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兰忘记了胖子的名字,感觉很尴尬,胖子却不是很在意。
因为大家都习惯了喊他“胖子”,也不知道是谁最先叫的。
也许是吴远中,也许不是。
没毕业的时候,胖子的同班同学,在猛然间,有时也想不起胖子的大名叫什么。
有时发试卷或作业的时候,一念名字:吴振坤。
大家也是反应半响,才能反应过来就是“胖子”。
胖子都习惯了,无所谓,大家知道他是“胖子”就行。
只见胖子笑了笑,朝李静萍和杨玉霞说:
“我叫吴振坤,你们喊我‘胖子’就行了。”
卫兰有点尴尬的笑笑,接着说:“对,吴振坤,他也是我当时最好的朋友。”
介绍完了,卫兰又对吴远中说:“三姐说张亮最怕你,今天看来果然是的。”
吴远中说:“是邪不压正,张亮这孙子,老是喜欢做一些偷鸡摸狗,上不了台面的事”
“碰到我们他就碰到克星了,我们专治这样的人”,胖子接话道。
李静萍问:“他很坏吗?”
“谈不上吧”,吴远中说:“就是喜欢一些小人行经,喜欢在人背后捅刀子。没事,你们离他远点就行了。”
卫兰朝她俩点点头,向她们表示:吴远中讲的没错。
吴远中又说:“他如果骚扰你们,让卫兰告诉我,我来治他。”
李静萍点点头,若有所思的盯着吴远中,有点看呆了。
卫兰故意咳嗽了两声,李静萍感觉有点失态,赶紧低下头,羞红了脸。
吴远中倒是没感觉到有什么,他问卫兰:“张亮找你们干嘛?”
“没事,我们中午在堤坝上,不是碰到了吗”,卫兰说:
“下午张亮来生产队开会,又看到我了,就过来打个招呼。”
吴远中点点头。
“张亮又跟你们吹牛了吧?”胖子问。
卫兰笑了笑说:“看来他喜欢吹牛的事你们都知道。”
“不是我们知道,是整个生产队都知道”,胖子说。
“我以为他说的都是真的,原来是吹牛呀!”李静萍说。
“他都说了啥?”胖子问:“我来帮你分辨分辨。”
正说着,吴远中看母亲来到了门口。
原来母亲活好了面,走到门口来歇歇,听到吴远中在女知青房间里说话。
她心里很奇怪:这远中刚才说来找人,又不找远芝,现在又在女知青房间里,难道他跟女知青也认识?
于是母亲就过来看看。
果然,吴远中在房间里坐着。
“妈”,吴远中说:“你怎么来了?”
“阿姨好”,卫兰和其她两个女知青也打招呼。
李静萍和杨玉霞有点惊奇,这竟是吴远中的妈妈。
母亲朝她们点点头,问吴远中:“你们认识?”
“妈,你不认得了?这是卫兰。”
吴远中指着卫兰说。
“卫兰?”母亲猛的一下没想起来,就感觉名字很熟。
“噢”母亲想了起来:“你不是转学走了吗?怎么这又回来了?”
卫兰走了上来,扶住母亲的胳膊,笑容可掬说:“我回来做知青,帮助咱们生产。”
“好好,回来好”母亲重复着说。
母亲又打量了一下卫兰,“啧啧”的说:“越来越漂亮了!”
卫兰低头笑。
吴远中说:“好了妈,别夸了,快去做饭吧,她们都该饿了。”
“好好,你们说话,我先去做饭”,母亲说着,走了出去。
母亲出去后,几人又坐下说话。
胖子问李静萍:“来,继续说,张亮这孙子到底吹啥牛了?”
李静萍先说:“他说他是生产队的干部,是生产队最年轻的干部。”
胖子摊摊手:“这是真的,不过这不算什么干部,他是生产队的出纳。”
胖子说的还是不错的,在生产队里,只有队长算是干部,他是由公社任命的,在编的脱产干部。
妇女主任也是公社任命,但他其实是半脱产的在编干部。
而会计和出纳,只是生产队任命。
找个识字的,记记帐,管管钱,不在编制内,不算干部,也不脱产。
所以在吴张生产队,只有张亮爸和三姐算是干部。
胖子本来想“打假”的,结果第一炮就没打响。
胖子有点不甘心,又说:“下一个。”
吴远中和卫兰只笑。
吴远中说:“算了吧,别问了,也许张亮这孙子,这回没吹牛呢!”
李静萍和杨玉霞听到吴远中和胖子一口一个“孙子”,也都笑了起来。
胖子想了想说:“你们再说一个,如果他还没吹牛那我就不问了。”
杨玉霞说:“他说他家有两辆自行车,整个生产队只有他家有。”
“坏了”,胖子心里暗想:“这说的也是真的。”
吴远中听到杨玉霞说上半句,就已经笑了起来。
卫兰看了看胖子的表情,知道吴远中为什么笑了:张亮说的又是真的。
于是她也跟着笑了起来。
这个问题呀,李静萍和杨玉霞也认为张亮是吹牛,不过他们认为的吹牛,跟胖子想的不一样。
她们认为张亮说的“整个生产队只有他家有”,这是吹牛。
因为在冰港,自行车已经是比较普遍的东西,基本上家家都有。
有的人家有几辆,这不稀奇。
而张亮说“整个生产队只有他家有”,这个让李静萍和杨玉霞觉得,有点让人难以相信。
所以她们看到胖子的表情,又看到吴远中和卫兰在笑,就有点惊奇了。
“难道是真的?”杨玉霞问。
她们刚从城市到达农村,尚未体会到,农村里的物资有多匮乏;
尚不知道,农村里的钱,有多难得;
尚没有经过,农村里的条件,有多艰苦;
尚没有参于,田间地头,进行劳动;
尚不知道,农忙的时候,倒底有多累。
她们到达生产队,才短短几个小时,
一切都还很新鲜,她们还是激情澎湃,还是诗歌田园。
她们还在憧憬着,到广阔的农村,大干一番。
目前她们看到的,人,都是充满善意。
看到的事,都是为她们好。
大家都很关切的问他们,“缺什么,少什么”,她们提出的条件,马上就能得到满足。
一切都很美好呀,比在城市里还在好。
她们还没有受到过农村生活的鞭笞。
但是不着急,很快,现实的生活就会让他们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