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反派(121)
其实,自家的消息比钦差还要快一点。
知道赵祯即位之后,先是张耆、夏竦、陈尧佐、范仲淹、赵稹,都被罢免了。晏殊没被罢免,但是枢密使的职位也没他了!没几日,又把吕简夷给罢免了。
也就是说,刘太后在朝所用的宰相、副宰相全都被罢免了。
转眼,又提了几个人来,张士逊、李迪、王随、李谘、王德用,这些人也就李迪这个人,是真的听过,是他当年还是小官的时候,把觊觎皇位的‘八大王’给吓出了皇宫。而王德用呢,他是武将。这个她也有印象。
但是对于其他人,她真的不知道。
当然了,不得不说,大宋朝堂从来不缺乏文臣。他们各有各的能耐,确实最不怕没文人用的王朝了。
张耆这个人,废了就废了。
但其他人并没有一味的支持刘太后吧?大部分还都是愿意赵祯亲政的。这怎么一个都没留呢?
在桐桐抱着孩子要紧牙帐的时候,最新的消息送来了。
桐桐站在外面,将密信打开看了——赵祯废后了。
郭皇后还是被废了。
她拿着信都不知道该做什么表情了。郭皇后确实是有很多地方不适合做这个皇后,但这个皇后废的,确实是有些儿戏。
起因是尚美人在赵祯面前说郭皇后的坏话,还出言讥讽郭皇后,不知道怎么就被郭皇后给听见了。郭皇后是想扇尚美人一个巴掌的,结果赵祯凑上去劝架,皇后的手没收住,指甲把赵祯的脖子给划破了,有了两道血痕子。
赵祯没发作,只把尚美人给带走了。
而这个尚美人仗着皇帝的宠爱,不停的说郭皇后的坏话,刚好,宦官闫文应就煽风点火,说是:“平头百姓家,妻子也不敢打丈夫呀?官家九五之尊,皇后干这么欺负您,这还了得?”
这个闫文应呢,也不是善茬。他私下跟吕夷简关系挺好的,问题就出在郭皇后多嘴,在罢相的事上说了吕夷简一句坏话。最开始赵祯没罢免吕夷简,觉得吕夷简的心还是向着他的,但是郭皇后说,说着吕夷简不过是个两面派,左右能逢源。
赵祯一听,觉得郭皇后说的也有道理,紧跟着就罢免了吕夷简。
可随后,有谏官上折子,说是吕丞相这人还行,之前臣请太后还政,太后震怒,是吕丞相保全了臣。
赵祯再一听,又觉得冤枉了吕夷简,这就又把吕夷简给招回来了。
吕夷简这人呢,年纪不小了,心眼却真不大。他从闫文应那里听说是皇后说他坏话,才害的他被贬了一遭,于是,心里就记恨上了。
刚好,赵祯脖子上两道子血痕,再加上闫文应不住的在耳边嘀咕:“您脖子上伤成这样了,要是臣下要请见奏事,见了人,人家问起来可怎么说呢?”
煽风点火的,屁大点事,这就成了大事了。赵祯马上宣召吕夷简前来,跟吕夷简诉说委屈。
说皇后失礼,德不配位,不足以母仪天下。
吕夷简就说,“那就废后吧。”。
真要废,赵祯又犹豫,毕竟事关重大。
吕夷简就又煽动,“郭皇后为后九年,没有生下子嗣,后宫无所出。再说了废后这个事,也不是自本朝才有的,汉唐之时,哪个没出过废后的事呀?”
又举例子,说是光武帝还是汉代明君呢?郭圣通做皇后的时候不过是抱怨了几句,有了怨怼之心,不也被废,册立了阴丽华为皇后吗?跟郭圣通比起来,皇后都对您动手了,这还不严重吗?
言下之意,废后不废后的,并不是评价一个帝王是否为明君的标准。
汉武帝废了陈阿娇,不妨碍他是雄主明君。
光武帝废了郭圣通,一样是中兴之主。
唐时唐高宗废了王皇后,但总的来说,李治一样是一位守成之君。
所以,废后真的没那么大的妨碍。
于是,赵祯决定废后。
桐桐把四爷请出来,将密信给他看,“郭皇后被废!”
四爷将信接过来,正如吕夷简所言,废黜皇后,确实不能说明什么。但是因此造成的结果是范仲淹不仅被罢辍才升起来的副宰相之位,还被贬出京了。
是的!以范仲淹为首的好些官员,反对赵祯废后。
那么些人全都跑到宫门口跪着去了,说是此事‘累及圣德’,为什么官家不能听听谏官的谏言。
可赵祯防着有人阻止,先一步下旨了。这些人去拦也没拦住,旨意已经下了。
废后诏书上说,郭皇后自知没有子嗣,自愿废黜后位。改封净妃,又赐道号清悟,令居长乐宫。
而后,圣旨又斥责范仲淹和孔道辅,说是‘伏阁请对,盛世无闻’。
意思是:你们跪在宫门口要面君,不见就不走,这样的行径,在盛世闻所未闻。
而后又说,此‘行径冒昧,殊失大体’,于是,范仲淹和孔道辅被贬谪出京,其他人被罚俸半年。
对桐桐来说,她这会子想的是:我得写折子回京,我得为郭皇后说话。
“自来,她待咱们还不错。虽不适合做皇后,此时我上这个折子,也不合事宜。但该说的话我还是得说。”
四爷想的不是这个,他是觉得自己这半年一直在想:闹不好范仲淹的新政要提前了!
如果提前,他还是得支持,若是能推进新政,对大宋来说,依旧是好的。将来的事并不与这次新政相矛盾。
嘿!准备了半年,从东到西的跟属下都把思想统一起来了,结果范仲淹因为废后的事蹦跶出来,被一贬再贬,啥时候能起复,谁知道呢?
“这个吕夷简呀!”四爷将密信收了,他也再想,这接下来怎么办呀?
桐桐却说她的,“我还是得上折子……”她记得郭皇后好似是被毒死的,在赵祯想起她,她说回宫必须再为后之后,她就离奇的死了,疑似被毒|死的。而今不能保她的后位,相交一场,总得保住她的命吧。
四爷拦住了桐桐,“这件事呀,赵祯办完就后悔了。”他现在处于一种刚刚触摸皇权的阶段,尚在摸索。是长期被压抑的一种释放,其中的利弊他回过头想想就明白了。
要不然,他后来为什么对郭皇后心存歉意呢?
废后的过程中,臣子、近侍、爱宠的种种挑拨,激起的是他的情绪,一时之间门失去了理智和判断。
废后这件事,对赵祯来说,是一次成长。
桐桐就说,“可代价是皇后被废了。”
四爷就道,“要想保住郭皇后,只能温言劝导赵祯,不能再横加指责他。否则,你越强硬,郭皇后越危险。那宫里不止赵祯,害怕郭皇后起复的人多了。郭皇后现在是什么也没有,真就能一不小心把命丢了。”
桐桐想了想,“我给杨太后写信吧。”
杨太妃成了杨太后,因为刘太后去世前有遗命,要求赵祯奉杨太妃为太后。这位小娘娘性子宽和,看事也通透,“我写信给杨太后,请她照佛。”
杨太后收到信的时候都已经入冬了。
她拿着信看了几遍,跟身边的人说,“桐儿甚为恼怒,对官家也颇有微词。言下之意,是说后宫之争,说到底不过是妻妾争风吃醋,男人掺和在里面干什么?若非他护着妾,何以能伤着龙体呢?若非他拿着家事问询与朝臣,事情何以闹的那般大?又说了吕相的不是!说是老道之人,怎生做出这样的事呢?本该劝谏陛下不要流连后宫的,却反倒因后宫纷争以主导废后,岂不荒诞?”
近侍如何敢应话?只说,“郡主……向来直言快语。”
“郭净妃以前待她亲厚,她便念恩。特意写了信来,一则是告诉我,后宫这些美人该防着;二则是说,官家身边的宦官又拨弄是非之嫌;三则也是说,前朝后宫一旦串起来,就能惹下天大的祸事。四则,是为郭净妃忧心,怕她再因鲁莽,丢了性命。托我照佛!也说了,郭净妃千不好万不好,对官家的心是好的。”
说着,就见信递给亲随,“去吧!送给郭净妃,叫她知道她错哪了。另外,炭火、被褥、衣饰、用具,只较之皇后次一等。从贵妃例,予以优待。”
是!
而赵祯手里也拿着雍郡来的书信,是四爷亲手写的。他没指责赵祯哪里错了,只说他在雍郡的情况,说党项告回鹘的状,女真又与雍郡的契丹人起了争执,每个人说的都可有道理了,但每个人都从他们的利益出发,想来左右他这个雍王的想法。
赵祯看着信,缓缓的放下。他懂这个意思了,雍王是说,废后的事上,被人给左右了。
是啊!废后之后,他就回过味来了。
这件事上,从尚美人、到闫文应、再到吕夷简,都存了私心。尚美人讥讽皇后,本是尚美人的不对;闫文应勾连外臣,亦不是一个宦官的本分;吕夷简一个老臣,私心占了上风。
而朕,亦是被情绪所左右,一时冲动办下了这个事。
说到底,皇权的厉害,自己是第一次这么清晰的感知到。
也第一次这么清楚的知道,原来皇帝真不是那么好做的。有时候心里稍微有一丝偏颇,就要出大事。
尤其是吕夷简,这么一个老臣……
由此可见,不管这个臣子他的功勋有多高,能力有多强,官声有多好,自己对他多偏重一分,那么,很可能对此人的判断就多一分的失误。
意识到这一点了,他就思量该怎么办。
对吕夷简这个人能马上再罢免吗?不能!朝令不能夕改。
这么想着,他就坐下回信,在信里他也坦言他的过失……:,,.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