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本人也是天纵奇才,不仅拥有极为强大的感染力和思想水平。
在科学和技术方面也是千年难得一见的奇才。
在力学、数学、光学等种种学科都创下旷古烁今的成就。
而且还是一位天才机械设计师。
研发了许多用来攻城或守城的器械,外加许多生产所用的器械。
就连被誉为工匠鼻祖的鲁班都略逊一筹。
后世的墨家之所以衰退,除了皇帝出于统治稳定性予以打压之外。
更大的原因还是墨翟对墨家的意义实在太大。
随着墨翟的去世,墨家也再无人能重现当年的盛况。
要知道,墨翟可是能靠个人魅力,便引得大量各行业的俊才不计代价的追随墨子,共同为了理想而献出一切。
但徐风越听越不对劲,怎么感觉对方好像是在强行套近乎,拉家常,找共同点?
谁知道钱易果然直接说道:
“长老希望鸿羽先生能加入我墨家,扬我墨家学说,并助我墨家学说成为显学。”
徐风不用思索,便直接准备开口拒绝对方。
这时一旁的杂家吕方,显得却是更加着急。
“鸿羽先生不必急着回复,不如再考虑一下我们杂家?”
“自鸿羽先生出山以来,所用政法皆不拘一格。”
“兼儒墨,合名法,百家之道无不贯通。”
“此正是我杂家的同道中人。”
杂家代表人物,便是秦国权相吕不韦。
流派最大的特点便是不局限于一家之言,而是从百家之中提取精华。
融合各家长处与特点,统合而成杂家。
“我门中众长老一致公认,先生才是继承我杂家真意之人。”
“若是先生愿意,不必加入杂家,只须扶持我杂家成为显学,传扬后世。”
“我杂家五千弟子,愿出山相助先生匡扶天下,一展抱负!”
五千弟子,那就是五千名接受过教育的精英人才。
哪怕不算杂家拥有的财力、人脉、权力。
就单纯算上这五千名接受过教育的人才,就足以令天下任何诸侯眼红不已。
之前徐风也再三理解了在古代,一个会认字读书,学过不少知识的,还有思想的文化人是多么珍贵的存在。
看着徐风颇为意动,钱易也是心里一慌,直接把自己最后的底牌丢了出来。
“先生请我听我说。”
“我墨家长老们已思虑再三,墨家巨子之位已空悬百年之久。”
“若是先生愿加入墨家,率领墨家恢复太平治世。我墨家诸流派愿奉先生为本代巨子。”
这时,就连徐风也颇为动容。
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什么王霸之气,路人一见便要纳首便拜,封其为主。
要知道,墨家虽然经过数百年的打压,声势绝对比不上当年鼎盛时期。
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墨家传人虽然不显于世,但对其学说有认可的人也不在少数。
至少钱易对自己所下过的政令如数家珍,对于自己拿出的各种发明也是了如指掌。
显然新野城中的墨家眼线不少,甚至可能自己视若珍宝的那些匠人里面,就有不少墨家学说的拥簇者。
要知道,加入墨家最多的两种人,便是游侠和匠人。
当年墨家游侠纵横天下,除暴安良,抱打不平,可谓是名冠天下。
而墨子本人也是工匠祖师,崇拜其技术的匠人不在少数。
其留下的传人,对于工匠发明的能力,自然也不会太差。
但很快徐风便冷静了下来。
虽然他看的出来,钱易并不是信口胡说。
他此来之前,估计门中长老已经和他交过实底。
但担任墨家之主,带来的权力和利益固然不小。
可相应需要担负的责任却也并不轻松。
要知道,成为巨子之后想让大部分追随者信服,就必须全盘遵守墨家的学说。
兼爱也许还好说,但非攻,可就难为坏徐风了。
仁爱大义,的确有助于攻取天下,但那也只是辅助作用。
若是没有强而有力的枪杆子作为辅助,只有笔杆子根本没办法攻略天下。
因此徐风片刻后便彻底想明白了,并做出了自己的抉择。
就在吕方一脸绝望,以为徐风被钱易给出的条件所吸引之时。
徐风却是缓缓开口道:
“多谢贵派的好意,我虽然对墨家不少学说颇为认同,对于墨子本人更是钦佩之至。”
“但我辅佐新野刘皇叔,乃欲匡正天下,总齐四海。其中不免夹杂王霸之学,岂能独尊墨术,重蹈独尊儒家之覆辙。”
实际上,天下根本没有完美无缺的学说。
任何学说哪怕再先进,也总有可以进步的空间,也需要考量是否要因时因地的产生变化。
独尊儒术,相当于全盘接受了儒家的缺点。
而独尊墨家,自然也等于将墨家的缺点无限放大。
吕方又重新燃起了希望:“鸿羽先生莫非是准备与我杂家合作?”
“不,杂家学说的确与我的主张有相同之处。”徐风摇摇头,说道:
“杂家之长在于融合百家精华。”
“但杂家之短,便是杂家并没有核心思想,只片面的提取百家的特点。”
“而且只是继承,并没有发扬,因此也难以跳脱出原有的限制,在他们的基础上另有突破。”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吕方、钱易两人能被委以重任,自然都是他们所在学派的精锐弟子。
甚至可能成为未来学派的掌舵人。
他们平日里对于自己所学的学说,自然是也产生过不少疑惑。
也都或多或少的察觉出自己学说的不足之处。
但他们却也因为时代的局限性,没办法跳脱自身的局限,寻找到更好更合适的道路。
如今看到徐风侃侃而谈,轻易指出各家学说的优劣弊端,不由得让两人暂时放下争执,用期待的眼神看向徐风。
“先生不肯用墨家,也不肯用杂家。平时对儒家法家等诸子百家之学,皆是一视同仁。”
“弟子新来问道,不知前路为何,还望先生赐教。”
两人此时终于对徐风信服,用后辈向前辈请教学问的态度,恭敬的向徐风请教。
“我欲建立的学说,将不限于一家之学,不再受门户局限。”
“以天地为师,以百家为用,以自然为器,以万物为理。洞察阴阳,穷尽宇宙,世间一切,尽在其中。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若通此学,儒道墨法不足论,唯求一理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