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报纸上写的,应该不难,就是要仔细照看,但如果朝廷保证一定会以市场价收,倒也是一个来钱的方式。”
“是啊,我家人多,地少,平时在村里种地花不了多少时间,只能来县里找活儿干,如果是能种棉花的话,按照上面算起来,种个两三亩地,一年可以赚三四两呢!”
“我平时在县里干活儿,一月也就赚四五百文,冬日更是没有活儿干,一年最多干半年,也才二三两银子,这种棉花还不错,能在家照顾孩子。”
“你们难道真的相信上面写的亩产?能有这么多?要知道荒地开荒出来,根本就没什么肥力,万一到时候没有这么多亩产,岂不是玩完了。”
“快看,这里登记了一个肥地的法子,真的有用吗?”
“还真是,试试看不就知道了。”
议论声在许多乡下出身的百姓口中讨论出来。
而城里住的百姓对这件事关注就没那么大了,他们本身经济来源就不在种地上,这么多年早就不会种地了。
不过对比起来,整个大楚,乡下的百姓在人数上至少占八成,就算县城里的住户,也都是有地的,因而这个消息还是传递得很广。
只不过,比起种棉花,烧肥料的法子显然更让百姓心动。
接连几日都有人在商议。
同时。
宣明帝也在当日下了早朝后,就安排了官员去外地负责建工厂。
同时,建造的工厂还有纸厂。
卫生纸跟便宜的书本纸张,也都是很赚钱的,因着是宣明帝强行安排的,朝中虽然有官员反对,但保皇派和中立派也不少,只有少数激动起来的人,不过是被触及了利益。
其中有的世家,本身就是靠高级的镇纸发家的,自然舍不得放开这里面的利益。
宣明帝一句为百姓读书识字,造便宜的纸,这些官员就算是心里后悔,也阻止不了他的行动。
宣明帝现在有民心!
且兵权还大多掌控在他手中。
哪怕兵部尚书叛变,兵力也不足以对付他。
民间的百姓果然因为造便宜纸张的事,对皇帝越发的满意。
而这时候。
早就开出来的永和书铺,也跟着火了一把,基本上只要家里稍微有点家产的,都去买了相应的书籍。
因为永和书籍的价格不贵,内容还特别适合初学者,哪怕是读书的三字经等书籍,也有了拼音版。
有了之前楚恒让宣明帝颁布的圣旨。
还真没有人干明目张胆的做拼音生意。
这可不就导致了永和书铺赚了不少的银子,光是一个月的流水,就直接把本钱都赚回来了。
当然,永和书铺这么火,还在于里面有夫子教一些简单的拼音认字的法子,只要买了书的都可以去旁听。
因而,永和书铺走上正轨后,赚钱就轻轻松松了。
这时候。
齐尚书跟户部侍郎张知一起出发,前往江南巡查去了。
如今已经快十一月。
京城还没有下雪。
但已经有些寒冷了。
不过,从京城往江南走,也会更暖和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