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李恪的声音非常小,但是依然被杨妃听见了。
杨妃脸色一变,质问道:“恪儿,你是不是还对帝王抱有幻想?你不是跟我保证过,安心做一个闲散王爷么?是不是听了什么人教唆?”
李恪的野心她当然知道,经过她的劝说,李恪答应他不在争夺帝位,但是李恪刚刚的话,让她知道李恪的野心并没有消退。
当初她嫁给李世民的时候,李世民只是秦王,她并不知道李世民以后会做皇帝,为了李恪的未来,对李恪的教导非常用心。
而她的另一个儿子李愔,启蒙的时候李世民已经是皇帝了,为了保护他,杨妃反而疏于教导,处处纵容。
李愔现在年纪不大,却经常惹是生非,即便如此,杨妃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反而是懂事的李恪让她头疼不已。
作为前朝公主,最能体会权利之路上的血腥,一旦失败,就会身首异处。
她没有什么野心,只想着自己两个儿子能安稳的活下去就可以了。
这么多年,前隋遗臣多次暗中传话给她,想要支持李恪争夺帝位,她从未理会。
现在见李恪又有这种心思,杨妃觉得很可能是那些前隋遗臣,暗中和李恪接触了。
“母亲,你既然知道争夺帝位的凶险,那你更应该明白,并不是孩儿不争,就安全了。”李恪看着杨妃说道。
他对那个位子并不是很看重,但是正如他话里说的一样,就算他不争,难道其他人就会相信了?
那么多前车之鉴,让他不得不争。
命运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一直隐忍下去,最后刀斧加身,怕是悔之晚矣。
“你争,你哪什么争?皇后娘娘宽厚仁慈,允许你和愔儿养在我膝下,也不曾对后宫嫔妃下过毒手,就人畜无害了?越是这样的人,用起手段来越可怕。你一旦露出想要争夺帝位的苗头,你以为她会放过你?”杨妃说道。
都知道古代一夫多妻制,其实古代也是一夫一妻制,虽然也有娶平妻的,但是正妻永远只有一个。
正常来说,小妾即便生了孩子,也没有资格扶养,都是由正妻扶养,这是正妻的权利和义务。
普通人家如此,皇室自然不用多说。
但是长孙无忌并没有这样要求,反而让他们的各自生母自己扶养。
那些生母早亡的,长孙皇后才会养在身边,视如己出。
但是杨妃知道长孙皇后并不是平常看到的那样人畜无害。
更别说有人和她儿子争夺帝位了,长孙皇后肯定会以雷霆手段,消除这种风险。
“母亲,朝中有很多前隋遗臣,看在母亲的面子上,他们自然会支持儿臣,为何不能一争?”李恪不服气的说道。
“闭嘴。”杨妃呵斥道:“这样的话以后不准再提。”
李恪头一次见杨妃如此生气,连忙说道:“是。”
杨妃看着李恪问道:“你是不是和他们联系了?”
李恪沉默不语,他有心争夺帝位,自然要有人支持,那些人主动靠上来,他自然来者不拒。
杨妃语重心长的说道:“恪儿,你以为那些人支持你,是因为心念前隋么?他们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支持你的。你不要被他们给迷惑了。”
如果那些前隋遗臣真的对隋朝那么念念不忘,那么忠心。
当初为何会投靠大唐?
隋朝灭亡的时候,以身殉国的并不是没有,那些人才是对隋朝忠心耿耿。
现在他们表明态度要支持李恪,只是因为他们在朝中失势,想等李恪上位,重新掌权罢了。
李恪不以为然,那些人有什么目的,重要么?
他现在需要有人支持,那些人不管带有什么目的,只要对他有所帮助就行了。
杨妃见李恪的表情,就知道他没听进去,有些生气的说道:“别的不说,你父皇正春秋鼎盛,但是那些前隋遗臣垂垂老矣,到时候早就化作腐朽了。那些人本就不得势,等老一辈的死去,还能有多少势力?你认为他们能帮你什么?”
“母亲,这些儿臣自然知道,儿臣现在只是想利用他们,培养自己的势力罢了。”李恪说道。
杨妃眉头一皱,呵斥道:“你怎么被鬼迷了心窍一样,你以为你父皇对那些人没有关注?你和他们来往的事,恐怕你父皇早就知道了。你父皇没有发作,只是觉得这是小事,如果你不知悔改,一门心思想在这条路上走到黑,到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你应该明白。”
“母亲,儿臣明白了,回头儿臣就与他们断了联系。”李恪连忙保证道。
杨妃见李恪这么说,神色缓和了不少,说道:“希望你不要骗我,你们有王爵在身,这辈子荣华富贵享用不尽,我只希望你们能平平安安的活下去。”
在杨妃看来,只要李恪和李愔没有争夺帝位的意思,就算李承乾继位以后,要清洗对他有威胁的兄弟,也只会清洗他的嫡亲兄弟。
为了显示帝位胸怀,李承乾不仅不会对李恪他们这些同父异母的兄弟动手,反而会厚待他们。
李世民不就如此么,四个嫡亲兄弟,除了李玄霸早夭,其他两个都被他杀了。
但是李世民对李渊的其他儿子,并没有怎么样。
李渊剩余的儿子,也有顽劣的,经常欺男霸女,惹是生非,但是李世民却对他们非常宽容。
杨妃有这种想法也没错,但是她望了长孙无忌。
历史上,李世民的儿子除了李治当了皇帝,其余的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
除了几个早夭的,李承乾和李泰两人被贬外,其余的儿子,在李治继位后,或因为造反,或被牵连,不是被贬为庶人,就是被处死。
虽然这些都是长孙无忌做的,但是没有李治允许,长孙无忌敢这样做?
并不是每个皇帝,都像李世民那样在乎史书上的名声的。
“母亲,孩儿明白。”李恪虽然不认同杨妃的观点,但是再过几天就是杨妃的生辰了,他并不想惹杨妃生气。
杨妃的话也引起了李恪的警觉他准备回头就和那些前隋遗臣表面断了联系,以后联络也要做的非常隐蔽。
杨妃见李恪终于回心转意,说道:“我见你都瘦了,在蜀地吃了不少苦吧?”
“回母亲,蜀地风调雨顺,少有天灾,百姓富足,儿臣并没有吃什么苦。”李恪笑道。
“没吃苦就好,这次你父皇恩准,让你年后再回封地。这段时间,你没事,多帮我教导教导你弟弟。愔儿随着年岁增长,愈发放肆了,让你父皇非常不喜,我怕长此以往,他会惹出大麻烦来。”杨妃说道。
她虽然希望李愔碌碌无为,又怕李愔太过顽劣,惹出祸事,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