的是,在曹操逝世前两年(建安二十三年即公元218年)颁布的《终令》以及曹操逝世当年(建安二十五年即公元220年)颁布的《遗令》,虽然对自己身后之事,包括墓葬、妻妾都作出了安排,但唯独没有只言片语交待最重要的事,那就是自己的基业由谁人继承,魏王之位传于哪个儿子,莫说文字了,就连后来与刘备白帝城托孤之言类似的记录,也一概没有。
就算有人要说太子之位既定,自然是按照规矩办事就可以了,不用特意交待了,但是如果连后世诸多皇帝临终说得最多的那句“传位于太子”也没有的话,也未免太说不过去了。
故此虽然曹彰、曹植两人未能在曹操逝世前赶到洛阳,但是曹操病逝后,曹彰在洛阳见到曹植,便说道:“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结合曹操没有遗命让曹丕继承魏王之位,或许是曹彰得了曹操的密令也未可知。
只不过这个时候的曹植意志消沉、无心争夺,只有曹彰独力积极索要曹操玺授欲举大事,加上曹休、夏侯尚、贾逵、司马懿、桓阶、陈群这些一直随曹操在洛阳的文武,都支持曹丕继位,就算臧霸所部及青州兵有所骚动,也被一一平息下来。
而邺城方面,虽然城中大部分官吏得知曹植被召往洛阳,曹操又没有明确遗命让曹丕继位的消息后,都纷纷暂作壁上观,不明确表态支持曹丕继位。
只有陈矫、和洽、司马孚(陈矫为陈群举荐,和洽曾进言救毛玠,司马孚为司马懿之弟)力排众议,准备宿卫、典礼,以卞王后令策太子曹丕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