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细思极恐的事。这么说,长者也好创立者也罢,他们都干着清除的事。
数字是冰冷的,有时也是真实的。第一代机器人,早已经被历史淹没了。甚至没有人去追忆他们,祭奠他们。
现存的只有部分影像图片与相当简短的文字介绍信息了,这个不由得让人起疑。老高能得到的也就到此为止。
如果数量少,是无法保存的理由,那么初代量产型号他们应该能保存下来。
不同于试验室中的机器人,最后量产的机器人那是大型工业化的产物,数量庞大规格统一,最后又世界各国连续生产了几年。迄今已无法去统计当时确切生产过多少人工智能机器人。
现在官方只有一个笼统的数据,说当时大约生产了两千万台左右。还左右,到底这个左右是多少人,有没有一个偏差的尺度?谁又能给出正确答案。
当年老高看到官方的数据,不过是一笑而以。
尤其是官方,统计不过是一个数字游戏而以,真的假的还不是统计者们自己说了算。一个数据不过是给上面看的,只要上面认可他的数据就真实有效。
自己之前所有翻阅的信息,真的没有今天听到的消息可怕。因为老高更加的确信,长者正在预谋更大的计划。
老高对当年之事,那是如数家珍。当然这是在没有小开心的情况下,对方是当年所有事的亲历者,他的讲述可比任何一本书介绍的还要精确。
小开心讲了当年他所知道的隐情,小开心说的初始的第一代机器人,他是指的是三种型号。初始为一个型号,第一代为一个型号,而机器人是另外的一个型号。
初始很好理解,就是试验室使用的型号,而第一代是工业化量产型号,这个机器人就是后期坊间的民用生产型。
应该说,也许除了神能造人以外,人类是第一次制造出,全新的生命体。这对整个人类或者是地球文明来说都是划时代的。
人类迈进全新的人工智能时代,所有的产生与设计也都是跨越式的发展。
当然这是用最严格最直接的界定方式去划分法,为了更简洁更方便的叙述,后期三个合并在一起,进行统一称呼。因为他们差别很小,后来人们还是将他们笼统的归结为一代。
当然这对机器人不算什么,他们可以通过大数据整理出一套完整的版本数据,问题是如此繁杂的型号不利于表达。还是得化繁为简,将他们统一到一起。
此分类,其实借鉴了人类的称呼方式。不管是亚洲人还是欧洲人,都会统一称呼为人类。这样免去了很多繁琐的分类方式。如果想去更细致的了解,可以展开二级分类,用逐次递进的方式解决了表述了困难。
起初针对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界定实在困难,因为你真的是没办法划分或是区别出型号之间的差异,世界各国产生的型号已经够专家头疼了,最后又出现一个坊间型号。坊间的版本,属于遐想版本。制作上的工艺水平是千差万别,形状也是千奇百怪。
是否是人型已经不重要了,有人的甚至只是个普通的扫地机器人。但是打开他的核心结构,竟然与已经研制成功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是一致的。
造成如此怪异现象出现还是要托人类的老爷们的福,他们想简单的改造自己的家用机器人,替代自己的繁重的劳动。
遐想版本出现后改造价格也是连续暴跌。普通家庭只需要节约一点生活上的开销,足够当时的改装费用。这样等于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混乱也就从此开始了。
遐想版本是由很多人工智能机器人,通过逆向工程仿制出的生产型号。机器人生升级机器人也是一种创举。大家都是
人工智能,改造相对容易。还有的更加直接,是通过自身型号特点,测绘出模仿型号。
无任何监管的情况下,型号与版本,简直是多如牛毛。最后出现了,一家一个样,一个机器人一个样的混乱情形。你说,如此乱,谁又能统计出一个详细数据。
当时试验研制成功后,消息很快公之于众。
由于仓促,应该进一步完善还没有完善,他们便被推向生产线。
试验出品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第一代生产型号。即使是最后量产型号,他们的技术与试验室中的技术保持的极为近似的联系。
由于受当时的技术限制,生产型没有作过多的改进与修正,因为想要去改进需要付出大量时间与金钱。此时他们已经没有时间更没有钱作为后续的研发支持,试验室需要立即回流资金以保证试验室继续的工作下去。要不然,试验会很快倒闭。近在咫尺的胜利不能落于他人之手,迫于无奈试验室提前发布了成功的信息。
所以最后,保留了原型所有的毛病与缺点。故后人将他们统统的称呼为一类通病,戏称机器人当时总是会犯同一种故障。
他们很不完美,最常见的机械故障是经常发生,甚至有的运行一个小时,需要维护十几个小时。机体更是时常过热甚至是频繁死机,还会有烧融电路。故障迭出那也是家常便饭。
即使是这样,当时的人们还是相当包容了他们。
此类型号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他们性格更像人类,外貌体征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模仿人类。从动作到性格,可以说模仿的惟妙惟肖。
既然所有的都像人类,那么机器人也就继承了相对的不稳定的情绪,有人也愿意称呼他们为暴躁的一代。
从最像人到脱离人,这是机器人演变的一个必经的过程。
人们愿意制造出与人类一样的机器,越像越好。越像就代表你的技术工艺水平高。这是为了推出家用型而无奈的举措,因为你与普通用户讲技术如同是对牛弹琴,不如干脆的搞一个与人类一样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