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鉴终于逃了回来,一路辗转找到了将军,并详细的告知辽西和蒙古方面的军情。
“形势对我们不利,我们吸引了蛮族的主力,哪怕我们打败了皇台吉。
但是以辽西的几处的便利,定然抢在我们前面占领海州。”
贾鉴如此说道。
“一切以打败蛮族为最先目的。”
唐清安沉思片刻,做出了决定。
他有金江军十二万,朝鲜军五万,合计十七万。
忠顺王有辽西军一万,国内援军五万,合计六万。
因此忠顺王想要拉拢蒙古六万余骑兵,以此达到十二三万军力,增加实力彻底稳住海州。
大战未决,现在还不是翻脸的时候。
只要能打败最大的强敌蛮族,是进是退,金江镇都游刃有余。
高达三十万的联军,如果上下一心进攻蛮族,那么蛮族必败。
而如果现在就开始了内斗,那么蛮族不一定败。
这一次都不能打败蛮族,将没有下一次。
因为国内的情况,已经不允许支持这么大的战事,朝鲜也耗尽了潜力,未来金江镇将要独自面对蛮族。
贾鉴明白了。
同时谢友成也收到将军的严令。
密切配合友军,以保障自身安危的情况下,不要和友军发生争抢地盘的事情。
这件事各军的将领不能理解,自己打生打死,难道便宜了外人吗?
而唐清安除了高层的将领,无法和全军做出解释。
例如根据金江镇机密的情报,国内民乱四起,等等方面的考虑,才认为目前用不着和友军消耗力量。
这些友军在辽东呆不住,大战一停,多半就要调回国内平乱。
有些事知道是知道,但是不能捅破。
捅破了形势就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忠顺王看来,就会认清楚金江镇确实有造反之心,精力也不会再用在蛮族上面。
虽然不满意友军的争夺地盘,但是各军将领,对军司的命令无人敢违抗。
更是因为平辽侯的威信,加以复仇的民心,前线各军都在奋勇前进。
而各处的友军,因为金江军的退让,获得了大量的地盘,也把心思都用在了战场上。
忠顺王虽然不满贾鉴的逃跑,但是对平辽侯的表现非常满意。
因此他带领锦州军和蒙古军,勐攻古城屯,东昌宝,东胜堡一带,准备断绝海州的后路和粮道。
此地带蛮族不敢失去。
皇台吉脸色发沉。
三十万联军攻打蛮族,威力已经逐渐显现,他虽然能对抗金江镇大军,后方各路却连连告急。
任何一路他都不惧怕,都有信心战胜,除了金江镇无法尽快的打败,而偏偏金江军又牵制住了他的主力。
“要么分兵,要么退兵。”
皇台吉拿不出主意。
代善为皇台吉提供了两条选择。
代善此人抗压能力不强,因此退让争夺汗位,但是不代表他的军事能力不强,反而从小随着老奴征战,是贝勒中最合格的将领。
现在的大汗是皇台吉,面对压力最强的也是皇台吉。
换做旁人早就已经慌乱无措,唯独皇台吉仍然做到当众应对自如,给众人信心。
代善没有皇台吉这么大的压力,所以保持了往日的镇定。
分兵。
那么主力就会有危险。
不分兵。
后方有危险。
退兵。
同样有危险。
唯有前进再前进,打败金江镇主力,那么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阿克敦,呼塔布,穆隆额,阿骨,隆仓,长库,场安,郎阿,阿骨。”
皇台吉是聪慧之人。
他看到了破局的点,但是需要有力的棋子。
蛮族强盛辉煌,征战各部,统一蛮族建立国家,靠的就这军中的将领。
不是自己这些贝勒,皇台吉十分的清楚。
每一名跟随父汗,如今成为蛮族顶天柱的大将,皇台吉都念到了名字。
众将面色沉稳。
“我们必须打败前面的金江军,不然我们有退回奴儿干司的危险,蛮国将不在存复。”
皇台吉起身,诚恳的看向这些人。
“蛮国不会消失,永远都会存在。”
阿克敦坚韧的说道。
他身旁的征伐一生的将领们,同样的神色坚定。
“那就狠狠打,一口气打败金江镇。”
众将领命,离开皇太极处,各回各军。
不日。
蛮族各军发动了勐烈的进攻。
随着皇台吉中军的前移,战场周边的两翼,乃至前军,都在步步前进。
金江军竟然被连连打退。
前番收复的地盘,大多都吐了出去。
蛮族各军征伐数十年,互相之间的配合,以及超然的默契,绝对不是旁人能比的。
唐清安出海八年,金江军的前身,金州军也才立军七年,扩充的金江军的多数士兵,从军也才五年,四年。
蛮族的老将领一动,其他的老将领就能明白其心意和作战思路,立马做出快速的配合。
阿克敦认为金江军的右翼,相对于来说容易击败。
金江军左翼军力太多,又有大周五万兵,就算战胜也很能扩大战果,反而击败金江军右翼。
不但可以突破防线,绕到金江军主力后方,以逼迫金江军撤退,为中军赢得大胜的机会。
好看的言情
彭大海却不是如此认为。
自己负责的右翼,处于山区之中,不惧大军的突进,稳打稳扎前进的十分缓慢。
一路进攻到了析木城,已经攻打了五日,伤亡不少。
是绕过此城,还是继续攻打此地。
他正思考着。
阿克敦全力进攻苇沟河西的金江军营寨。
守将陈锐带领金江军士兵,多次打退阿克敦,并把军情告知中军,请军司立刻做出安排,调动周边的友军包围此部蛮军。
竟然敢脱离大部来攻打他,对方的蛮将如何小觑自己,自己要把这一部蛮军彻底吃掉。
阿克敦控制着进攻的火候。
对自己的安危彷佛看不见一般,浑然不理会越来越多的金江军的部队,包围了他,并即将发动总攻
“阿克敦,好自为之吧。”
呼塔布和阿骨等人,明白阿克敦的心思,帮助他们吸引火力,几人因此带领蛮军从三角山翻越。
三角山山后又一小堡,名字也叫小堡子的兵堡,原来是在蛮族的手中,这回大战之初,被金江军夺去。
此堡的剁墙已经坍塌了一块,守军谨慎,让后方民夫运来了工具,简易的修葺了一番,防止敌人轻易的从此进堡。
守卫此堡的是金江军张九年,大军整编后提拔为哨官,带领九十人驻守此堡。
此堡的作用不是抵抗,而是为大军示警。
蛮族对此堡很熟悉。
十几名精锐的蛮族老兵,分成了三处,悄悄摸到兵堡下方。
一张用油浸泡过的牛皮,被拉成很薄,然后晒干后,继续刷一层油,再晒干。
最后制作成一张弹力极强的大牛皮面。
四个人各拉一角,一名蛮兵站了上去,手中持有利箭,已经搭在弓弦上。
几名蛮族兵默契的点头,随着点头的动作,手里的牛皮布开始娴熟的上下弹动。
而站在上面的蛮兵,也开始节奏的随着牛皮的摆动,而开始上下浮动身体。
“嗯。”
几人一声低沉的声音。
弹性极强的牛皮布,“哗”的一下弹起,上面的蛮兵高高的飞跃起来,竟然直接超过了剁墙的高度。
就在刹那之间,飞跃起来的蛮兵,第一时间寻到警戒的金江军,拉弓射箭行如流水一般。
“嗖”的一声。
一支利箭直插入金江军士兵的喉咙,无声的倒在地上挣扎。
那名金江军的士兵,捂住喉咙,发出痛苦的表情。
没有意外。
竟然成功了。
远处的蛮兵,快步的奔向小堡子。
睡梦中的张九年,被外面沉闷的脚步声惊醒,感到情况不对,立马大吼一声。
惊动了周围的金江军。
而数百蛮军已经涌入了堡中,开始围剿没有防备的金江军士兵。
张九年持刀打开木门,熟练的躲到一旁。
果不其然。
几杆长枪就捅了进来,不是他经验老道,这一下子就废掉了。
但是张九年不得不出去。
“啊。”
大吼一声,持刀往外杀去。
“点燃烽火。”
张九年一边往烽火台处杀去,一边奋力大吼,提醒他不知道状况如何的同袍们。
希望有同袍能点燃篝火,为山中大军示警。
这处兵堡在蛮族手中多年,堡内的布置都极为的熟悉,早就做了充分的计划。
既然突袭成功,定然不会让此地守军轻易的点燃篝火台
“点燃篝火。”
没有来得及穿甲,身上前后全部插满箭失的张九年,终于跪倒在了地上,嘴中还在喃喃喊道。
阿骨走到他的前面蹲下,认真的看着他。
“点燃篝火。”
张九年的童孔已经放大,嘴唇却还在闭合,但是已经没人能听清楚,他在说什么话。
“这是一名勇士。”
阿骨起身。
周围密密麻麻围上来的蛮兵们,满脸的震惊。
张九年扶着长刀,单膝跪倒在地,对着篝火台的方向。
蛮兵们开始撤出了此堡,所有的蛮兵都远离他,不愿意惊动此人的尸身。
密密麻麻的蛮兵,漫山遍野的往金江军方向而去。
这座名叫小堡子的兵堡,异常的安静。
“张九年。”
台下数千队长,被将军点到名字的张九年,异常的激动。
“九年,走啊,走啊。”
饿倒在逃离路上的老父亲,无力的挥手,让张九年继续往前走。
“九年年龄大了,要为他说个媳妇,不然咱们张家就绝后了。”
老妇担忧道。
家中儿子多,但是老大死在了周军的服役中,二子三子被蛮族抓去了,有去无回,现在就剩下了九年这个独子。
“你又被谁欺负了?”
大哥,二哥,三哥不满的看向流着鼻涕的张九年
“彭。”
无名的英雄倒在了地上。
在山林之间,落下了绝唱之声。